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习题的教学价值与有效利用

2015-12-24王聿松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除数对折内角

王聿松

数学习题作为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形成以及数学经验的提升、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获取功不可没。小学数学教材中选择的习题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拓展性,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但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利用教材习题时,对习题的教学价值缺少必要的发掘与延伸,只是机械地模仿例题进行练习,导致习题的价值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 习题的教学价值

1.知识价值

要利用好习题,首先要认识到习题设计的知识价值。教师在教学习题之前,对习题设计要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如习题的练习目的、练习意义和练习要求等,都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用好习题的基础。

例如,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练习十四共设计了10道题。通过认真分析,就会发现这10个习题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基本练习,包括1~5题,主要是让学生复习与巩固所学的圆的周长、直径、半径等相关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二是变式练习,包括6~7题,主要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依据生活实际,对实物模拟操作渗透思考,经历圆周长公式的变式运用。一方面继续巩固圆周长公式等相关的概念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对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培养与提高。三是拓展练习,包括8~10题,主要通过三个小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只有对这些习题的设计意图有了清楚的认识,知道先练哪些题,再练哪些题,最后练哪些题,每一题的练习基础是什么,能够向哪个方向演绎等等,才能把习题把握得游刃有余,凸显习题的价值,提高练习效果。

2.实践价值

教材中习题的设计不仅具有很强的知识价值,更具有激发学生思维的探究价值;不仅具有深化知识理解的知识价值,更具有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态价值。因此,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展示学生的认知过程,让习题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探究价值,为学生提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思考空间。

例如,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一节,教材设计了让学生在一条数轴图上填出相应的小数。假如完全按教材上的设计进行练习,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这样的练习处理方式过于简单。因此,教师可以将其练习分为四步:第一,逐层出示数轴图,填出相应的整数。出示带箭头的一条直线,取出两点0和1,说说0~1之间的线段长度,依次动态出示1、2、3……,让学生在头脑中呈现出整数的顺序。第二,动态等分填写小数。思考0~1之间会有什么样的数?然后动态将0~1分成10个小格,思考用小数表示,0.5表示有这样的几个小格?指一指、填一填。第三,填出大于1的小数。1.2在哪两个数之间?让学生填写出第二个方格。动态展示2~3的均分点,让学生填写出第三、四个小方格,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第四,继续深化小数认识,观察填写的小数,想一想小数都比整数小,这句话正确吗?为什么?

上述练习设计,化静态为动态,分步呈现小数的来源、涵义等具体的信息、思考过程,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整数、小数如何在数轴上表示,以及整数、小数之间的联系,并对小数的认识从直观上升到抽象或半抽象的层面,习题的实践价值在这里得到完美的体现。

3.思维价值

数学习题具有启发学生探究的思维价值。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练习题中隐含的数学思维,让习题的价值尽大程度地得到发挥。

例如,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一节,“练习十二”第12题,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对习题进行深度思考。

1.游戏导入,引发猜想。

出示一张正方形纸,介绍四边形内角含义。(1)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2)如果将这个正方形对折,对折后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3)将折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对折,得到的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4)再对折呢?(5)做了这个游戏,你想说些什么?(归纳总结)

2.动手验证,一猜再猜。

通过游戏,我们知道了这种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其他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让学生自己设法验证。(用三角板验证、用一个普通直角三角形验证。)

3.再次验证,完善认知。

普通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吗?你有办法验证你的猜想吗?让学生用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自主实验,汇报。

……

上面的习题从一个小游戏展开,在“正方形对折所得图形的内角和可能是360°,也可能是180°;而等腰直角三角形对折所得图形的内角和还是180°”的比较中,让学生产生猜想、验证猜想、收获思考。一个习题的充分拓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经历了思维的全过程,积累了全面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开发数学习题的综合价值

数学教材中的习题从表面看,基本是围绕巩固例题、强化认识而设计的,但是,如果深层次地去研究这些练习题,并结合学生与教材的实际,在原有练习题的基础上,对某些练习题进行二度开发,可以更好地提升习题的功效,拓展习题的难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复习中的第7题:

848÷4÷2= 900÷2÷3= 909÷3÷3=

848÷8= 900÷6= 909÷9=

正常情况下,教师在处理这道练习题时,都是让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反之,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这个习题可以通过延伸更好地发挥习题的思维价值。如设计以下问题供学生探究。

1.算一算,比一比,你能发现什么?

有的学生发现,都是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有的学生发现,每组的被除数、商都一样;有的学生发现,上面一题的两个除数的积等于下面一题的除数。

2.你能用一句话说出这三组题的共同特征吗?

有的学生说,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除数,就等于它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有的学生说,如果除数能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那么被除数除以除数的商就等于被除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的商。

3.谁能用更简洁、明白的语言来表述呢?

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概括所发现的规律: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4.运用规律,对口令。

很显然,这样处理不仅能通过计算巩固强化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发现每组算式中蕴藏的规律,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灵活运用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本习题的功效性。

三、 提升数学教材习题的教学功能

在利用教材习题的教学价值中,要深入剖析数学习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策略等内涵,让学生品尝到习题的味道,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延伸数学习题的价值,提升习题的教学功能。

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数学习题所蕴涵的价值,并注重对其研究和探索,挖掘习题的内涵及其外延,并在现有习题的基础上,有机组合相关的新旧知识,优化习题结构,提炼渗透在习题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才能真正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

参考文献

[1] 王俊.关注儿童视角中“有价值的数学”[J].江苏教育,2007(2).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除数对折内角
好玩的纸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三角形分割问题
指尖陀螺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