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培养
2015-12-24吕凯
吕 凯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连锁行业的快速成长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不同层次的、高素质的、充足的人力资源作保障。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1.8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3%[1],但连锁行业人才短缺约为68.5万人。高职院校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暴露出培养定位模糊、课程设置欠科学等问题。高职院校培养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为了完善和发展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培养定位模糊、课程设置欠科学等问题,笔者进行了一系列调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需求情况调研
(一)调研对象
为解决问题,笔者和课题组先后实地走访安徽合肥、芜湖、江苏南京、浙江温州、义乌,投放问卷260份,回收249份,对连锁经营专业毕业生、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及连锁企业基层从业人员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数据简要分析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笔者和课题组以企业胜任能力素质模型为基础进行问卷设计,其内容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谈判能力、应变能力、抗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计划能力等,此外还包含财务知识、采购知识、商品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电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这些能力和知识总体可归纳为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及通用能力。如图1.1、图1.2、表1.1。
图1.1 企业胜任能力素质图
由图1.1可知,在员工目前所具备的能力水平中,只有正直诚信、谈判能力、理解外界环境三个指标达到企业对职位要求的水平。
图1.2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技能分析图
图1.1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技能要求比重图
图1.2涵盖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以及所需掌握的主要技能[2]。根据表1.1可知,通过调研所得到的能力要求重视程度数据,与企业胜任能力素质图所展示的结果基本一致,这为我们日后重新制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更新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模式分析
(一)专业能力培养模式
根据高职教育层次特点,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现代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在连锁商业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主要采取“订单式”、“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些培养模式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主要侧重于市场分析、经营策划、经营管理、销售促进等能力。这种培养模式源于工作岗位对职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二)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对实现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许多高职院校往往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设置专业课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普遍开设了《市场营销学》、《连锁企业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经营理论与实务》、《采购管理》、《仓储与配送》、《广告理论与实务》、《营销策划》等专业课程。从教学环节设置及效果来看,这些课程既有理论教学环节,也有实践环节,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又使学生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增强了其实践能力。但是,检验学生能力大小、强弱的标准应由企业根据其岗位技能需求来决定,而非根据教学环节的设置及效果来决定。
三、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专业定位不清晰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为社会所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高职院校要制定职业化人才培养标准。但是,现有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方面出现了“一高一低”两个误区:“高”是指专业定位过高,把培养目标定位为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或领导型人才;“低”是指专业定位过低,把培养目标定位为低层次、低技能的操作人员。
(二)专业定位与企业人才需求不相符
连锁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和多层面性的特点,包括战略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物流管理、运营管理等人才。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当前的定位存在理论知识过于宽泛、专业技能指向过于模糊等问题,这就导致学生什么知识都学、什么技能都掌握一点。如果期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够以一个专业去满足一个产业的人才需求,最终结果只能是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三)课程教材建设缺乏特色和资源
与专业课程相对应的特色教材较少,给教师授课带来了一定困难。例如,专业基础课的教材要么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本,以理论知识为主,要么是中职教材的延伸版本,片面强调技能培训。此外,与专业教材配套的实训指导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四)忽视实践教学与理论的结合应用
现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目标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没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以此提升学生素质。在教学活动的设计环节,强调以教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3]。
四、提高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水平的对策
一是明确专业定位。根据高职教育目标,以职业化人才培养标准为基础,将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技能应用型中、基层管理人员。
二是找准专业定位。连锁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和多层面性的特点,所涉及的知识面及应用领域比较广。在该种状况下,为了使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不偏离企业需求这个目标,应对连锁企业岗位群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各个岗位对所需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共性和差异性,并以此为出发点设置理论及实践课程,准确进行专业定位。
三是开发富有特色的课程教材。应根据高职教育目标,准确定位自身的人才培养方向,向上衔接本科教育,向下衔接中职教育,这样做不仅可以编写出富有特色的教材,还可以形成从中职教育到高职教育再到本科教育的教材体系。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与连锁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共同开发编写实训指导教材。
四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在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将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岗位技能相融合,并以此来检验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的设计环节,应强调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总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应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为基础,并以前瞻性的眼光来设置专业课程,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助力产学研。一要为专业的发展寻求可持续模式。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必须不断地对连锁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及岗位群的变化展开深入研究,并与相关连锁企业开展深层次的互动合作,定期让学生到企业去实习,并以此作为课程考核的基础;企业应定期安排符合授课条件的培训师到学校给本专业学生授课。二要对产学研结合开展深入研究。根据发达国家产学研结合经验,以校企互动合作、共办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基础,对产学研合作的途径、模式和机制开展深层次研究,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途径、模式和机制。应以产学研为平台,对百货商场、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多种连锁经营产业开展研究,形成教学、科研、咨询服务三位一体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连锁企业培养技能型一线经营管理人才,真正做到服务企业。三要通过实践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了使教师了解企业、熟悉企业,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并在实践中进行教学和科研,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可以利用培训、咨询、产学合作、科研、下企业实践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4]。在校企互动合作中,要注重培养企业兼职教师,并不断地在咨询、科研、教材编写、授课等方面加强合作,真正做到通过实践来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
[1]2012-2013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EB/OL].http://www.ccfa.org.cn.
[2]雷祺,何庆江.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08,(6).
[3]晋淑惠.王化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价值工程,2010,(16).
[4]尹卫华.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商贸,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