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粮中添加先泌素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2015-12-24喻本平
文∕喻本平
(湖南省冷水江市畜牧水产局)
先泌素是具有激化畜禽免疫系统及增加抗病力功效的饲料添加剂,主要成分包含纯正活性枯草杆菌、酵母菌发酵代谢物、甘露寡聚糖、β-葡聚糖、葡甘露蛋白复合物和活性高单位综合消化酵素等。反刍动物最大的特征是可利用纤维素和非蛋白氮。瘤胃营养是反刍动物营养的关键,因为瘤胃微生物是日粮纤维素和非蛋白氮的真正消化利用者。如何建立和维持良好且恒定的瘤胃微生物环境,保证微生物菌群的正常生长、繁衍和发酵,维护微生物群系之间的相对平衡,切实有效地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是反刍动物饲养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多年来全球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核心之一。同传统的抗生素类生长促进剂相比,先泌素具有无停药期、无残留和无致微生物突变之忧的“三无”优势。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先泌素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先泌素(市场上购买)。
1.2 试验动物分组
试验选取年龄、胎次、泌乳天数、日产奶量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30 头,随机分成3 组,每组10头。试验于2014年4月进行,试验组I(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II饲喂添加0.08%先泌素的基础日粮,试验组III饲喂添加0.12%先泌素的基础日粮。
1.3 试验日粮及营养水平
3 组奶牛日粮精料、粗料以及比例保持一致,试验组按0.08%和0.12%的比例,将先泌素均匀混入精料。试验期精料配方及营养指标见表1,基础日粮组成见表2。
1.4 饲养管理
由于本次试验时间是夏季,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在一天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夜间(一般从晚上20︰00到第2天早上08︰00)增加饲喂量,饲喂量可占整个日粮的60%~70%,尤其粗饲料宜安排在晚上20︰00至第2天早上05︰00进行,中午可用麦麸皮或豆腐渣饲喂。在奶牛饲喂方法上,采用少喂勤添,精料一般日喂4 次为宜。防止饲料在饲槽内堆积发酵而酸败变质。
1.5 产奶性能的测定指标
产奶性能的测定指标:产奶量、4%标准乳、乳脂率和乳蛋白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先泌素对产奶量的影响
先泌素对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对照组奶牛的产奶量与0.08%先泌素组的奶牛产奶量差异显著,与0.12%先泌素组的差异极显著;0.08%先泌素组的与0.12%先泌素组的差异显著。在试验的1 个月时间内,0.08%先泌素组比对照组的产奶量平均提高0.486 kg/天,0.12%先泌素组比对照组的产奶量提高1.060 kg/天。试验证明,添加先泌素有提高奶牛产奶量的作用,并且添加0.12%的先泌素较添加0.08%的先泌素更适宜,更有利于提高奶牛产奶量。
表1 奶牛精料配方的营养指标
表2 奶牛基础日粮组成 单位:kg
表3 不同试验组的产奶量 单位:kg/头·天
2.2 先泌素对乳脂率的影响
先泌素对乳脂率的影响结果见表4。由表4可见,对照组奶牛乳脂率与0.08%先泌素组奶牛乳脂率差异极显著,与0.12%先泌素组差异极显著;0.08%先泌素组奶牛乳脂率与0.12%先泌素组差异极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奶牛的乳脂率受产奶量的影响较大,另外,气温的变化、粗饲料的采食量增加等也是重要原因。2 组先泌素试验组之间的乳脂率差异不显著,可能主要是由于样本数大小及单个样本之间的变异幅度太大。
考虑到产奶量与乳脂率的关系,为了综合考虑产奶量和乳脂率,将奶牛产奶量转化为4%标准乳产量,将先泌素对4%标准乳产量的影响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表5)。从表5可以看出,对照组的4%标准乳产量与0.12%先泌素组的差异极显著;0.08%先泌素组的4%标准乳产量与0.12%先泌素组的差异极显著。
表4 不同试验组乳脂率 单位:%
表5 不同试验组4%标准乳产量 单位:kg/头·天
2.3 先泌素对乳蛋白率的影响
在奶牛生产中,乳蛋白率也是衡量牛奶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此次试验中将3 组试验组奶牛各期乳蛋白率测定及统计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试验组乳蛋白率 单位:%
由表6可见,对照组的乳蛋白率与0.08%先泌素组的乳蛋白率差异不显著,与0.12%先泌素组的差异极显著;0.08%先泌素组乳蛋白率与0.12%先泌素组的差异极显著。分析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0.08%先泌素组乳蛋白率起始值较高有关,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蛋白率范围为3.15%~3.20%,当乳蛋白率达到一定水平以后(超过3.20%),再要进一步提高则是比较困难的。但是0.12%先泌素组的乳蛋白率与对照组的乳蛋白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所以先泌素的含量对乳蛋白率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3 小结
试验结果显示,添加0.12%的先泌素具有提高产奶量(提高1.90 kg/头·天)、改善乳脂率,调节奶牛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1]赵学军,贤旭,谢宁,等.先泌素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饲料研究,2006(2):10-13.
[2]张善芳,王海军.浅谈如何提高奶牛生产效益.湖北畜牧兽医,2006(2):34-36.
[3]刘洪江,王欣志,刘忠琛.夏季高产奶牛饲养管理五要点.养殖天地,2006(7):33.
[4]王祖新,王之盛,王立志,等.不同季节温湿度指数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中国畜牧杂志,2009(2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