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2015-12-24

学周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意识大学生教育

(河南理工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454000)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王明娅

(河南理工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454000)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感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将会变得和谐、亲切、健康,生命之树也将得到滋润。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品德和精神境界有重要价值。本文从感恩教育概念、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及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找到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感恩教育大学生问题分析策略研究

现在的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冷漠、不知感恩的现象:在家里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在学校认为教师对自己的教诲是理所当然的;在社会,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如果大学生们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教师的辛勤培育,就会抓紧时间、抓住机会努力学习,有所收获。一个人,只有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才会体味到生活的幸福与乐趣,学会感恩也就是学会了生活。

让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施恩,增强大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化为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理应将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环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教育理念。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需家庭加强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

感恩教育要从家庭开始。没有人会怀疑,父母的爱是最博大、最无私的。中国的父母尤其不易,竭尽所能,愿意为孩子付出自己的全部。这种满溢的爱,有时也麻木了孩子对爱的感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父母应教育子女不能只会接受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家庭教育的必备内容。它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

二、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功能

首先,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让大学生懂得知恩图报。通过传统美德教育,使大学生不但自觉感恩报恩,而且抵制现实生活中那些“知恩不报”或“恩将仇报”的行为,这无形中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其次,以“八荣八耻”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具体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扮靓自然”等活动,也可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最后,教师要加强正面引导。

学校作为感恩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加强正面引导。教育实践证明,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如果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那么教育就会成功,相反,则会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导致教育的失败。因此,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问题上必须坚持正面引导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感恩。高校政治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应将感恩教育纳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八荣八耻”教育为切入点,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是新时期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标准,辅导员应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力求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

三、以实践教育为手段,内化学生感恩品质

社会实践是锤炼个性和锻造人格最为行之有效途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将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才能为大学生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对接找到突破口,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与升华提供新的平台。将感恩教育真正渗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感恩品质,关键就在于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高校可以通过社区实践、志愿者服务、假期“三下乡”等活动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帮助与施恩,这样不但能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能在活动中升华他们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感恩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能使大学生对感恩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感恩意识内化为他们的内在品质。

四、社会应为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创造良好氛围

感恩教育是一个社会工程,家庭、学校、特别是社会要全力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应掀起一股感恩教育的热潮,倡导、弘扬感恩文化共同营造知恩报恩的好风气,从而使大学生对生活寄以希望,对别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报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在感恩的氛围中成长,努力塑造完美人生。

总之,高校则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教师们要一起行动,教会学生知恩图报,学生步入社会后就会少一些指责与推诿,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就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就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多一些真诚与团结,我们的校园将永远年轻……

[1]胡虹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5):13.

[2]任现品.略论儒家文化的感恩意识[J].孔子研究,2005,(1):93.

[3]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9.

[4]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66.

[5]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21.

(责编 张景贤)

王明娅(1982—)女;河南理工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意识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