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12-26徐廷忠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椎间隙椎间盘腰椎间盘

徐廷忠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徐廷忠

目的 探讨16排CT对临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9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16排CT诊断,并经过手术及MBI检查证实,计算该诊断的符合率,对比分析。结果 经诊断,998例患者中,有252例属中膨隆型,388例突出型,305例脱垂游离型,53例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与手术和MBI诊断结果相符的有910例,相符率为91.2%。结论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16排CT;临床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俗话说的“富贵病”中的一种,多发于中青年人群。据研究,该病的发生与职业性质有很大关系。一旦发病,患者的腰椎部位就会出现疼痛,有的甚至无法站立,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因此,有效的诊断治疗极为关键[1]。本研究对来我院就诊的99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了一定的诊断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98例,其中,男性608例,女性390例,年龄19~53岁,平均约为(40.3±1.89)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为(3.5±2.3)年,所有患者均经过我院资深医师结合临床检查结果,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符合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诊断标准,且无其他影响诊断的重大疾病存在。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要求在我院进行16排CT检查,主要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 16排螺旋CT机,主要参数设置为:250mA/Sec,512×512的矩阵,10mm层厚,10mm间隔,2.0螺距,1.25mmd重建参数及1mm的重建间隔,并在患者术后进行手术及MBI情况统计,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该项实验所得结果数据均用计算机整理完毕并予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资料中计量资料统计采用两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Wilcoxon 两样本比较法),记数数据运用±s)表示,组间差异运用χ2或t检验。且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性及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结果无差异性及不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6排CT诊断结果与手术及MBI诊断情况,见表1。

表1 16排CT诊断结果与手术及MBI诊断情况

由表1可知,使用16排CT诊断后结果与手术和MBI诊断结果相符的有910例,相符率为91.2%,说明了16排CT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临床价值较高。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发生在腰部4~5以及腰5~骶1椎间隙之间。据统计,该段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几率可达90%以上,但也有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的情况存在[2]。长期的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当患者的椎间盘开始发生退行性变后,其椎间盘承压能力仅为正常椎间盘的1/20,因此较为容易发生损伤等,加上患者短期内可能对该病并不能及时的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反复扭转动作也会加速腰椎间盘的累积性损伤,导致疾病愈发严重,且该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当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病症后,患者的腰部活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有的甚至会延伸,导致坐骨神经出现放射痛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损害[3]。

临床上,从病例变化出发,腰椎间盘突出主要分为中膨隆型、

突出型、脱垂游离型及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四种类型,不同种的腰椎间盘突出,其治疗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必须对该病进行准确无误的诊断,方可对症治疗[4]。而目前,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诊断检查方式较多,以X线平片、椎管造影以及CT、MBI等较为常见。相比较而言,普通的CT检查不仅能够有效的显示患者骨性椎管的形态、黄韧带情况及椎间盘突出情况,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是相对较为合理,且对机体无太大伤害的一种检查方法,但其无法确定多个椎间隙均有病变时患者椎体具体病变情况,因此其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16层CT技术是在普通CT技术的基础上改善后加以应用的。其与普通的CT相比较而言,其扫描时间较短,且能够对多个椎间隙病变患者的各个椎间隙之间的病变程度进行有效显示,扫描容积所得数据更为丰富,诊断精确度相对较高。但该技术费用较普通CT相对高一些,因此在应用中,需考虑患者的具体经济情况[5]。在本研究中,我院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了适当诊断措施,对998例有经济基础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了16层CT扫描,其中有910例患者获得了正确诊断,与术后及MBI检查结果的相符率为91.2%,说明了16层CT扫描具有一定的诊断效果,可对大部分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有效诊断。

综上所述,相比较于普通CT而言,16层CT扫描可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正确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在诊断中也有88例患者被误诊,说明了该技术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以更精良的检查水平提高患者的有效诊断率。

[1]陈金凤,朱宏伟.浅谈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2013,43(7):104-105.

[2]庞勇,何崇保,杨平.回顾性分析16排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14,20(9):1678-1680.

[3]吴天文.16排螺旋CT及三维成像诊断肋软骨骨折的临床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0):1197-1199.

[4]余祖存,吕海蓉,关红博.16排螺旋CT在肝脏增强分期扫描中的应用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5):585-587.

[5]韦吉风,马云彪,刘旭.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5):58-59,封3.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16Row CT in the Diagnosi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XU Tingzhong,Radiology,Huax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Guiyang City,Guiyang 550025,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16slice CT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protrusion.Methods 998case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2to December 2014in our hospital,carries on the 16row CT diagnosis,and after operation and MBI examination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calculation,comparison and analysis.Results The diagnosis of 998patients,252cases of genera in the bulge type,388cases of protrusion type,305cases of prolapse of free type,53cases of schmorl with bone nodules and prominent,with surgery and MBI diagnosis of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910cases,the coincidence rate is 91.2%.Conclusion 16slice CT has better use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atients.

Lumbar disc herniation,16row CT,Clinical value

R681.5

B

1674-9308(2015)14-0043-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14.036

550025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猜你喜欢

椎间隙椎间盘腰椎间盘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器植入与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