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鉴赏复习方略
——关于一道考试题的思考

2015-12-27马银花甘肃省白银市第八中学730900

学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感情诗歌学生

马银花(甘肃省白银市第八中学730900)

诗歌鉴赏复习方略
——关于一道考试题的思考

马银花
(甘肃省白银市第八中学730900)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提出五点明确的要求:一是理解古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二是概括古代诗歌的中心主旨,三是分析作者在诗中表现的思想倾向,四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五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归纳起来,这五点要求其实就只有两大方面:鉴赏与评价。我们只有吃透了考纲,才能提挈精要,直奔主题,搞好备考。下面通过考题进一步阐述几点诗歌鉴赏复习方略。

例如,白居易的《夜筝》这首诗出自我们的一次模拟考试卷中,问题是这样设置的:简析两个“自”字的妙处。答案应是表现弹筝女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把演奏者灵感到来时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而学生答题时绝大多数都将弹筝女误认为是作者自己,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很多古诗歌都是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的,学生只是按照惯性思维去做,却忽略了诗中提示性词语“紫袖”。首先从“紫袖”推断演奏者一定是女性,但学生还会认为装饰华美的衣服不限于女性,依据是屈原作品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这些都是以比喻性的手法来象征诗人高洁的品质,由此可见衣饰不是判别性别的唯一依据,而且这种香草美人的写法自屈原开创之后无承继者,尤其是在作品中大量出现的更是少之又少,因而不能作为辨识人物性别的依据。况且在古代服饰本身就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平民只能穿布衣,而朝中一品大员着红色或紫色,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现在当我们说某人大红大紫时即取其富贵发达之意。白居易被贬着青色,“江州司马青衫湿”,从作者的生平经历看他并没有跻身显赫之列,由此可以断定不是作者自己。

由此可见准确解读诗歌还需要了解一些古代的服饰文化,课外相应的知识储备是很重要的。因为文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诗歌更是精要地记录了不同时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要通过诗歌准确了解特定时代人们的生活,就必须具备一些相关的知识。语文学科的学习要有大视野,课外阅读尽可能范围要广一些,才可能应对诗歌中出现的生活常识。同时更应该具备多角度、多层次的解题意识。诗中的“暗低容”可以理解为惆怅的、哀怨的,也可以是灵感到来时沉浸在美妙乐曲中的一种精神状态。要准确解读只有把握全诗,结合试题指向灵活运用对应的方法,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无论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还是语言的揣摩,都是为了解读诗歌的思想情感。在有些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比较复杂,有整体与局部之别,虽然有的局部感情与全篇一致,但有的也不尽相同,要正确认识整体感情与局部感情的关系,应本着“词不离句、词不离联、句不离联、句不离篇”的原则,由局部到整体方能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在此以《冬夜闲居》为例来说明:“忽忽寒光早,闲居水上村。病疏当世事,贫负故人恩。黄叶深樵径,荒烟淡荜门。凭谁论出处,短褐信乾坤”。中间两联是写所居环境的萧瑟,诗人境况的不如意,很多学生据此就得出诗人是在感叹自己人生的不得志,这种解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限于这两联而没有整体意识,理解自然是错误的。如果结合题目和尾联整体来看,诗人要表达的是安贫乐道的情怀,因为题目中的“闲”即为闲适之意,而尾联中的“信”可理解为随意地、自由自在地。从这些隐含的信息中不难做出准确的判断。而学生做题时只关注局部,就事论事,是导致误读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诗歌训练中,强化学生要有整体意识,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同类型的题,从而做到举一反三。同步让学生做王维的《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菜菱归。”设置的问题是: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学生很快就能从“嫩竹”“新粉”“红莲”“采菱归”这些可爱的景物及人们满载而归的场景中,得出表达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要整体把握作品的感情,就要在认真辨读诗词中的字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遣词立意,品味作者如何营造意境,从而领悟出其中蕴涵的感情。

另外,要以点带面,以对课本的复习带动面的铺开。我们常说考题在课外,但知识点立足于课本,因而对课本上诗词的复习梳理也很必要。以柳永的《雨霖铃》为例来说明,复习要重点落实虚实结合的手法,上下两片由实到虚有什么好处,如果没有下片的虚写效果会如何,从这些角度启发学生去思考,就会领悟虚实结合,既拓展了本词的意境,又显得含蓄蕴藉,意味无穷,而与此相关的表现手法课本中还有《陌上桑》,其中对秦罗敷的出场堪称是侧面描写的典范,“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头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将这两篇从表现手法上加以归类,让学生再次体味实与虚的区别及二者结合的好处,然后以相关的练习来巩固这个知识点。《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让学生分析诗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就易如反掌了。再以咏史怀古诗来说明复习方略,这也是诗歌中的一大类,复习这块时不应盲目大量做题,而应立足于课本,回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总结梳理就会发现这类诗表达的感情常见的就是怀人伤己、怀人伤今、理性反思这几类,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对比、用典等,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再去做此类型的题才会更有针对性。诗歌创作讲究含蓄,讲究意蕴,因此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和抒发的感情往往不是直露的,而是通过具体的意象来寄托,借助巧妙的艺术手法来传递,这就需要结合语境仔细推敲,透过字面意思挖掘深层含义。典型的例证是《春游》:“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对于诗中“春愁”的具体含义,学生都能答出惜春、伤春之情,不过还包含对现实的隐忧,这点学生有疑惑,对现实的隐忧从何而来,在此应启示学生从“落花”的角度去思考,因为“落花”有繁盛必然就有凋零,这是自然规律,那么由此引申社会人生也是如此。针对诗歌本身的特点,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读。

以上这些认识都是我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并加以实践的一些做法,事实证明是有效的。学无止境,教师也应不断摸索求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从而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感情诗歌学生
带着感情
诗歌岛·八面来风
带着感情
学生写话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