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与提升策略*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Y市为例
2015-12-27麦海娟麦海燕
文 麦海娟 麦海燕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与提升策略*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Y市为例
文 麦海娟 麦海燕
现代社会,网络不仅使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也使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能力等多方面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毋庸置疑,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及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视野。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师而言,受其地域条件、办学条件、自身素质等因素所限,其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其他发达地区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也直接影响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升。为此,本文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Y市X区的7个乡、镇、县城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情况并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提出了整体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相关对策。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这一概念的界定,我国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大多数研究是基于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之上的。如我国学者顾小清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基本信息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理念、职业道德、伦理及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1]。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下,是处于变化、动态和有指向的。教师必须适应这种动态变化的要求,相应地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也是动态的,这种动态性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断发展、完善、提升的过程,也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和能力素质、追求新知的过程[2]。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应体现于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从教学准备、实施到教学效果评价一系列环节中。包括教师能够运用教育信息化的先进思想、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传统教育模式和内容的改革并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还包括信息技术与专业学科课程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与实践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等[3]。
显然,信息社会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对在我国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4]。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取我国典型的民族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Y 市X区的7所小学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现场回收有效问卷164份,占82.0%,还进行了一些深度访谈。其中男性教师24人,仅占14.6%。参与问卷调查的小学教师中,在Y市小学工作的有57人,占34.8%,属于乡镇小学的教师有64人,占39.0% ,地处农村的小学教师43人,占26.2%。问卷涉及了Y市X区城乡小学教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认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原因、难点以及信息技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作用等多个方面。并对Y市X区的7所小学的教师在网上进行协作交流的情况进行了一些实地调查。我们将收集到的数据采用Excel 2010 及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三、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在对调查数据整理分析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效果显著,但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1.取得的成效
在被调查的小学教师中,已取得的成效可概括如下几点。
第一,因教学需要而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者占77.4%。第二,有89%者认为信息技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第三,通过信息化教学过程可获取教学经验者占35.3%,根据教学经验创造性地应用于新的信息化教学过程者31.4%,可借鉴他人成功做法开展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者占29.6%。第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解决重难点)、备课(教学设计)、课堂练习、讨论、课后知识拓展中的教师分别占25.2%,20.0%,19.3%,19.1%;而用于教学管理(如组卷改卷、成绩统计)的仅占13.8%。说明教师对信息化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显著效果普遍能予认同。
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因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教育发展仍然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部分偏远地区的小学不仅规模小而且存在着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信息化教育资源缺乏、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仍然相对较弱的现象。
2.存在的问题
(1)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认识不足
图1显示不同教龄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有较大差异。教龄越短的教师越重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而教龄越长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减弱。即大多数年轻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而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仍然保持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的习惯。
图1 不同教龄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不同年龄的小学教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认知情况如表1所示。表1表明无论什么年龄的教师都对教师信息化能力可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的发展达成了共识。
表1 不同年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认知程度
图2 不同类型的学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2)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不够
从图2中不难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除网络速度太慢外,对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困难和问题,不同类型的小学的回答处于前三位的分别是: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缺乏相应的设备、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
如图3所示,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者占36%;以教师为中心,通过口授、板书及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者有30%,通过口授、板书进行教学者有13%;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借助网络进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者有21%。可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趋势,也是值得广大教师借鉴的教学形式。
图3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水平
调查表明,在教学中已采用过的信息技术授课方式,被教师广为使用的、名列前4位的教学方式依次是:创设学习情境、辅助学生自学、实现探究学习、实现协作学习。而这几种授课方式正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效果好且深受学生欢迎的方式(如图4所示)。
图4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水平
(3)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评价的方式还有待提高
常言道:“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好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成为教师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催化剂。表2给出了对学生一般采用的评价方式的频率的统计结果。不难看出,测验、作业、学生课堂表现是教师评价学生使用频数较高的方式。同时,也表明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还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间。
表2 对学生一般采用的评价方式频率
表2(续)
(4)信息技术与网络交流、网络教研结合不够
我们发现很少进行网络教研者占39.2%,常规教研活动方式占主导,网络教研为补充的方式者占24.5%,与常规教研活动方式交叉使用者占19.1%,教研活动主要是网络教研者仅占17.2%。
位居前三位的交流方式个案数的百分比分别是:面对面交流占58.5%、网络同步交流(如QQ群)53.7%和网络异步交流(如博客、论坛)36.0%。可见,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与借助网络交流的教师比率还有较大的差异。
如表3所示,硬件条件不支持成为影响教师在网上进行协作交流的主要因素。
表3 影响教师在网上进行协作交流的因素频率
四、大力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相关对策
1.注重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加工处理信息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和交往的能力及信息传播与发展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从不会应用到会应用、从低水平应用到高水平应用、从简单应用到综合应用的培养和发展过程。其关键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1)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现代社会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对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设计、组织、协调者,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为己任的工作者。
(2)要具有一定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并进行多媒体教学。
(3)强化信息时代教师信息化能力对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影响力。明确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需要一个从积累信息化知识和经验到准备阶段、模仿阶段再到熟练运用、创新信息化教学技能阶段的过程。
2.多渠道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互联网+”时代,借助网络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在线学习许多信息化教学相关的知识;可以利用假期委派农村教师到城市或高校参加师资培训;交互的学习环境和多种在线交流工具也成为教师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新途径。
从培养小学师资的视角还可以通过组建教育集团的方式将城市优质小学教师资源与农村小学教师组成一个新的教育共同体,从而使偏远地区小学师资与城市优质教师资源在相互支援、轮岗、带动、补充紧缺师资的前提下达到师资优势互补、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共同提升目的。应特别强调的是通过抓好教研活动进行校本培训是提高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校本培训的效果不容忽视。
3.走出信息化教学的误区
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工具(如:几何画板、手写笔等),还提供了大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富于感染力的多媒体资源,但要注意避免以下误区。
一是重校园网建设,轻教师网络信息化应用水平培训、教学资源库使用和建设、校园网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二是重计算机硬件购置、维护,轻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带动作用。三是重各种教学资源的收集,轻个性化的教学课件设计和恰当地运用教学资源到教学中。四是重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轻课程设计和内容需求,误为不使用多媒体就不能成为一节好课。五是重借鉴他人课件的播放,轻考虑生源情况和课件的修改、再设计。总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只有在课件制作、使用、教学反思、修改、再使用的过程中才能得以真正提高。如果能将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新的教学理念较好地运用到教学中,将对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质的飞跃。
4.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效果的评价
在小学教师职称的晋升中加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应用效果的评价和要求,无疑可极大地调动小学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的热情、大力推进和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范围。
5.借助数字化校园网 促进教师交流
利用开放的数字化校园网,推动小学教师进行更为高效、快捷、方便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未来各种线上、线下的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都将成为教师之间交流和挖掘个人潜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趋势。而教学研究对教师信息化水平的迅速提升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 顾小清,祝智庭,庞艳霞.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2-18.
[2]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5):103-109.
[3] 李天龙.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4] 李娟,张家铭.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7):107-111.
作者信息
麦海娟,本科,教授,硕士生导师。麦海燕,博士,教授。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750021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教育均衡视角的民族地区小学分布与师资状况调查研究——以宁夏为例》的阶段性成果之一(编号:11XJA88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