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中的生态关系研究
2015-12-26曾祥跃
曾祥跃
(中山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远程教育中的生态关系研究
曾祥跃
(中山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从生态学视角研究远程教育有其独特性。本研究基于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对远程教育生态系统中各生态主体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的生态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各生态主体的生存和发展策略。文章指出竞争与协作是生态主体间关系的主旋律,生态主体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生态位的拓展。生态主体需根据生态环境适时选择r、K对策;通过同化或异化策略实现生态主体的协同进化;对于生态主体的选择则应采取多样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远程教育;生态关系;生态位;协同进化
我国远程教育系统中的三大核心主体是教育行政部门、远程教育院校以及学习中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理清关系、分清职责,促进远程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本研究试图从生态学的视角,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远程教育系统中的生态关系。
一、生态关系构成
远程教育系统具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特征,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1]。从生态学视角来看,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的三大核心构成是教育行政部门种群、远程教育院校种群和学习中心种群。生态主体间的关系表现在种群内和种群间两个层面,其中种群内的生态关系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间、远程教育院校间以及学习中心间的相互作用,种群间的生态关系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与远程教育院校间、教育行政部门与学习中心间、远程教育院校与学习中心间的相互作用。
二、种群内的生态关系
在远程教育生态系统中,教育行政部门、远程教育院校和学习中心是物种,也是生态主体,因此,种群内的生态关系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间、远程教育院校间以及学习中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教育行政部门间的生态关系
根据当前远程教育的架构,教育行政部门主要分为教育部主管部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间的生态关系表现为教育部主管部门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1. 教育行政部门间的生态位与竞争
(1)教育行政部门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根据生态位概念,教育部主管部门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有其自身的生态位,两者生态位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管理地域与管理职责的差异。从管理地域看,教育部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远程教育实施管理,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只是对本省内的远程教育实施管理。从管理职能看,教育部主管部门负责远程教育的全面管理,包括对远程教育院校、学习中心及国家层面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学习中心的审批、管理和评估等工作。
(2)教育行政部门间的生态位竞争。当前,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只能管理自己所审批的校外学习中心和省级公共服务体系,而国家级公共服务体系由教育部主管部门审批和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出于对本省远程教育的全面规划和管理考虑,需要管理国家级公共服务体系在本省开展的远程教育,因此,出现了教育部主管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对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管理的竞争(图1)。图中实线箭头表示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虚线箭头表示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图1 教育行政部门生态位示意图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4〕5号),提出“取消利用互联网实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教育网校审批”。这一行政审批权的取消,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管理上的错位问题。
2. 教育行政部门间的协同进化
生物的协同进化是指生物物种之间相互适应、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的关系。在远程教育生态系统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部主管部门之间是一种协同进化的关系。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将本省开展的远程教育经验或问题反馈给教育部主管部门,能够促进教育部调整和改善管理政策和管理策略,完善自身的管理功能;反过来,教育部出台的新的管理政策又能够促进和规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两者正是在这种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共同发展,达到协同进化的目的。
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生态关系告诉我们,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生态位一定要清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生态位要科学规划,防止出现生态位的不合理分配。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之间需要通力合作,协同进化,共同促进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远程教育院校间的生态关系
1. 远程教育院校的生态位特征
各远程教育院校因其自身的生态位特征而与其他远程教育院校相区别。远程教育院校的生态位特征主要体现在教育类型、招生模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在教育类型方面,有些院校只开展远程学历教育,有些院校以远程学历教育为主,同时开展远程非学历教育,而有些院校则只开展远程非学历教育;在招生模式方面,远程教育院校在招生时间、对象、专业、层次、地域方面有差异,如有些远程教育院校面向全国招生,有些远程教育院校只在本省招生;在教学模式方面,远程教育院校在课程设置、资源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如有些远程教育院校开设的专业很多,教学以“多”取胜,有些远程教育院校开设的专业较少,教学以“精”取胜。
2. 远程教育院校间的竞争
远程教育院校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生态位重叠或生态位错位。
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在同一空间容易发生生态位重叠。不同远程教育院校在同一地区招收同专业、同层次的远程教育学生时,就会出现生态位的重叠问题。一般来说,生态位的重叠会产生竞争。然而,在远程教育领域,远程教育的专业重叠程度很高,但是并没有引发预想的激烈的竞争。这是因为生态位重叠是否引发激烈或恶性的竞争,不仅与生态位重叠程度有关,还与所招生地区的生源有很大关系。如果重叠专业的生源10倍于不重叠专业,那么即使有10所远程教育院校在相同专业招生,所分得的生源也不会少于不重叠的专业。也就是说,生态位的重叠是否发生竞争在于资源的丰富程度。
生态位错位是指远程教育院校离开自己本来的生态位,进入本不属于自己的生态位领域,从而引发竞争。如果强者进入弱者的生态领域就会出现“龙陷浅滩受虾戏,虎落平阳遭犬欺”的情况;如果弱者进入强者的生态领域中就会出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状况。因此,强者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是强者,弱者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才能自由生存[2]。远程教育院校之间也存在类似的生态错位现象,如理工类高校开展文科类专业,专业性院校开展本校所没有的专业,非师范类院校开展师范类的专业等。
3. 远程教育院校间的协同进化
远程教育院校作为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具有共同特征。远程教育院校在相互竞争与相互协作中获得共同发展,实现协同进化。协同进化策略主要有两种。
(1)同化策略。即生态主体之间通过相互协作获得共同发展,如远程教育院校通过教育行政部门或远程教育协会组织的各类培训、会议以及开展的课题研究,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使各类远程教育院校实现自身生态位的最优化,从而获得共同发展和进步。
(2)异化策略。即生态主体间通过相互竞争,拓展生态位,促进各自的发展。如远程教育院校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生态位,使自身在办学类型、教学、招生模式等方面形成显著特色,从而使自身的生态位尽可能与其他远程教育院校分离,形成自身的生态位竞争优势,避免生态位重叠,从而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学习中心之间的生态关系
1. 学习中心的生态位与竞争
学习中心生态位是指学习中心所处的位置,也是指学习中心所能利用的资源的总和。
校外学习中心、院校直属学习中心、省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国家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都属于学习中心物种,每一类学习中心都有其自身的生态位。学习中心之间是否产生竞争,决定于学习中心生态位是否重叠。当两个学习中心在招生对象、招生专业和层次、招生时间和地域相同时,则可以说两个学习中心的生态位是重叠的。生态位重叠一般会产生竞争,各类学习中心在竞争中能否生存,取决于各自的竞争能力。
学习中心的竞争能力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所合作远程教育院校的品牌和声誉;二是学习中心的服务能力;三是学习中心自身的软、硬件条件;四是学习中心的赢利能力;五是学习中心所能获得的政策支持。各类学习中心各有其优缺点,国家级、省级公共服务体系在管理、培训和体系建设方面有优势,但是多层次管理架构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单位学生的学费收益率(即单个学生所获得的学费分成)。而院校直属学习中心与远程教育院校联系最紧密,管理更直接,但是直属学习中心的延伸能力有限。校外学习中心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成本优势。
2. 学习中心的r、K对策
r对策以提高种群数量为特征,表现为高生育力、快速发育、早熟等。K对策以提高种群竞争力(质量)为特征,具有发育慢、寿命长、存活率高等生物学特性[3]。
学习中心作为远程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生态环境,选择r对策或K对策。对于生源丰富,学习中心数量较少的地区,由于学习中心种群密度低于环境容量阈值(环境最大容量),种群内竞争不激烈,学习中心可以选择规模优先的r对策,即通过快速的扩张,促进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对于学习中心数量多,竞争激烈的地区,则应选择质量优先的K对策,通过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获得生存和发展。
3. 学习中心间的协同进化
各类学习中心同属学习中心物种,具有共同的生态特征。学习中心之间可以通过生态位的拓展,实现生态位的相对分离,减少生态位的重叠,避免因为生态位重叠而引起的竞争,如学习中心可以通过开展行业、系统招生,与远程教育院校合作开展远程非学历教育等方式拓展自身的生态位。同时,学习中心之间还可以通过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最终达到协同进化的目的。
三、种群间的生态关系
在远程教育生态系统中。种群间主要存在三种生态关系:教育行政部门与远程教育院校之间、教育行政部门与学习中心之间、远程教育院校与学习中心之间的生态关系。
(一)教育行政部门与远程教育院校间的生态关系
1. 远程教育院校的生态位拓展
目前,全国仅有68所试点高校,因此,远程教育的生源相对丰富,从生态学角度,远程教育院校必然会通过增设学习中心,增设专业、层次,扩大招生区域等手段拓宽自身的生态位。
远程教育院校的生态位拓展有良性拓展与恶性拓展两种类型。生态位的良性拓展是指远程教育院校的拓展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如远程教育院校从远程学历教育向远程非学历教育拓展等。恶性生态位拓展是指远程教育院校的拓展恶化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如远程教育院校的点外点招生,由于没有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缺乏监管和规范,很容易发生不规范招生行为;又比如降低远程学历教育的入学门槛,其实是对生源生态位的恶性拓展,随意降低远程学历教育的入学门槛,必然会影响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形成恶性循环。
2. 教育行政部门对远程教育院校的监管
教育行政部门对远程教育院校的监管主要是对远程教育院校生态位拓展的监管。对于良性生态位拓展;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支持与鼓励,如远程教育院校从远程学历教育向远程非学历教育拓展;而对于恶性生态位拓展,则应采取果断措施制止。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对于远程教育院校的不规范办学行为,虽然采取了暂停招生等措施,但是并未能从根本上杜绝远程教育院校的不规范办学行为。
由此可见,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有更为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对远程教育院校的拓展行为进行引导和监督。强势的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能够及时规范和制止远程教育院校的恶性生态拓展,而且也能够积极引导远程教育院校的良性生态位拓展。
3. 教育行政部门与远程教育院校间的协同进化
教育行政部门与远程教育院校作为远程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两者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协作。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者,能够为远程教育院校营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如政策环境、生源环境等,促进远程教育院校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远程教育院校通过办学实践,能够促进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功能的不断完善,促进管理政策的不断健全。教育行政部门与远程教育院校正是在这种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了协同进化。
(二)教育行政部门与学习中心间的生态关系
1.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习中心的管理延伸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习中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监管作用,包括对学习中心的规划、审批和评估等。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习中心的管理目前主要分两级:一是教育部主管部门对校外学习中心的管理,主要通过发布对学习中心的管理政策和管理规范来进行;二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习中心的管理,包括对学习中心的审批、年报年检和评估等。
从教育行政部门与学习中心的监管与被监管关系来看,两者所覆盖的地域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学习中心延伸到哪里,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就应该延伸到哪里。目前,远程教育院校已经将学习中心设置到乡、镇,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习中心的管理还停留在教育部主管部门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两级。为了加强对学习中心的监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对学习中心的管理层级相应地向下延伸。
2. 教育行政部门与学习中心的协同进化策略
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的建构者,促进学习中心的健康发展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反过来,学习中心在实践中,不断地对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调控、评估工作进行反馈,教育行政部门利用这种反馈(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职能,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同进化。教育行政部门与学习中心的协同进化策略主要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习中心的规划和监管。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习中心的规划应坚持三个原则。
(1)学习中心发展的多样性与主导性相结合原则。在远程教育生态系统中,多样化的学习中心类型能够为远程教育院校提供更多的办学途径、更多的招生渠道、更多的学生和学费来源,从而使远程教育院校拥有较为丰富的办学生态网,减少对单一办学途径的依赖,促进远程教育院校办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最终促进远程教育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当前的生态环境中,公共服务体系相对于远程教育院校自设的学习中心,具有学习中心数量多、服务和技术力量强、助学经验丰富等优势,是学习中心物种中的优势类型,在学习中心物种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对于学习中心的发展,应该坚持学习中心的多样性和主导性原则,既要保持学习中心类型的多样化,也要保持公共服务体系的主导地位,从而促进我国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学习中心布局的生态阈值原则。教育行政部门在审批学习中心时,应充分考虑学习中心的布局。由于每一地区的生源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同一地区的学习中心数量也应该是有限的,学习中心数量应以接近或达到生态阈值为限。如果学习中心数量远远小于环境的最大容量,会造成学习中心拥有过于丰富的生源,学生规模过于庞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保障。而如果学习中心数量过多,超过生态阈值,则学习中心之间竞争激烈,容易过度开发生态系统中的生源,导致学习中心在生态系统中难以持续发展。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在审批校外学习中心时,需要对学习中心的数量进行宏观调控,科学布局学习中心,将各地区的学习中心数量保持在适合的水平。
(3)学习中心设置的统筹规划原则。国家实施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鼓励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设立学习中心。目前,学习中心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这学习中心数量较少,这不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因此,丁新等也指出在校外学习中心(点)的设置上,应进一步统筹规划,充分考虑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育需求,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辐射[4]。通过在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设立校外学习中心(点),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这些地区的输送,为当地提供教育机会,培养人才,促进其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三)远程教育院校与学习中心间的生态关系
学习中心作为配合试点高校进行招生宣传、生源组织、学生学习支持、学籍和日常管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的机构,与远程教育院校存在紧密的依存关系。
1. 远程教育院校设置学习中心的r、K对策
r、K对策作为生物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存对策,是生物个体顺应自然的选择。远程教育院校的学习中心设置,其实就是在空间上拓展自身的生态位,使自身拥有更多的资源(特别是生源)。远程教育院校设置学习中心有r对策和K对策之分。
r对策:指远程教育院校在设置学习中心时,追求以量取胜,这类远程教育院校倾向于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学习中心,而且更愿意与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合作,利用公共服务系统庞大的学习中心群体,迅速扩大学习中心数量,以获得远程教育办学的规模效应。这类远程教育院校往往有动辄上百的学习中心,而且学习中心也良莠不齐。
K对策:指远程教育院校设置学习中心时,追求以质取胜,对学习中心的办学条件和依托单位考察比较细致,学习中心数量也相对较少,但是学习中心的整体质量相对较高。
远程教育院校的学习中心设置策略,直接反映了远程教育院校不同的办学理念,也反映了远程教育院校不同的办学策略。
2. 学习中心选择远程教育院校的r、K对策
学习中心的生存与发展,主要依赖于学习中心的学生规模。学生规模大,学习中心所能获得的学费分成就多,也就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而学习中心的学生规模,除了与自身的拓展能力有关外,还与所合作远程教育院校的品牌,所开设专业、层次有很大关系。学习中心选择远程教育院校也存在r对策和K对策。
r对策:指学习中心同时作为多所远程教育院校的学习中心,通过与多个远程教育院校合作,拓展学习中心的招生层次和专业,同时利用不同远程教育院校的声誉和品牌进行有选择地宣传,这类学习中心旨在通过拓宽生态位获得生存和发展。
K对策:指学习中心仅作为一个或最多两个远程教育院校的学习中心,通过与远程教育院校的紧密合作,做好招生和学习支持服务,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求得生存和发展。
学习中心的r对策与K对策的选择,也体现了学习中心的合作理念,而学习中心的合作理念,也可以作为远程教育院校评估其价值取向的重要标准。
3. 远程教育院校与学习中心的协同进化
远程教育院校与学习中心是利益的共同体,学习中心招生好,学习支持服务到位,则远程教育院校的办学规模大、办学效益好。反过来,远程教育院校的生源好,学习支持服务好,教学质量高,则学习中心的招生工作容易开展,也就容易招收到更多学生,学习中心也能获得更好的回报。
远程教育院校与学习中心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远程教育院校对学习中心的培训和管理,可以规范学习中心助学行为,提升学习中心的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学习中心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学习中心在招生和学习支持服务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能够促进远程教育院校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办学质量,实现远程教育院校的持续发展。远程教育院校与学习中心正是在这种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了协同进化。
四、发展远程教育的启示
生态主体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生态位的拓展,生态位拓展有良性拓展与恶性拓展之分,对于教育行政部门,需要鼓励远程教育院校和学习中心的良性生态位拓展,而对于恶性的生态位拓展,则需要坚决予以制止。
生态主体的发展策略主要有规模优先的r对策和质量优先的K对策,远程教育院校和学习中心需要根据周围生态环境的变化适时选择r、K对策。在发展初期,资源相对丰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r对策;而在远程教育发展成熟期,应该采取K对策,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生态主体间的协同进化是生态主体间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结果,协同进化策略主要有同化策略和异化策略,生态主体通过这些策略,促进自身的不断完善,实现生态主体间的共同进化和发展。
生态主体的布局应该坚持多样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策略,既要允许重点高校开展远程教育,也要让其他类型的普通高校开展远程教育;既要保持学习中心类型的多样性,也要保持公共服务体系的主导地位。
[1] 曾祥跃.网络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特征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6):1-5.
[2] 王骥.高等教育中的“生态位现象”解析[J].教育评论,2003,(4):18-19.
[3] 曹凑贵.生态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7.
[4] 丁新等.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发展现状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4-9.
(责任编辑: 微风)
On Ecological Relationships of Distance Education
ZENG Xiang-yue
(School of Online Education,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China,510275)
Using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niche, the author studies ecolog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stance education ecosystems in terms of combination principles of diversity and dominance, and principles of r and K. The interaction in ecological population and among population is also discussed. This study throws light on self- development and continual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online educatio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online learning centers.
distance education;ecological relationship;ecological niche;coevolution
G724.82
A
2095-932x(2015)05-0005-06
2015-09-07
曾祥跃(1969-),男,湖南溆浦人,博士,中山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