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研究
2015-12-25钟思远
钟思远
摘要:1947年,迈尔斯·梅斯教授在哈佛商学院为MBA学生开设了《新创业管理学》,创业教育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创业教育作为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种新的国际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 大学生创业 研究
一、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最早实践始于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等有关部门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开始启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教育开始受到各高校普遍重视。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黑龙江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9所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国内高校真正开始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与方法。2005年国外已经十分成熟的国际创业教育项目KAB才由团中央、全国青联通过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引入我国高校。
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创业教育师资基本属于“学院派”,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创业教育中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受传统择业观的影响,很多学生及家长把进入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视为真正就业,而将创业看作是找不到工作下下策。这种观念导致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大部分学生把创业教育和创业相关知识看得可有可无,对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的参与积极性不够、主动性不强:既不愿意上好创业课程,更不愿意主动学习了解创业政策。虽然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但目前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比例还很低。据统计,一般发达国家受高等教育学生直接创业人数占总受高等教育人数的38%,而我国只有1%。可见,我国目前创业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也颇具难度。
二、共青团促进创业教育的优势及现状
高校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团委作为高校职能部门和社会群团组织历来是服务青年学生的有力组织。高校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有三大优势。
2.1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党组织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高校党组织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是高校党组织联系青年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共青团在青年学生中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把广大青年学生团结在周围,从而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2.2高校共青团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可以通过各行各业的团组织、青联组织的桥梁作用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通过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创业成功人士之间的互动,为学生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积累创业知识,争取企业对学校创业教育的支持,为学生创造模拟创业实践的机会,扩大创业教育的功能。
2.3高校共青团活动体系完备,在学生活动组织、活动资源整合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创业计划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都是高校共青团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载体。高校共青团可以将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各项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并贯穿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各级各类高校为有效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工作,都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由此形成了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高校共青团共同服务于大学生创业的局面,两者在创业服务工作开展中难免有交叉重叠之处,给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创业带来一定的尴尬和困境。高校共青团应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和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思路,搭建平台,在服务大学生创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共青团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途径研究
有效发挥共青团在服务大学生创业中的促进作用,是高校共青团履行服务青年和服务党政工作大局的重要体现,是高校团组织的重要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3.1充分利用共青的地,形成良好的教育氛一些大學将创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主要依靠创业指导课程,将所谓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填鸭式地塞给学生。大部分学生创业观念淡薄,还停留在传统就业思维,接受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需要持续不断的宣传和教育以强化大学生的创业理念。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向学生播撒创业精神的种子。高校应该是培养大批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拔尖人才。
当前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有限,真正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很少,对于创业知识的获取多是通过培训或自学成才,自身缺乏实际创办和经营企业的经历和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提供新鲜内容,教学内容过于偏重理论,不能结合实际加以引申,对学生不能给与充分的指导和借鉴,对学生来说很难起到实际性的作用。只能把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作为重共青团在高校中有庞大完备的组织体系,从校团委到各院系分团委,院系团总支到各班级团支部,团组织覆盖范围广泛。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动员、教育引导优势,开展创业理念的宣传教育,促使良好创业氛围的形成。有效利用校、院系团组织和班级团支部,开展多层次、广覆盖的创业宣传。通过组织班级团支部参加创业讲座、创业沙龙、创业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推广创业理念,引导大学生认识创业,转变就业择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