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体会
2015-12-26邵艳萍杨玉峰
吴 钺 邵艳萍 杨玉峰
(苏家屯区中心医院,沈阳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介入科,辽宁 沈阳 110101)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体会
吴 钺 邵艳萍 杨玉峰
(苏家屯区中心医院,沈阳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介入科,辽宁 沈阳 110101)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病例的相关资料。结果62例中,穿刺成功率达100%,阳性率为93.5%,穿刺后出现的并发症为气胸及肺内出血,其中气胸7例,肺内出血12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具有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对肺部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CT;经皮穿刺;肺活检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及CT的普及,肺部疾病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但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定性,有时很难通过单纯影像学检查得出结论。同时肺癌的发生逐年增加,临床通过影像学定性诊断后,希望得到病理分型,指导临床治疗。目前取得病理的方法很多,例如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等。CT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因其阳性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成为我院首选方法。现将我院3年来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2例中,男46例,女16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5岁。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发现肺部肿块或结节影,大小2.3~10.7 cm,平均4.8 cm。中心型及肿块巨大或怀疑血管性疾病,加做增强CT检查。影像学分类:周边型54例,中心型8例。进针深度0~8.3 cm(穿刺针进入胸膜后到达病灶的距离),>3 cm共11例。所有病例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心电图。
1.2 手术禁忌证:①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②严重的心功能障碍,不能平卧及屏气。③极度衰弱,不能耐受手术。④穿刺途径有肺大泡、大血管不能避开。⑤大咯血或刺激性咳嗽不能缓解者。⑥怀疑病灶为血管性病变(动静脉畸形、血管瘤等)。⑦特发性间质性肺病患者为相对禁忌证[1]。
1.3 方法:根据病灶位置,取仰卧位、俯卧位或侧位。首先训练患者呼吸及屏气,尽量做到每次肺残余气体量相同。将自制体表定位器(导管栏栅)贴于预进针部位,行CT扫描,确定穿刺部位、角度及深度。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根据不同进针深度,选取不同型号穿刺针。我院采用Cook公司QC型号半自动活检针,9/15 cm,18G穿刺针。2%利多卡因局麻成功后,首先用尖刀片开皮,然后嘱患者屏住气,按预定方案穿刺,到达位置后再次行CT扫描,确定穿刺针位于预定部位后,让患者再次屏住气,激发活检针,根据情况取活组织1~2条,取得标本立即放入福尔马林溶液中,按压穿刺部位10 min,包扎。再次行CT扫描,确定有无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嘱患者术至少后平卧2 h,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必要时再次行CT检查。
2 结 果
2.1 本组病例中,穿刺成功率为100%(62/62),1次成功率为88.7%(55/62),2次成功率8.1%(5/62),3次以上为3.2%(2/62)。穿刺取得阳性结果58例,阳性率为93.5%,其中鳞癌9例,腺癌27例,结核3例,炎性假瘤7例,小细胞肺癌5例,大细胞肺癌2例,转移瘤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1例。
2.2 并发症:62例患者中,发生气胸7例(11.3%),均为<20%的气胸,未作特殊处理自行吸收。其中进针深度>3 cm者5例(71.4%)。肺内出血12例(19.4%),均表现为沿穿刺针道周围的片状高密度影。其中痰中带血2例(3.2%),未处理,咯血1例(1.6%),给予口服止血药物治疗。其中进针深度>3 cm者9例(75%)。同时存在气胸及肺内出血者5例,均为进针深度>3 cm者。拔针后出现胸膜反应1例(1.6%),经平卧、吸氧,10余分钟后缓解。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3 讨 论
3.1 注意事项:训练患者术前呼吸及屏气非常重要,特别是病灶较小、距离较远的病灶。画定位线时,患者也应屏住呼吸,与定位扫描时呼吸幅度一致。穿刺位置选取遵循距离最近、垂直进针原则,避开大血管、肺大泡,避免与胸膜成角过小,角度小容易并发气胸。通过胸膜时要迅速,拔针后按压10 min。根据进针深度选取合适长度的穿刺针,避免进针后外部穿刺针余留过长,随呼吸运动摆动过大,易发生气胸及出血。穿刺前皮肤切口也很重要,如果皮肤不切口,激发活检套管时易出现阻滞现象,不能取得满意的活检材料。
3.2 并发症:62例患者中,发生气胸7例(11.3%),肺内出血12例(19.4%),胸膜反应1例(1.6%),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比文献报道略高[2-4],可能与本组病例中心型病灶所占比例较高有关。气胸7例中,进针深度>3 cm者5例(71.4%)。肺内出血12例中,进针深度>3 cm者9例(75%)。同时存在气胸及肺内出血者5例,均为进针深度>3 cm者。穿刺次数2次以上7例,有5例出现气胸或肺出血。故综合考虑:进针深度、穿刺次数与气胸、肺内出血正相关[5-6]。气胸7例,均为<20%的气胸,未作任何处理自行吸收,如气胸量>20%,且有临床症状,可行穿刺抽气或置管闭式引流。肺出血12例,除1例咯血,应用口服止血药物外,其余患者未作特殊处理,静养后出血都能停止及吸收。1例胸膜反应,出现晕厥、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症状,经补液及对症治疗10余分钟后症状消失。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3.3 病理类型与影像学类型特点(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鳞癌以中心型为主,腺癌以周围型为主,小细胞肺癌可以是中心型或周围型差别不大。本组病例,炎性假瘤7例、结核3例全部是周围型。以往我院中心型占位,首先多选用支气管镜检查,本组病例有9例为中心型,均取得阳性结果,故笔者认为,中心型病灶,只要穿刺时能够避开大血管,可以替代支气管镜检查,作为取得病理资料的首选方案。
表1 病理类型与影像学类型特点
3.4 术前增强CT检查的必要性:本组病例,中心型9例,术前均行增强CT检查,明确大血管位置,穿刺时避开这些大血管,以免引起大出血。肿块巨大时,也建议术前行增强检查,明确有无坏死灶,穿刺时尽量避开坏死组织,取有强化的、新生的组织。增强CT还能证实该病灶是否为血管性疾病,如为血管性疾病,穿刺活检应作为禁忌证。
综上所述,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具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只要掌握手术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手术禁忌证,可作为肺部占位性病变取得病理资料的首选方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杨薇,贺蓓.特发性间质性肺病患者肺活检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2):109-113.
[2]王永仁,李家开,张肖,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并发症分析[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2010,7(2):140-143.
[3]刘宏刚,陈霞,马赫,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137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杂志,2010,17(18):2472-2473.
[4]王辉,张福琛,秀供健,等.经皮活检术对肺部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1):34-36.
[5]徐从景,石明宏.CT引导下经皮针吸肺活检发生气胸相关因素的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2):1593-1594.
[6]苏永华,吴永泉,钟素成,等.CT定位下改良穿刺针经皮肺活检对肺占位的诊断意义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1(1):44-45.
R814.42
B
1671-8194(2015)08-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