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声琅琅中成长
2015-12-25王伟娜
王伟娜
时间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已经从教15年的我,总想着为学生的成长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成为高沛沛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之后,我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一次工作室集中学习,高老师向我们推荐山东潍坊韩兴娥老师的作品《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大家读得非常有兴致,阅读完并进行后期交流后,我们几个和高老师一起去山东潍坊参加了“韩兴娥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回来以后,在工作室成员共同的研究交流下,我们各自开始了新的尝试。
当时我在教一年级,感觉低年级的课文浅显易懂,学生一读就明白了,没必要在课文上花费太多时间,于是,我加快了学习课文的进度。课文读熟了,我也不再让学生反复复习,因为我觉得用一个学期把学生绑在一本教科书上,只会令他们讨厌教科书。我与高老师上网收集相关的资料,结合工作室进行的“小学低年级语文生态阅读的研究”课题,准备把有趣的、贴近孩子生活的、有益于增长知识的阅读内容提供给他们。
阅读是识字的源头活水,我从网上找来韩老师使用过的成语儿歌引入课堂,出乎我意料的是孩子们学习的热情竟然如此之高。我把成语儿歌里面的生字用红色粉笔标出领读,再用学过的生字组成词语,达到强化识字的目的,对于课本上双线格里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我也是这样做的。但我很快发现,这种口头组词对低年级学生来讲效率太低,因为低年级学生对用来组词的字只知其音而不知其形,很多时候用的是同音字,组的词语也是五花八门。发现这一问题后,我就向高老师请教,她建议我不要让学生用一字组多词,而是大量认读词句,因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主要是通过阅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逐步掌握的。然后,再创设情境识字,让学生理解词语,活学活用。这样做了几次,我发现效果好了很多。关于识字教学,我后来摸索到用形声字学习的方法,效果也不错。形声字占汉字的85%,构成了汉字的主体。了解了字的声、本义之后,就能像缀珠成串一样,把字的所有意义都串联起来,对学生的理解和表达有极大的益处。如学到“换”字,我把与它相近的形声字“痪” “涣” “焕” “唤”都展示出来,来一个学习汉字“串串烧”。这样能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提高识字效率。
看到学生有了学习热情,我很受鼓舞,信心大增,接着又引领学生背完了一年级的“日有所诵”。对于里面的生字,我也采用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如定位法,回到儿歌中再读,换一个语言环境认等。一年级的暑假,我给学生安排了背诵《古诗90首》和《弟子规》的任务。假期结束返校时,很多家长向我反映:学生背古诗速度快,也比较积极,但是他们不太喜欢《弟子规》。我调查后发现,学生不太喜欢距离自己生活太远的内容,因为这些东西读不懂,也不易理解。本学期,我和高老师一起上网、查阅图书资料,选取了“成语接龙”让学生来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大了识字量,又丰富了语言,目前学生已完成了几百个成语的学习。
人的心灵是一片田野,不长嘉禾就长野草。所以把优秀的经典美文送到孩子面前,滋养孩子的心灵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和孩子同读美文的摸索尝试中,我们收获颇丰:学生的识字量增大了,语言积累丰富了,背诵的速度提高了,成绩也稳步上升。最令我欣慰的是,我们班的孩子现在的读书热情很高。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无意之中认识的字,远比在课堂上教给他们的多,也更容易让他们记牢。这就是读的作用,在诵读中与生字见面的次数多了,自然就想办法去认识了。所以,阅读才是识字的源头活水。
有了这些成果之后,我的信心大增,也更加相信韩兴娥老师的那句话:行动大于理念,实干就是能力。利用寒假,我按照高老师给的诵读目录整理出了诵读内容,看着一篇篇的美文,我只有一个想法,要和孩子们一起读经典,为了学生,更为了自己。本学期开学第一天,我看到学生们拿出早已复印好的诵读内容,有的家长还精心设计了封面和封底,心中感动不已。我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和学生一起读,跟随着孩子们的步伐,与他们展开竞赛。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现在阅读的感受和当学生时是完全不同的,更多是从中收获了感动、收获了力量。阅读让我的心沉静下来,去思考一些东西,也许这才是经典的魅力。读书真是最好的修炼。上周,一位家长来找我聊天,她非常开心地说,以前总是她做饭,孩子的爸爸辅导孩子写作业。这学期,她辅导了一次,和孩子一起背诵了诵读内容,感觉非常好,决定和丈夫一起分享辅导孩子的权利,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原先有点担心,本学期的诵读内容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稍有难度,但是,实际情况却出乎我的预料,除了四五个学生有点困难,其他的学生都背得很快。可见,只要我们引导到位,学生一旦养成阅读习惯,其阅读热情势不可当。
能鼓足勇气进行这样的诵读尝试,要感谢工作室对我的引领与帮助。今后,我会尽力以自己的阅读热情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和学生一起读书,在读书中积累,在读书中成长,在读书中收获!
(本栏责编 肖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