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高血压68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5-12-25高波255051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镇卫生院
高波255051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镇卫生院
中医治疗高血压68例临床疗效分析
高波
255051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镇卫生院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高血压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中成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70.58%,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治疗高血压疾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控制病情。
高血压;疾病;中医
高血压疾病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该类疾病是导致心血管病症的首要原因。由于此类疾病治疗较为复杂,发病情节较为严重,病情严重时会引发各种疾病,如身体功能下降、心力衰竭等,从而引发脑血栓疾病[1]。中医主要通过活血化瘀、清肝润肺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等。本文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给予中医治疗,对照组给予中成药实施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高血压病患者68例,经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30~75岁,平均32.5岁;对照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33~79岁,平均35.8岁。两组患者患病时间2~28年;全部患者中,肝阳上亢21例,属于肾虚25例,阴阳俱虚22例。经医院诊断全部患者均属于高血压病患者,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标准:两组患者均在未使用任何药物与静止情况下进行血压检查,并在同日不同时间进行3次检查,了解血压值,收缩压是否≥160mmHg、舒压张力是否≥95mmHg等。
方法:研究组症状表现:血压呈上升趋势,两眼干燥,睡觉时常被惊醒,腰部疼痛,大便干燥,舌面较黄,小便偏黄等。中医用药:山药15g,丹皮12g,黄精15g,丹参15g,杞果12g,熟地黄20g,红枣20g。服用方法:嘱患者用水煎服,1d服用2次。针对属于肝阳较亢患者,症状表现为血压较高、头痛、头晕、舌面鲜红、情绪容易急躁、眼睛昏花等。采用天麻汤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加减,药物包括黄芩10g,天麻10g,杜仲10g,川牛膝12g等[2]。服用方法:每天用水煎服,2次/d,早晚各1次。针对阴阳两虚患者头昏,双眼模糊,脸色苍白,血压较高,腰部疼痛,脉搏细,舌面较红等,可采用是阴阳互补方法:山药12g,牡丹皮9g,泽泻9g,肉桂3g,山茱萸12g,熟地黄24 g等药物。服用方法:采用水煎进行服用,1次/d。全部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1个疗程15d,治疗3~4个疗程后需要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如患者属于身体较弱、怀孕妇女应注意用药,需要经过治疗医生同意后才能用药,未经允许不能擅自用药[3]。对照组给予中成药治疗:肝阳上亢患者疾病表现形式,如头晕脑胀、焦急烦躁、血压较高等,应给予肝脏清火、芦荟、当归通便消胀;使用杞菊地黄丸,此药物具备清肝祛热、滋阴补肾的效果,对医治肝肾阴虚患者效果较为明显;如属于阴阳失调患者应进行双补,可采用肾气丸进行治疗。
治疗评定标准: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进行相应分析,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①痊愈:患者临床治疗症状完全消失,舒张压≤100mmHg,整体血压得到有效控制,饮食后血压未升高;②显效:临床治疗症状基本消失,血压降至合理范围,患者饮食后存在血压上升迹象;③有效:血压控制不稳定,舒张压≥100mmHg,临床症状有所改善;④无效: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改变不明显,血压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使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使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照组给予中成药治疗,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0.85%。研究组给予中药治疗,痊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0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讨论
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饮食越来越丰富,运动量逐渐减少,导致高血压疾病患病人数持续上升。高血压患者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眼花、血压较高、舌质较浅、舌苔较黄、脾气比较暴躁等,该疾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进行中药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用药,对症治疗。患者属于肝阳上亢,应服用天麻钩藤,并按照病情酌情加减石决明、钩藤等药物,具备消除肝脏干燥的效果。如患者属于肝肾较为虚弱,应服用杞菊地黄汤,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加减,处方中包含有熟地黄等药物,具备滋阴补肾功效,丹皮具有降火、清火效果,天麻具备平肝、通经祛风效果,如在处方中加入甘草,具有调和作用。黄芩具备清火、润肺功能,可以使患者体内肝经不会过偏。使用益母草具备引血下行、利水等效果,如与杜仲等药物结合使用对肝肾存在较大好处,同时可加用朱获神等进行辅助用药。上面几种药物共同使用,有助于消除失眠、梦多、头晕眼花的症状。
如患者属于阴阳两虚现象,可使用六味地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酌量加减,药物包含山药、山茱萸药物,具备益气活血、益精固肾功能,以上药物相互使用有助于对肝、肾、脾进行滋补。清热、泄湿可以降低熟地黄药物的滋润性,丹皮具备清泻虚热、活血功能,并与山茱萸共同服用可为三泄药物。与六味药物并用,可补排泻。因此整体中药治疗高血压病,主要功能是以补为主,如按肝脾三阴合补、肾补,对头晕、目眩、眼花、发热、汗多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两组患者治疗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组采用中医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由于高血压病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通过对此类疾病患者进行统计,患病人数不断上升,基本有1.5亿人次[4]。探讨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的方法迫在眉睫,采用西医治疗时常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需要进行中药治疗,由于中药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具备良好的降压效果,所以采用中药进行治疗效果比中成药效果较好。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加减,属于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两组数据对比分析,本次研究效果较为明显,具备临床治疗价值。
[1]王浩,郑德宇,秦书俭,等.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与微创治疗优势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2):76-77.
[2]江宏,江巨川,谷宗平,等.软通道微创介入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2例的临床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0,23(5):301-302.
[3]赵振波,温秋婷,李姗姗.微创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1,19(1):278-279.
[4]曾晓华,黄万龙,钟富军,等.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治疗与开颅手术治疗对比分析[J].江西医药,2011,25(6):512-514.
The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m edicine in the treatm ent of 68 cases with hypertension
Gao Bo
Nanding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of Zhangdian District in Zibo City,Shandong Province 255051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68 cases with hypertension.Methods:6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2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esearch group and the controlgroup 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research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hinese patent medicine.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totaleffective rate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97.06%.The totaleffective rateof the control group was70.58%.Th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gt hypertension can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control the condition.
Hypertension;Disease;Chinese medicine
10.3969/j.issn.1007-614x.201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