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临安都市休闲体育文化研究
2015-12-23晋天李吉远
晋天 李吉远
摘要:杭州为南宋都城,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带动了相应的都市休闲娱乐文化的极大发展及休闲体育文化的繁荣。南宋都市中的擂台争交、瓦舍套子——南宋都市娱乐武术;相扑、投壶、蹴鞠——南宋都市休闲体育活动;弄潮——吴越地域特色的水上民俗体育活动等南宋都市休闲体育文化为当前杭州创建“东方休闲之都”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关键词:南宋 都市 休闲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1-0077-03
丰厚的历史文化造就了杭州成为中外闻名的胜地,当前杭州正在大力创建“东方休闲之都”。杭州南宋时称临安,为南宋都城,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带动了相应的都市休闲娱乐文化的极大发展及休闲体育文化的繁荣。宋代是中国古代体育的繁荣时期,在体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以南宋体育,远继汉唐,近承北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普及广,技艺水平高。以都城临安(今杭州)为代表的体育文化活动,瑰丽多姿,深具时代特色。
1擂台争交、瓦舍套子——南宋都市娱乐武术
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的娱乐活动逐渐繁荣,尤其是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带动了人们娱乐时间的增多,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出现了诸多以武术为形式的市民活动,如“擂台争交”、“瓦舍套子”等。
中国民间素有尚武习俗,社会动荡或遭遇外族入侵时往往结成“义社”或“义会”,如宋代的“弓箭社”、“忠义巡社”等。南宋都城临安市民阶层也成立了类似的“社”,如“角抵社”及“相扑社”(徒手角力)、“锦标社”(射弩)、“英略社”(使棍),但这时期的这些“社”已经变为以休闲娱乐健身为目的。钱塘人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瓦舍”中记载:“瓦舍者,谓之‘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当时临安的瓦舍有十七处之多,瓦舍中有各种艺人,如相扑等;同书卷二十“角抵”记载:“瓦市相扑者,乃路歧人聚集一等伴侣,以图摽手之资。先以女飚数对打套子,令人观睹,然后以膂力者争交。若论护国寺南高峰露台争交,须择诸道州郡膂力高强、天下无对者,方可夺其赏”,这时期的“套子”即是后世武术套路的雏形,套子的出现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标识着中国武术基本成熟,当时武术套路仍是中国武术的基本形式,只不过南宋时期瓦市中的套子从文献描述来看最初是对练形式,需要“成对打套子”,为了吸引人观看,可见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和娱乐性;另外还有更为刺激的擂台争交,地点就在今杭州西湖景区的南高峰,这里是南宋相扑高手们比试的地方,获胜者还可以获得物质奖励,甚至是官职,同卷记载“如头赏者,旗帐、银杯、彩缎、棉袄、官会、马匹而已”、“曾有温州韩福者,胜得头赏,曾补军佐之职”。当时南宋临安城瓦市有名的相扑手有周急快、王急快、赛关索、赤毛朱超、周忙憧、郑伯大、铁稍工韩通住、杨长脚,这些是男相扑手;另外女相扑手有名的有赛关索、嚣三娘、黑四姐等。由此可见,南宋临安瓦市中相扑角力的发达,临安市民阶层娱乐武术文化的繁盛。
2相扑、投壶、蹴鞠——南宋都市休闲体育活动
吴越文化地处江南腹地,民丰物美,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十分发达,尤其是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之后,其民族体育文化尤其是市民休闲娱乐体育活动非常活跃,在我国古代体育史尤其是休闲体育史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休闲体育文化,诸如相扑、投壶、蹴鞠等都市休闲体育。
2.1相扑
先秦以前,诸侯们“以为戏乐,用相夸示”的角力活动,秦代更名为“角抵”,唐代有“相扑棚”,曾有“万赢”之称号的蒙万赢在唐灭亡后流落吴越投奔武肃钱王钱镠处,虽年近四十余岁仍可出场屡屡获胜,钱王素有武勇,喜好相扑,蒙万赢在吴越地区传授了不少相扑弟子。《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之“角抵”条有记载的当时临安角抵名手四十四名,有:“王侥大、张关索、撞倒山、刘子路、卢大郎、铁板沓、赛先生、金重旺、赛板沓、曹铁凛、赛侥大、赛关索、周黑大、王急快、曹铁拳、韩铁僧、一拔条、温州子、董急快、小关索、……郑白大”。由此可见当时临安相扑角抵活动的盛行,这些角抵手大多有姓无名,或以其擅长的技术为名、或以其外貌取名等等,大多数角抵手的名字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2.2投壶
投壶由中国古代射礼演进而来,将古代射箭演变成用手将箭投向置于地面的壶,从而难度降低,增加了娱乐性和趣味性,老少、男女、雅士皆可以进行。郑玄在先秦典籍《礼记·投壶》注有“投壶,射之细也。射为燕射”,可见投壶是从燕射演进而来,所谓燕射,即是在宴席间进行的射箭礼仪活动,后来燕射逐渐演变成了投壶活动。吴越地区各个时期出现过投壶高手,如晋代的虞潭,爱好投壶,并对投壶的器具及活动方法进行研究,著有《投壶经》四卷、《投壶变》一卷,曾流行于梁代,后亡佚。南朝梁时的投壶能手贺辉,会稽人(今绍兴),投壶绝技惊人,可以隔着屏风或障碍物投壶。由此可见,吴越地区投壶不仅在技艺上有所创新,而且理论上也是有所成就,显示了吴越投壶运动在历史上的占有一定的地位。
2.3蹴鞠
蹴鞠即是古代中国用脚踢球的运动,蹴鞠的起源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黄帝蚩尤时代,其中一种起源说就是黄帝打败蚩尤后将其投作球踢而演进而来。史料记载蹴鞠在春秋时期即以出现,汉代已经出现了有关蹴鞠的专著《蹴鞠二十五篇》,发展到唐代时蹴鞠不仅在球的制作上有充气球,而且球门和踢球方法更加多样,尤其是发展到南宋时期,蹴鞠发展到其鼎盛时期,不仅出现了专门的蹴鞠社会组织,而且在技法上更加追求技巧性、娱乐表演性,普及程度也大大提高,并出现了蹴鞠的商业化倾向。南宋周密在其《武林旧事》“社会”条有:“二月八日为桐川张王生辰,震山行宫朝拜极盛,百戏竞集。如緋绿社、齐云社、…角抵社、锦标社、英略社…。”这时期一般把蹴鞠的社会组织称为“齐云社”或“圆社”,蹴鞠形成了社会组织,就有规章制度,如对参加蹴鞠活动者的“十紧要”,从态度、礼仪等方面对参加者进行了规范要求。南宋时期的蹴鞠在球艺方面更加追求表演性,出现了诸多蹴鞠高手,《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条记载的蹴鞠高手有“黄如意、范老儿、小孙、张明、蔡润”。endprint
南宋时期蹴鞠活动在社会上各个阶层都很普及,这可以在南宋有关文献中大量记载有关蹴鞠的史料,如《西湖老人繁盛录》、《梦梁录》、《都成纪胜》、《武林旧事》等。
3弄潮——南宋水上民俗体育活动
杭州处东南沿海,境内多水域,水网交织,故而水上民族体育活动有天然的交融。吴越先民自古就有“断发文身”习俗,先民以渔猎为生,经常与海浪为伍,生动反映了当时吴越先民从事渔猎的生产与生活。记载吴越先民“断发文身”习俗的史料见诸文献很多,如《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有“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汉书·地理志》有“粤(粤、越同)地,…其君禹后,帝少康之庶子云,封于会稽,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长于水战、断发文身实际上已经成为吴越族群的鲜明标志,一种吴越文化的古代习俗文化符号。因此,吴越文化与吴越水上民族体育活动有着天然的融合发展。古代吴越诸如弄潮、水上秋千、龙舟竞渡、船拳等水上民俗体育活动源远流长。
弄潮这项民俗活动也是和吴越地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并与吴越文化融合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其发源历史相当久远,先秦春秋时期即有文献记载,是吴越钱塘江两岸深受人们喜爱的具有吴越独特文化特色的传统水上民俗体育活动之一。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四“观潮”中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吴儿生长狎涛澜,冒利轻生不自怜。…”,该书还记载了描述当时“弄潮”的多篇诗篇。《武林旧事》卷三“观潮”条亦有:“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副大彩旗,争先鼓勇,诉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万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南宋时期诸多有关“弄潮”的记载都展示了这一吴越文化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的兴盛。
吴越水上民俗体育活动的其他运动如水上秋千、龙舟竞渡、船拳等,总之,吴越水上民俗体育活动的繁荣与兴盛与吴越文化是分不开的,是吴越诸种历史文化因素及社会民俗因素合力作用的共同结果,其融合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吴越文化的地域土壤。吴越民俗休闲体育的繁荣与宋代时期吴越地域文化、经济繁荣,尤其是南宋江南经济、市民娱乐休闲文化及临安成为南宋都城等密不可分的,为当今发展吴越休闲体育文化活动提供深厚的文化资源。
吴越地域以水、船为文化依托,诸多民俗体育休闲活动项目深深根植于吴越富有浓郁水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弄潮、水上秋千、龙舟竞渡、船拳等,在其发展融合中始终要突出吴越文化的水特色。
4南宋都市休闲体育文化发展对策
南宋时期,体育尤其是临安(杭州)都市休闲娱乐体育在中国体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宋发达的城市经济,孕育了繁荣的娱乐体育活动,并形成了文化丰厚的都市民俗体育文化,至今仍可以作为我们建设杭州“东方休闲之都”有待发掘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杭州要建设现代体闲之都、传承宋都的民俗文化是题中应有的重要方面。大力发展体闲经济、体闲产业与体闲文化,正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一大特点,而民俗是民族生活方式的表现,是民族性的重要特征之一。撇开当地的民风民俗,企望发展体闲经济,几乎是不可能的。南宋临安(杭州)积淀的丰厚且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南宋民俗体育文化,这是建设现代体闲之都最可宝贵的文化资源。由此可见,对南宋临安(杭州)休闲娱乐体育文化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上的理论意义,对建设杭州成为休闲之都、品质之城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休闲生活健康化,杭州正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大力推广具有浙江地域特色的休闲文化活动样式,在建设杭州“东方休闲之都”过程中,有必要将将具有吴越文化特色的吴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纳入其中。
浙江尤其是杭州旅游业发达,西湖、西溪湿地、宋城等地是外地游客慕名来杭的首选旅游景点,在这些旅游景点应有计划、分层次的将吴越民族传统休闲体育文化加入其中。如每年的端午节在西湖进行龙舟比赛,在宋城中进行有关相扑、角力、武术套子、蹴鞠的表演等,将杭州历史上的一些休闲体育活动融入到景点中,让游客在杭州各大景点中体会吴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发具有吴越文化特色的吴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地,是一项将杭州“东方休闲之都”城市文化与吴越民族体育文化特色结合在一起的文化工程,需要深入挖掘杭州市历史与文化资源,并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休闲民俗文化合理融入到杭州“东方休闲之都”的建设中。可以分区域、节令等进行开发建设,如专门开辟出基地发展吴越民族传统武术基地,将具有吴越特色的武术拳种、民俗活动、休闲活动在其中表演,当然也可以将这些吴越民族传统武术、民俗活动和旅游景点融合起来。在每年的特殊节令,进行大型吴越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组织,如端午节进行龙舟竞赛、八月十五观潮节的弄潮比赛等。将吴越文化中具有休闲体育文化样式的活动进行改进创新,建立吴越民俗体育文化园,如恢复创新南宋时期的蹴鞠、角力、相扑活动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