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药房药品差错的分析与措施

2015-12-24翟爱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5期
关键词:调剂差错药房

张 白 翟爱华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022)

门诊药房药品差错的分析与措施

张 白 翟爱华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022)

目的分析影响门诊药房药品差错的因素,找出发生差错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减少药品差错,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对本院医师处方、药品、药师等引发的错误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措施。结果门诊药房药品差错出现的原因在门诊各个环节中都有发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够、责任心不强、医院制度不健全等,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结论提高医师、药剂等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学习,严格管理制度,减少药品差错,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门诊药房;差错;分析;措施

医院门诊药房是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的重要窗口,承担着患者处方调配及门诊各科室所需药品的供应,为患者提供相关用药咨询与指导,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患者的健康与安全。门诊药房的服务质量不仅反映了药剂科的整体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专业水准,还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社会声誉。保障药品的发放质量,杜绝药房差错的发生是医院药房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使患者能安全、有效的用药,参阅有关文献资料,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门诊药房容易发生差错的原因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药房调剂工作质量。

1 门诊药房产生差错的因素

1.1 制度因素

1.1.1 药师的岗位责任和任务不明确,奖惩制度力度不够,起不到应有的制约作用。药师在为患者服务过程中,没有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爱岗敬业,工作效率低,对患者疑问,划价、发药人员都没有做到详细解释,出现差错相互推诿,责任不明。没有奖惩制度,出现差错不了了之,不能够相互制约。

1.1.2 操作规范和处方调配、核对制度不健全。药剂人员在工作中精力不集中,印象发药,审查处方没有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只求速度而忽略准确性,核对、发药人员没有仔细检查药品就发给患者,以致发生差错事故。

1.1.3 药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不健全。医院管理忽视药剂工作,不能够制定药师培训大纲,对药师进行定期的,规范的综合能力培训。

1.1.4 处方管理制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药品质检制度及监督管理制度不到位。药师基本理论知识学习不够,医院相关管理部门监督不到位,处方抽查力度不够。

1.2 药品因素

1.2.1 药品名称读音相似造成的调剂差错:有些西药通用名及商品名、中成药名称的读音非常相似,如果疏忽大意,不仔细分辨,容易使人混淆。笔者总结部分类似药品,见表1。

1.2.2 同药同名的药品造成的调剂差错:有些药物药名相同,但本身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规格且含量不同,这就容易引起剂量方面的差错,药剂人员对剂型知识了解不够或工作中的疏忽,就可能出现差错。见表2。

1.2.3 外观相似的药品造成的调剂差错:药房药品种类繁多,药品出现外形或外包装相似的概率很大,外包装是药师识别药品的重要因素。因此,外包装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如果相似,是构成调剂错误的危险因素。见表3。

1.2.4 药品的数量及用法、用量错误:药剂人员在工作中由于患者较多、工作忙乱,在发药过程中没有认真审查处方将药品多发或少发给患者,造成药品差错。发药时由于患者较多,拥挤在窗口,药师只应付发药,往往不能给患者作详细的用药说明。例如:盐酸二甲双胍需餐中服药,以减轻胃肠反应。多潘立酮片(吗丁啉)饭前15~30 min服用。格列喹酮片(糖适平)餐前30 min服。阿卡波糖(拜糖平)餐中与主食一起咀嚼服用等。由于药师未能给与患者正确的用药指导,造成患者在用药时间、用药方法及数量上产生错误,给患者造成危害。

1.2.5 其他因素:有个别医院加工制剂出现过标签贴错的现象。还有一些有效期较短或不常用的药品,出现过期发放给患者的错误。

1.3 药师因素:门诊药房工作繁琐,易使人产生紧张、疲劳,如果药师责任心不强,不认真执行“四查十对”制度,不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调配处方,就极易发生差错事件。主要体现在对处方审核认真与否、仔细与否,没严记“四查十对”制度,长时间形成习惯,看见药品前几个字就凭印象划价不全面核查,发药时不核对,漏发少发,发出药品或不对患者交代。例如,划价时不认真审查处方,将益母草注射液划成益母草胶囊。发药时不认真核对,将达克宁栓发成达克宁霜。有些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品,如注射用青霉素钠、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剂,在皮试结果未注明阴性的情况下,将药品发给患者,存在很大的用药风险。

1.4 医师因素:主要体现在医师书写字迹潦草,用法用量错误,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漏写临床诊断或用字母代替,不合理用药等[1]。主要归纳为:

1.4.1 书写不规范:处方书写中有时漏写科别、患者的年龄或性别、临床诊断、医师签名等。字迹潦草,造成划价及发药人员难以辨认。只写药品通用名或商品名,或药品通用名与商品名书写的不是同一药品。药品的规格、剂量、用法用量书写错误或模糊不清。例如,安博维(厄贝沙坦片)写成安利博;注射用盐酸纳络酮(瑞络健)0.4毫克/支写成4毫克/支;硝酸甘油片应舌下含服,医师有时误写成po(口服)。

1.4.2 用药不合理:超常规、超剂量用药,普通处方一般不超过7日用量,但有时会有超千元大处方、多药合用的现象;重复给药,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注射的同时给与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这样易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错误,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0.3克/支应0.6~1.2 g/d,分2~3次应用,但医师处方为0.9~1.2克/次,1天1次,影响药物的抗菌效果,易引起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克林霉素与依替米星都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二者不宜合用;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如处方诊断为上感,上感多为病毒感染,在尚未明确病原体是细菌还是病毒的情况下,应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如阿奇霉素等,否则会造成非适应证用药。

表1 同音或近音的药品比较表

表2 同药同名而剂型含量不同的药品

表3 外观相似的药品比较表

1.5 药辅人员因素:备药人员在备药过程中疏忽大意,拿错药品,发药人员没核对就直接发出,如抗妇炎胶囊发成康妇炎胶囊,破伤风免疫蛋白发成狂犬疫苗。

1.6 收费人员因素:我院门诊药房与收费处联合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如果收费处人员打错处方的微机号、收错费或离休公费医疗没记帐、收费单据与微机号不相符等都会影响到药品的发放或造成经济损失。

1.7 环境因素:药架上药品摆放杂乱,同类药品、同等作用药品、颜色形状相似药品等一旦摆放错位很容易发错[2]。

2 改进措施

2.1 落实完善各项制度:门诊药房应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药师岗位责任制、处方调配管理制度、发错药登记制度等。药师应当按照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认真审核处方,准确地调剂药品,调剂药品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双人复核,准确无误后方可发给患者并向患者正确讲解药品的用法用量。

2.2 加强处方监督管理:医院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对处方质量加强监督,加大每月抽查处方的力度,检查处方的完整性、合理性,并由药剂科专人点评处方,包括处方的漏项、缺项、临床诊断与用药是否合理等。

2.3 规范药师培训:设计适合本院药师的规范化培训大纲与培训细则,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专业能力培训,使药师达到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2.4 提倡电子处方:实行电子处方既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又改善了处方质量。实行电子处方简化了患者看病流程,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高了处方药品的准确率,降低了药品调剂的差错率,也有效的监督医师的处方权限和用药范围[3]。

2.5 改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整齐、整洁,药架上的药品摆放有序,一目了然,并设立警示标志,这样才能降低出错的概率。

3 小 结

门诊药房是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药品发生差错的各个环节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随着医药改革的发展,服务质量的提高,我们更应坚持不懈地学习,加强管理,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端正服务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4-6]。

[1]王育琴,李玉珍.医院药师基本技能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22-430.

[2]吴清华,许焉,陆超.门诊药房药品差错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2,12(5):176-177.

[3]王钰琦,薛柳英.某医院2010-2012年门诊药房药品差错分析与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2013,4(26):68-69.

[4]宋爱菊.医院门诊药房药品差错分析及预防策略[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161-163.

[5]刘晶莹,刘冰莹.门诊药房调剂药品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10):256-257.

[6]徐涛,李学林.我院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6):247-248.

R952

A

1671-8194(2015)05-0294-02

猜你喜欢

调剂差错药房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相应措施探讨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药房托管
陈勇:我不看好这样的药房托管
药房托管 好还是不好
药房托管动了谁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