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研究
2015-12-24郑春梅
郑春梅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 401520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研究
郑春梅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 401520
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从文献资料中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开始从印刷向数字网络化转变,而图书馆作为高校师生学习、生活之外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也需要进行革新,本文探讨在移动网络背景下,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图书馆;移动网络;管理创新
网络环境下,特别是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数字图书日益丰富,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及方法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为传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需要正确应对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个性,在服务质量、服务层次、管理水平等方面应该向深度和广度方面提升,创新服务思路、管理理念、提升服务水平。
1 分析现状及问题
1.1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理应在人员配置,软硬件条件方面居于领先,然而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的普遍现象是馆长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资深学者,但更多是从事科研工作,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方面缺乏专业性人才,不能进行深层次文化服务;同时,网络技术特别是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持设备的大量普及,部分图书馆员整体素质不高带来的影响越发明显,没有专业人员针对环境的变化进行有效针对性管理,同时,也没有网络专业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升级,图书数字化业务发展缓慢[1]。
1.2 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还是传统的管理方式,印刷图书都是按类别存放,看似分类清晰,有利于读者进行分类化检索,但是这样细化的分类有利于非网络时代的读者,对移动网络快速发展的当前环境,不利于网络图书馆,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建设,不利于资源的最大共享化。在部门分工方面也存在:分工明确,合作性不强,图书馆工作者只是对自己负责的图书或者工作熟悉,不能对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了然于胸,这样是不利于提升服务层次和深度[2],在移动网络时代,会逐渐将读者从图书馆“赶”到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1.3 高校图书馆网络化水平不高
通过多年的网络建设,高校图书馆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网络资源,有了自己的电子阅览室、网站,但是在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还是存在网络化水平不高,网络服务不理想,网络图书利用率不高等现象。移动网络的普及,更是凸显图书馆网络化水平不高的劣势,仅仅在图书馆连一根网线不是真正的网络图书馆,需要在技术、观念、服务、宣传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2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
2.1 通过管理创新运用网络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移动网络的普及,使得消息、文化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传递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作为高校图书馆应该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做更多改变,运用移动网络的优势,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将知识传递到社会的各个阶层,重新主导主流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供支持。
2.2 图书馆管理创新促进我国教育和科研事业更好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信息资源库,除了为广大在校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优质文献资料,同时也是教育事业和科研事业的重要场所,有必要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继续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功能,进行体制完善、管理创新、服务优化、强化教学的第二课堂功能,将更多的服务通过网络技术传递到工厂、农村,从而把高校图书馆变为社会化资源,推进大众教育,促进我们整体教育事业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2.3 进行图书管理创新可以最大化共享图书资源
作为提升高校学生知识全面性的重要基地,图书馆有丰富的图书资源,有必要通过管理创新,将高校图书馆作为全社会的文化教育机构,提升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转变高校图书馆知识建设者的角色,以知识传递者的身份参与社会的人文建设,通过管理创新,可以将服务于师生转向为服务于全社会,将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料,深厚的人文气息传递给社会的各个阶层,最大化的分析图书资源。
3 进行图书馆管理处创新的途径
3.1 在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方面理念的创新
高校图书馆是传统的为教育科研进行服务的学术性部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服务方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3],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不再受时空限制,突破学校范围,服务于社会整体已成为必然。Mooc,微课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支持,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从学校转到整个社会,教育空间也从课堂延生到了课外,这对图书馆提出了严峻挑战。
由于教育方式的全面变化带来了对信息需求的极大变化,图书馆不在仅仅满足校内学生查阅资料的需求,还需要应对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各部门之间加强合作,相互补充,建立网络化的公共统一检索体系,并有条件的进行移动端创新,将图书馆资源通过统一的平台上网,并通过网络提供多层次的图书资源服务,通过技术手段对检索信息进行统计、汇总,为优质读者推送优质的图书信息及知识服务,提升资源在整个社会层面的共享性。
3.2 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处理方面的技术创新
图书馆除了是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科研的重要部分,还具有对社会文献信息资料进行整合的社会功能,而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资源整序方式,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再使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对图书进行登记、分类、编码、排序,而是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并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序,建立海量信息资源管理中心,通过技术手段建立一个集成度高、内容丰富、版权合法的网上图书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对信息进行再次加工,为更多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多样化的用户需求,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制的发挥效益及作用。
3.3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的信息整序方式,共享方式,服务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所有的这些变化都离不开人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所有创新的出发点和实施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求“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的奉献精神。
2)具备基本的图书馆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具备图书馆相关服务的能力。
3)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化处理的能力,同时,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及应用。
4)较好的外语水平等。
高校图书馆需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激励人才晋升,优化人才队伍,通过“内培外引”方式,建立一支可以服务于多方位,多层次的高素质图书馆工作人员[4]。对网络时代背景的特征,信息技术更新快,信息资源传递快,信息容量大等特点,要对图书馆的部分分工进行整合,符合现在企业管理制度,对图书馆员工在工资福利、职业能力、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以鼓励,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创新管理方式,极大发展图书馆在网络时代的社会功能。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进行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运用现代化的电子资源信息管理技术去管理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是非常方便的,不但能使图书资源更快的传递下去,而且还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我们还要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促使人们不断的学习新鲜事物,提升和完善自我,掌握好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为广大读者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1]徐丽琼.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4(1):213-214.
[2]柳敏.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机制的几点设想[J].图书馆,2011(5):126-127.
[3]任惠栋.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机构设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143-144.
[4]张联锋.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0):41-45.
G2
A
1674-6708(2015)149-0189-02
郑春梅,专科,助理馆员,读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