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成性教学点亮数学课堂

2015-12-27岳润华河北省廊坊市第四小学065000

学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个球圆规姚明

岳润华(河北省廊坊市第四小学065000)

让生成性教学点亮数学课堂

岳润华
(河北省廊坊市第四小学065000)

“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过程的课堂状态。“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是一种多样化的教学,是一种提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的“小意外”,把“小意外”看做一种资源,通过分析这些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创造课堂教学的小高潮,成就精彩充满活力的课堂。那么,如何把握课堂生成的有效资源呢?

一、将错就错

课堂有些错误的问题可令学生感到意外,而意外之时能唤起学生寻找错误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装傻,能将错就错,借错引发思考,借错进行反思,借错感悟数学本质。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说一说你在课前是怎样得到这个圆的?同学们有利用圆形物体画好了剪下来的,有使用圆规画好了剪下来的。教师先肯定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准备好了一个圆形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老师想要大家准备个同样大小的圆形图片,该怎么办呢?提出此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体会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学生的回答让教师感到意外。

生1:拿50张纸摞起来,画一个圆一剪就一样大了。

师:是个好主意,可老师想让同学们一起动手,不约而同保证每个人画的圆一样大,你再想想办法好吗?

生2:那就大家拿一样的圆形物体,沿着它的外边缘画一圈。

师:这个办法确实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可老师想现在就让大家画个同样的的圆,有什么高招呢?

通过讨论,有的同学们认为,可以量一下圆规叉开的角度,如果角度一样,画的圆就一样大。此时许多学生都赞许地点点头。此时,如果教师生硬地纠错,会显得苍白无力,不容易得到认可。这样我们验证一下,我们把圆规的两脚叉开到30度,共同画圆。由提议的学生拿教师的圆规到黑板上画。当我把圆规交到他手的时候,就是一愣,因为教师用的圆规显然比他们的大得多,同样是30度的角,两脚叉开的距离要长的多,但还是画了。展示结果的时候,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看似正确的结论不能接受实践的考验呢?问题出现在哪?学生都投入到积极思考的状态,都非常自觉自愿。最后得出圆的大小由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也就是半径决定的,而不是由两脚间的夹角决定的。

二、不断追问

充满数学味的追问,能引领着学生逐步探索到问题的纵深处,使得学生的思维也由表及里。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让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化成学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感悟、学会分享,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化解学生的认知冲突。

如,“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上课伊始,教师就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各自拿到的百分数,并说一说对这个百分数如何理解?学生兴高采烈地拿出了标着百分数的商品标签、饮料瓶、药品说明书、报纸杂志等物品。

一学生说出从报纸上看到的资料:姚明2009年投球的命中率为52.2%。教师顺势追问:噢?那你怎么理解52.2%?

学生说:姚明2009年投了100个球(声音洪亮),进了(停顿)52.2个球(声音微弱)。

课堂马上热闹起来。教师用询问的目光看着学生追问:谁有话要说吗?

一位学生问:不可能有0.2个球呀?投进的球应该是整数呀。

教室里安静下来,大家疑惑地看着教师。

教师又追问道:姚明只投了100个球吗?

有的学生若有所思地回答:姚明如果投500个、1000个,投进的球就是整数了。

教师马上跟进学生的说法,“这个‘如果’用得非常好!”并再次追问:“难道姚明2009年投出的球必须是几个500或几个1000吗?”

学生斩钉截铁地说:肯定不是!

教师追问:那么命中率52.2%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

课堂上又传出同学们讨论的声音。通过教师的四次追问,教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使他们逐步理解了“命中率52.2%”中的52.2不是表示52.2个球,52.2%是利用2009年姚明投中的数量除以他投出的总数量计算出来的,这个百分数说明了中球的数量和投球总数量两者的关系,不表示中球的个数。当学生说出“姚明进了52.2个球”时,学生的表现反映了他们当前的认知状态和思维方式。

教师本节课恰当地将这个有价值的信息纳入教学环节,针对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行不断追问,组织学生去争论、去辨析,使他们产生自悟。正是由于教师的不断追问,为学生搭建了质疑和解疑的引桥,使得学生抓住了“百分数意义”的本质。

三、准确引导

课堂生成资源有积极有效的,也有反映错误观念的信息,要想完成正确的引导,教师要保证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听清每一个学生的回答,更要听清回答问题的倾向性。

在“讲三角形的分类”时,教师先让同学们给班里的同学分类,生1:男同学分一类,女同学分一类。生2:穿校服的一类,没穿校服的一类。生3:高的一类,矮的一类。为了让学生明白生3这样的分类很难确定标准,是不科学的分法,不能听之任之。于是教师顺势引导生3,你是高的,还是矮的?跟张强比呢?(高的)再跟李旭比呢?(矮的)教师在具体的情境中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加深了对高矮相对性的理解,明白了分类的标准必须是明确界定的,为准确界定三角形的分类标准打下良好的伏笔。

四、挖掘深度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度挖掘教材深度,引领对话深度,增强潜能开发深度,提升知识理解深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够适时地不同程度地落实这些理念,应是每位教师不断的追求。

如,教学“圆柱的认识”,在学生通过操作探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时,教师预设了两种情况: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而课堂上有一个学生举个不规则图形大喊:我剪成了这样。学生看后哈哈大笑。看到他着急的表情,我知道他不是有意扰乱课堂。于是我把问题抛给了其他学生,大家想想办法,怎样帮帮他?学生七嘴八舌说开了。“再剪一次”这个声音传入我的耳朵,我顺势接过话茬,“再剪一次,是个好办法,怎么剪呢?”一个学生大声说,沿高剪开,把一侧的图形向另一侧平移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沿高剪开”引发了学生对“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深度理解。

面对课堂的生成资源,怎样有效运用,想引用特级教师愈正强的一句简单而幽默的话来证明观点:不要陷进去,不要一道去洗澡,咱们要站在岸上。

(责编 金东)

猜你喜欢

个球圆规姚明
圆规
踢你个球
踢你个球
踢你个球
姚明的两笔账
踢你个球(1)
二合一圆规尺
圆规小姐圆梦记
跟着姚明,为爱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