APP下载

宋广生:努力让人们在室内车内呼吸干净空气

2015-12-27陈向国

节能与环保 2015年5期
关键词:净化器室内环境空气质量

文 // 本刊记者 陈向国

编者按:4月23日上午,笔者照例在写稿之前浏览新华网:一篇题为《清华调研报告显示:室内PM2.5影响更大为室外4倍》的文题映入眼底,遂即刻点开。文章说,“22日上午,清华大学发布了首个室内PM2.5污染公益调研报告。调研结果显示,相对于室外PM2.5污染,室内PM2.5污染对人的影响更显著,人均室内PM2.5暴露量和潜在剂量为室外的4倍。”近几天,笔者正赶写采访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宋广生主任的稿件——在此过程中,笔者认识到室内车内空气治理的紧迫性,而《室内PM2.5影响更大为室外4倍》的报道进一步印证了室内车内空气治理的必要性、紧迫性。

宋广生:努力让人们在室内车内呼吸干净空气

文 // 本刊记者 陈向国

“2014年,中国家电市场整体出现剧烈下滑,但室内净化器却得到了高速发展,并将拥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宋广生主任在2015第十一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之立体绿化与幸福指数论坛上如是说。为了深入了解室内车内空气污染防治及其相关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等问题,记者独家采访了宋广生主任。

中心为解决室内车内环境污染问题而生

“中心的建立对于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社会美丽中国的目标,解决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贯彻落实国家室内和车内环境的相关标准,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和汽车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房地产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宋广生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中心成立时的相关情况。

宋广生:2013年3月是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发布实施十周年和国家《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发布实施一周年。为了加强对室内和车内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控指导,有效解决室内和车内环境污染问题,促进我国房地产和汽车制造产业的健康发展,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在国家环保质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原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基础上,正式批准建立了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室内和车内环境质量检测测试的国家级中心。

记者:也就是说,2013年之前,中心主要是做室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请介绍一下2013年之前中心相关工作的情况。

宋广生:好,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的资质和工作范围。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立于1999年,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监委授权、并经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国内从事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仲裁的最高权威机构。中心由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检测范围覆盖我国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领域,所出具的检验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并得到包括美国、欧盟等 36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实验室认可机构的互认,具有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中心参与国家质检总局的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承担国家指定的室内环保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仲裁检验、委托检验工作,并参与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制(修)订和检验方法确认工作。中心是目前国内室内环境保护行业唯一的一家通过国家计量认证、机构审查认可和实验室认可的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心按照国家标准配备了先进的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能谱仪、材料试验舱和万能试验机等各种检测仪器82台(套)。中心建立了化学检测室、生物检测室、物理检测室和材料检测室、技术质量、咨询管理等专业办公室,有一整套质量保证体系,完全具备按国家标准对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参数以及建筑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出具公正数据的能力。中心具有国内一流的室内环境和室内环境保护行业的顾问专家队伍,包括了国内著名的室内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电磁辐射、氡污染检测的专家。具有跟踪我国室内环境和室内环境保护领域检验检测技术的国际动态和组织研发新的检验检测手段的能力。中心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室内环境保护行业检测中心和实验室。

记者:请简要介绍贵中心在此期间进行的主要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

宋广生:多年来,中心已为北京奥运会工程、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国宾馆、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国家气象局 、国家外交部、新华社等众多工程进行了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深得受检单位的认可与信赖。多年来,经中心提供检测数据,人民法院先后审理并判决了“国内首例室内装修甲醛污染案”、“国内首例家具污染案”、“国内首例建筑污染案”、“国内首例汽车内环境污染案”等多起案件。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认可:中心实验室成为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空气净化器检测指定实验室,是中国消费者协会确立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消费者协会室内环境检测指定实验室”。同时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中心审核批准,中心为室内环境检测的司法鉴定机构,中关村环保产业联盟单位,中国空调与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中国节能环保装修认证中心。

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解决室内车内空气污染

宋广生认为,在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推广使用室内空气净化器是最有效的净化室内和车内环境污染的方法之一。

记者:如今,大多数的人们对于空气质量的关注重点还是在室外。您作为室内车内环境治理的专家,对真实的情况会很了解。请问,我国室内车内空气污染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宋广生:不少人觉得PM2.5主要来自室外,更多地关注因PM2.5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可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室内环境重视不够。真实的情况是,室内PM2.5污染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在不断恶化。据统计,现在人平均有80%的时间在室内生活和工作,其中,65%的时间在家,室内PM2.5有九成来自室内活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经过历时5年的调查发现,许多居民的室内、车内和商用建筑内的空气污染程度极高,是室外空气污染的数倍至数十倍。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车内等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成为隐形“雾霾”的一大杀手,已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生活。

记者:从现实看,解决室内车内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或者说主要途径就是安装空气净化器。那么,空气净化器真的能管用吗?

宋广生:可以肯定地说空气净化器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室内和车内环保产品。据测试,具有高效过滤功能的空气净化器都可以有效地净化室内和车内环境中的PM2.5污染:高效过滤器可以净化0.3μg以下的颗粒物,净化效率可以达到99.9%,如果是空气净化器里安装了超高效过滤器,净化效率可以达到99.999%。这对于降低空气中PM2.5污染造成的健康影响,在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推广使用室内空气净化器是最有效的净化室内和车内环境污染的方法之一。在这里需要注意,室内车内尤其是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除了要有空气净化器,还应该尽可能多的种养有利于净化空气、增加室内氧气的绿植。

2014年空气净化器行业市场规模继续快速扩张

“根据发布的市场调查显示,2014年空气净化器的市场零售量达到580万台,市场零售额的总量为136亿。这大幅度超过2013年空气净化器市场的240万台和零售额56亿元。这个成绩的取得是在传统家电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实现的,可以说,近几年空气净化器行业在一路飘红上升。2015年预计整个零售市场空气净化器出货量是900万台,市场同比增幅58%,在整个零售额达到200亿以上。”——宋广生

记者:从销售数据看,2014年空气净化器行业达到新的高度。那么,请问,2014年该行业发展有哪些显著特点?

宋广生:2014年是空气净化器行业高速发展的第三年,这一年行业发展呈现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新兴净化器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市场格局及竞争环境得到净化。家电行业品牌企业(如海尔、美的)进军该领域;本土有理想、有抱负、有基础的净化器企业得到了发展,比如净美仕、三个爸爸等等;互联网行业的进入,是2014年空气净化器行业亮丽的一笔。不论是雷军的小米净化器、 还是猎豹豹米空气净化大师,凡互联网企业进军空气净化器行业,都不约而同地打起了低价、APP两大主题。而这打破了净化器洋品牌高价格的神话,使得一些靠傍大款、傍名牌、傍洋品牌、高价格、骗市场、骗消费者的品牌逐步退出市场,从而使行业竞争的环境得到净化。

二是智能化物联网技术的加入,使室内空气治理实现智能化,增加了市场发展的力量。室内空气质量监控与移动终端的连接,一方面使得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质量成为可以利用手机查看,并且可以与空气净化器连接,实现室内环境治理的智能化。从海尔的智慧家居到美的的空气管家,从净美仕的智能化控制到联想宣布将发布的空气净化器等多款智能硬件产品、小米净化器的移动终端系统控制,这些不但使空气净化器的性能可以查看和控制,而且还对需要更换过滤材料和清洗过滤网及时提示,真正实现室内环境质量的智能化控制。另一方面,加大了空气净化器市场发展的力度,如亚马逊中国宣布上线空气净化购物平台,360宣布与TCL联手等,都有力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记者:2014年行业发生了哪些对行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大事件?

宋广生:2014年对空气净化器行业而言,可圈可点的事件真不少,我举几个例子。

一是海尔发布全球首款智能空气净化器和空气魔方。2014年3月海尔发布全新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依托U+智慧生活平台,海尔同时发布了全球首款具备“智慧”的空气净化器。据海尔研发人员透露,单独智能产品不是海尔的目标,海尔将在统一平台上为用户带来整体智慧家庭解决方案,而空气净化器、空气盒子以及空调是智慧空气生态圈的一部分。据了解,海尔旗下智慧空气净化器不仅能通过手机终端APP进行检查等远程终端控制、监测室内空气质量等级,还可以通过空气盒子监测室内环境得到数据自动进行空气净化。

二是美的空调业务全面转型进入空气净化器市场。8月1日,中国空调领导企业美的在京举行了“空气智慧管家战略暨2015年新品发布会”,高调宣布启动“空气智慧管家”战略,美的空调、空气净化器、加湿器、抽湿机四大空气类产品2015年新品集体亮相,依托其“一站式”空气解决方案,实现对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风速”的全方位、一体化调节,为用户量身打造完美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总裁吴文新表示,“在当今消费者主权时代,美的空调将顺应互联网时代大潮和家电智能化的大趋势,以用户需求,驱动企业科技创新。业内人士表示,这标志着美的空调将由“空调制造商”全面转型为“空气服务商”,为用户构建全新的室内智慧空气系统,而这必将推动我国空气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小米发布空气净化器,引发行业震动。12月9日,小米召开发布会,发布了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的领军人物雷军宣称,目前市场上空气净化器主要存在技术简单、价格虚高,质量良莠不齐,换滤芯的过程也比较复杂,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小米空气净化器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小米空气净化器产品过滤甲醛达91%,Pm2.5的洁净空气量406m3/h,售价定在899元,滤芯单独售价为149元。小米净化器的上市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行业震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小米净化器动了高价品牌和洋品牌净化器的奶酪,高价品牌和洋品牌占领了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上的大多数份额——但是上述高大上的品牌并不适合中国国情,而小米净化器紧紧抓住了国情:小米净化器选择的桶式结构,里面配置的是圆筒式过滤器,是适合中国人使用的类型,这种类型的净化器材料体积比较大,容尘量比较大,适合我国目前的高污染环境,可以大大减少更换滤芯的频率。此外,电子商务促进空气净化器热销、首家由政府主办的空气净化器产业基地挂牌等都对行业产生了正向推动力。

政府、行业组织正下力气净化市场

尽管空气净化行业整体向好,但不容回避的是,行业内部存在良莠不齐、竞争秩序混乱、缺乏标准、虚假宣传的问题。对此,宋广生说,政府相关部门对上述问题高度重视,正采取措施净化市场。

记者:贵中心为了净化市场做了哪些工作?

宋广生:2014年7月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展首次空气净化器测评活动,告诉老百姓目前市场上空气净化器的真实情况。中心在苏宁电器的电商平台上采购了销量最大的10款空气净化器,经过一个月的检测,形成了“中国首次空气净化器主要性能测评结果”。结果显示,空气净化器能有效净化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与价格、品牌、产品销量没有直接关系;宣称具有去除甲醛功能的7款品牌(均为国外品牌,参与检测的3个国产品牌均标明不具备净化甲醛功能)空气净化器,没有显著效果,宣称能去除甲醛只是一个卖点。上述结论,给消费者的选购行为点亮了一盏灯。这对打击虚假宣传、引导科学、理性消费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我国2013年前发布的《国家空气净化器标准》中就有甲醛净化效果的测试要求,实际上也能做到:我国著名净化器品牌亚都净化器的净化甲醛功能还曾经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15年一号文件主题和目的也是为了整顿空气净化器市场虚假宣传等混乱状况。

记者: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

宋广生:去年10月,北京市工商部门对全市空气净化器市场进行新一轮排查整治。排查整治针对空气净化器市场存在“认证乱、数据乱、宣传乱”的三乱现象,在“宣传乱”中大量存在“高效去除甲醛”、“对过敏人群有辅助作用”、“对感冒有治疗作用”等夸大、误导消费者的宣传用语。北京市工商局对25家企业进行立案调查和处罚。今年一季度国家工商总局启动了空气净化器和净水器市场整顿的专项行动。国家标准委也在行动。2014年11月,《空气净化器》(GB/T18801)国家标准修订工作已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国家标准委将于2015年上半年完成标准的审定与发布。新国标在洁净空气量方面将对气体污染物的测试方法进行补充,净化效能的分等分级指标将提高,噪声分等分级指标将细化,并对净化寿命提出新的检测方法,从试验操作性上进行优化和简化。

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将出台

国家环保部在行动: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的制定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针对这个社会关注度很高的强制性标准到底何时出台的问题,主持制定工作的国家环保部科技司裴晓菲处长在2014年11月举办的一次论坛发布了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制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15年7月拿出一个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9月份之前完成专家的审议,交到环保部进行下一步的行政审查;2015年底之前把这个标准正式的发布出来。对于这个“强制标准”,宋广生认为,这将掀起一场汽车行业的革命。

记者:近年来,车内空气污染问题引发舆论的关注。请问,应如何解决车内空气污染问题?

宋广生:解决车内空气质量问题要从加强汽车设计、工艺、材料和监督检测等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加强对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制度实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迎接强制性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发布实施。另一方面要把汽车行业发展的关注点转移到怎样才能够解决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方面,根据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来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全球化的汽车轻量化发展、绿色环保发展和车联网智能化发展的前提下,建议从汽车的设计制造、工艺流程、内饰材料和零部件三个方面重点进行主动性的污染控制,重点推广车内环境控制新材料。

记者:您很看重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的制定与出台。请问,您为什么认为强制标准的出台将会带来一场汽车产业革命?

宋广生:之所以说强制标准的出台,会带来一场产业革命,是因为强制标准的出台将会在5方面冲击原有的汽车工业模式。第一,将直接会从设计层面对材料的选择进行控制,一些容易带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简称VOC,下同)的材料将减少甚至禁止使用。第二,传统的汽车功能性材料或将产生大面积替换,例如汽车漆,为了降低污染可能未来会使用水性漆,这将对生产环节产生间接影响。第三,一些内饰件将面临淘汰,一些低VOC含量的内饰件,例如PVC皮革、低VOC塑料配件等将取代原有容易产生挥发物的内饰件。第四,诸多新型无污染或低污染配件、功能性材料的应用将直接改变原有的汽车生产工艺。比如未来更加绿色的粘合技术是少用胶,或用低污染的热熔胶代替。第五,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将成为新的产品竞争点。这些方面叠加起来足以影响汽车业的发展思维,从而引发产业革命。

记者:您觉得,目前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制定过程中,有哪些难点需要攻关?

宋广生:我觉得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环境需要攻坚。目前无论采取样品采集还是集中检测,都很难不受到检测环境的影响。我觉得让人头疼的是,检测者真的不知道空气污染物何时会挥发?每次又挥发多少?车辆的室内空气质量在生产车间可能是一种情况,在4S店放置可能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另外温度、车外环境对于污染物挥发的影响也难以捉摸,这些都很难在实验环境中达到一种规律性的总结。目前环保部的主要检测方法就是多次试验,试图找出一种普遍性的规律。但是这样的检测方法很难敌得过消费者的鼻子。对于“车内异味”的判定如何形成统一性的标准,这太难了。环保部裴晓菲处长就曾经向我表示了在检测方面的诸多难度,这个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记者:您觉得上述难题应当如何解决?

宋广生:除了促进检测方法的更新之外,我觉得可以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在车辆中加入传感系统,通过24小时不停地监测车内空气质量,并利用WIFI、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传回企业或者是环保部的中央控制室。这样或许能够实时了解车内空气质量的变化,为企业的技术改进提供参考。

宋广生

现任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科技部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审查委员会专家、国家室内环境相关标准制定指定参加人。我国室内环境和车内环境检测事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是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前身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创办人。

猜你喜欢

净化器室内环境空气质量
软装饰元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度提高 G&W(清逸伦) TW-6.6DU电源净化器
多肉植物垂直绿化在室内环境中的应用探究
植物在航站楼室内环境中的应用
“空气质量发布”APP上线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进展
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工作 制造更环保、更清洁、更健康的汽车
开展“大气污染执法年”行动 加快推动空气质量改善
2016,空气净化器年
室内环境下移动机器人三维视觉S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