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猪业的环保之困
2015-12-27李美云
◇文/李美云
浅谈养猪业的环保之困
◇文/李美云
新环保法淘汰了很多不符合规定的养猪场,但同时也给养殖户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可以说新环保法是生猪养殖业加快规模化建设的得力助手,然而环保成本与养殖效益之间的矛盾却日益尖锐。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养殖户就真的无路可走了吗?
新常态下的养猪业
有句农谚,“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传统个体养猪,猪粪尿还田,是很好的农家肥,没有污染问题。但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大量的猪粪尿未经彻底处理集中排放,势必污染环境。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在中国沿海地区,猪粪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已使“沿海岸生长的红树林、珊瑚礁和藻类等陷入深刻的生态危机”。
目前南方地区的清理猪场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环保是否达标成为了衡量猪场是否能够存活的的主要依据。养猪业的环保之困:一个是出路问题,一个是成本问题。毫无疑问环保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小型养猪场根本是无力承担的,至少现在是。毫无疑问,以后的环保压力会越来越大,目前经济处于下行态势,这对养殖成本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诚然,很多养殖户表示环保限制了猪产能的增长,但是在规模化发展的背景下,产能供应什么的都不是问题。
养猪业的环保误区
目前全国各地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养猪与环保的矛盾日趋激化,“限养令”“禁养令”及强行拆移已履见不鲜。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有4大原因:
对养猪场粪尿污水排放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猪采食量大、粪尿多,粪尿污水浓度高。一个存栏6000头的猪场,每天消耗饲料约12吨,约产生猪粪12吨、猪尿19吨、污水约70-150吨,排放量很大。一个万头猪场的排污量相当于2.5万人的排污量。此外,猪粪尿污水COD浓度很高,猪粪约为21000mg/L,猪尿约为 18000mg/L,污水约为12000mg/L。许多政府主管部门和养猪户对养猪场粪尿污水排放量之大和污染之严重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致只管养猪不管排污,先污染后治理。
猪场场址选择错误。2006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禁止在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建设畜禽养猪场和养殖小区。但由于许多地方早期甚至到目前还没有规划畜牧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以致有不少规模养猪场建在禁养区内。
猪场环保投资严重不足。规模养猪场大量的粪尿污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转变成肥料、能源(沼气)等可利用物质,这就需要投资。国外养猪场一般用于环保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的20%-25%,而我国大部分猪场环保投资不足10%。现在建一个万头猪场总投资为800-1000万元,环保投资达到80-100万元的都寥寥无几。
规模过大,超出环境承载能力。规模养猪场即使建设在适养区,也存在环境承载能力问题,规模与环境要匹配。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后必须就近利用,特别是污水,否则运输成本太高。有些地方由于认识不足,盲目扩大饲养规模,搞几百万头养猪大县。小城区、大规模,猪粪尿污水无法就近处理利用,这是养猪与环保激化的又一重要原因。
生态养猪难在哪?
正邦集团总裁林印孙认为,当前养猪场普遍难以实现环保达标的根本原因是养殖业不能实行种养结合,猪场废弃物难以科学有效地消化利用,从而形成了污染。
要解决养猪与环保的问题,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主要工作有三个方面:尽快规划界定畜牧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加大对新老猪场环保工程的扶持力度;给禁养区、限养区的拆迁户足够的补偿金和宽限期。许多老猪场是养猪户的全部家产,有的还有不少债务,如补偿不足,他们就难以再建新场继续生产。另外养猪生产有它的特殊性,从母猪怀孕、分娩到保育,就算培育猪苗上市也要近6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拆迁困难多、风险大,损失更大。所以给猪场拆迁的宽限期最少都要有6个月以上。
妥善解决养猪与环保的矛盾,养猪户主要应做好如下三方面的工作:
提高认识,重视环保。养猪户首先对猪只食量大、粪便多、粪尿污水CDO浓度高、污染严重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能只管养猪不管环保,养猪和环保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要选好场址,搞好设计,控制规模。养猪生产是一个长期产业,而且基础建设投资大,不可能经常搬迁,所以对新建猪场,选好场址至关重要,最好选在适养区。如果当地还没有划定畜牧饲养区域,选址时应自觉远离(5公里以上)禁养区域,还应了解当地政府部门对所选土地的规划,避免与政府的规划冲突,否则得不偿失。猪场近距离(3公里之内)应有足够农业生产区,以便接纳猪场粪尿污水处理的产物,这是选择场址的重要因素。
环保工程的设计、建设要与猪场的设计、建设同步进行。对环保工程首先要搞好设计,要聘请有猪场粪尿污水处理经验的设计人员设计。有些猪场选择的设计单位名声很大,但从来没有做过猪场环保工程设计,结果做出的设计很不合理,达不到环保要求,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工程没有统一标准模式,因地制宜、达标排放是最基本的两条。新建猪场的环保工程建设一定要一步到位,一般猪场从进猪到满栏时间不足一年,环保工程要与猪场建设同步完成,边投产边建设的理念是错误的。
存栏2000头以内或采用公司(生产猪苗、饲料、兽医服务)+农户(饲养肉猪)的模式,能把工厂化的规模饲养分散,这都是解决养猪与环保矛盾的好方法。
旧猪场环保工程改造。对旧场环保情况要区别对待。如果猪场属于在禁养区或限养区必须拆迁的,就不要存在幻想,应尽早与政府部门协商拆迁补偿问题,如果猪场在适养区或限养区不必搬迁的,就要一次性彻底解决。养殖户应主动与政府环保部门及附近农户联系,找好专家,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尽快完成环保工程改造工作。
着眼未来,健康生态养殖、减轻环保压力为主旨的养殖模式是发展趋势。可见环保是养猪业面临的最大的基本性质的挑战,也是养猪业不可触碰的警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