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满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2015-12-23黄中伟

武术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发展

黄中伟

摘要:文章运用文化学理论对满族传统体育的成因和发展机制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揭示满族传统体育的历史原貌,研究认为:满族传统体育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宗教祭祀、军事训练的实践中形成,研究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要以制度和精神两个层面为基础,同时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只有沿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前行,才能将其发扬光大。

关键词:满族传统体育 形成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1-0074-03

《大金国志》载:女真人“善骑射、喜耕种、好渔猎”。广袤辽阔的龙江沃土是满族的发源地,世居着一个英勇善战、古老质朴的骑射民族,它就是属于明朝女真后裔通古斯族系的满族,生活方式主要以渔猎为主,立足于原始农耕经济形态的基础上先辈们创造了众多与生产生活、宗教祭祀、军事训练等息息相关并能凸显出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可以说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满族传统体育是华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构成要素,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刻下了浩瀚的画卷,永远雄踞于中华民族之林。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满族传统体育的器物、制度、精神三种文化层面悄然发生着改变。因此,如何在新时期延续满族体育文化血脉,进而探寻出一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传统体育创新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

1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成因分析

1.1传统体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缔造

地域辽阔的东北边陲地区,持久寒冷的冬季漫天飘雪,洋溢着唯美浪漫的冰雪文化魅力,短促炎热的夏季细雨纷飞,四季变化鲜明,江河纵横交错,森林物产资源丰富,景色十分秀美。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生存条件十分艰苦,满族人在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贯穿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之中的渔猎文化,渔猎业日渐成为当时满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先民谋生的重要手段。在这种自然地理环境中,人们出行猎杀野兽时携带的狩猎工具主要有弓箭、马、狗车、木马(亦称滑雪板)、爬犁、桦皮船等,挥舞长枪,拉弓射箭的动作生猛彪悍,刺虎、搏熊等狩猎方式充分反映了他们特有的生存技能。《盛京通志》载,狗车“以木为主,其制轻简,形如船,长一丈,阔二尺许,以数狗拽之……可于冰上雪中行之”。在地域因素的熏陶下,满人从潜意识的生存本能中养成一种不自觉的体育行为与意识,并在内心需求的驱动下创造了很多能反映生产生活的趣味性体育游戏,如冰嬉、滑冰车、打冰尜、射箭、射弩、赛马、珍珠球、狩猎、雪地走、赛威呼、嘎拉哈等被满人推崇的体育项目,它们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1.2传统体育活动在宗教节日中衍生

宗教祭祀是人类思想意识处于上古蒙昧时期通过带有巫术性质的舞蹈等祭奠形式以求得人寿年丰为目的而祈神赐福的一种带有浓厚迷信色彩,每个民族共有的社会文化现象,这种在信仰模式作用下对神灵产生的情感寄托作为根深蒂固的规范准则融会贯通于当时社会政治、哲学、文艺、生产实践、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仪式表演逐渐进化为传统体育的雏形,民族节庆活动在充满诡异神秘色彩的原始宗教土壤滋润下应运而生,如满族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源于宗教信仰,人们用自然、图腾、祖先崇拜的祭祀方式来敬奉神灵、避鬼驱邪、祈求平安,一些寓于其中的体育活动在节日中得以演进,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节庆活动惯例。节日期间,满族人民除在祭祀仪式中除请神祛除妖魔鬼怪外,还要举行诸多体育、舞蹈等活动,包括扭秧歌、珍珠球、跳骆驼、滑冰、打花棍、射箭、赛马、打冰嘎、赛威呼及萨满舞等传统项目,其中最能散发浓郁萨满宗教文化气息的当属萨满舞。《南渡录》中记述金国萨满请神祝祷的场面:“亦有巫者,制服画冠,振铃击鼓,罗列于前,……言尤不可辩”。舞蹈中萨满使用腰铃、铜镜、抓鼓、鼓鞭等器具,踩着鼓点在吟唱和鼓声中进行着跳跃、旋转,其动作多变,舞姿妙曼,腰铃声与鼓声节奏鲜明、配合协调,形声兼备,引人入胜,别具一格。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勾勒出满族宗教文化的成长印记,颇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1.3传统体育活动在军事训练中生成

自古以来体育游戏的起源、演化与战火纷飞的武装争斗密不可分,原始社会时期各氏族部落之间为掠夺领地永无止境的进行着厮杀角逐,氏族首领对氏族成员通过传授角斗、射箭等格斗技能来提高战斗能力,在绝境逢生中彼此用武力征服的方式来获取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已成为军事训练的最初形态,同时也蕴藏着早期体育文化本源的精神特质。《金史》记载:“完颜奔睹年卜五,竟能连仆六人。海陵时期,著名的女真族角抵力士蒲察世杰,每与武士角力赌羊,辄胜之,能以拳击四岁牛,折胁死之。有粮车陷小淖中,七牛挽不能出,世杰手挽出之,由于他膂力过人,被选为卫士”。上述资料反映出了满族武士极其擅长军事体育活动。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士兵的身体状况和武艺的高低,满人依靠多变的技战术来引导体育的发展,以筛选和培训士兵。为鼓舞士气、提升战斗力,士兵要进行赛马、射箭、射击、摔跤、骑马捶丸、通背拳、舞大刀等军事体育项目的演练,其在战斗中随之可见。换言之,体育和军事如影随形,紧密的交融在一起,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军事练习中衍化而成,一个武技高超、体魄强健的士兵应立足于体育动机培养和深化训练模式的基础上才能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中击溃敌人,反之则会丧生,士兵要在训练中掌握各种体育技能以此来提高军队的整体素质,二者之间的辩证共生关系为之而确立。

2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机制

2.1从制度文化创新层面审视满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满族体育制度文化层面是满族祖先在延伸本族宝贵文化的同时为了满足人类对运动的诉求,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满人日常实践经验,发挥优势智慧潜能开创的较为健全的体育规章制度、趋于严格的体育组织监管措施及约定俗成的体育习惯,或者说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在自然界连续的运动博弈中构建的一种体育的秩序与规则,以此来支撑和维系满族传统体育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在文化层的结构中处于中层位置。众所周知,四年一届的龙江民运会为满族人民提供了一个可以施展个人才华与表现民族风彩的体育舞台,从198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大会召开期间的体育项目遴选、运动员资格审查、比赛操作规程等内容都是在竞赛组委会统一管理、部署、协调下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的。很多日常生活中濒临灭亡的满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在民运会的赛场上重新焕发生机,不但保留了传统民族情韵,又注入了现代体育文化的基因,以崭新的姿态映入人们的眼帘。如珍珠球就是一个范例,这项运动在兴盛曾在绝境逢生中再次崛起,漫长的生命流程与文化蜕变使珍珠球运动养成了坚强、隐忍的性格。作为早期满族宗教信仰物质载体的珍珠球源于生活,并贯穿于日常的娱乐游戏之中,后来随着清兵的入关此游戏在东北地区广泛流行,但器材简单、场地随意,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游戏规则,民国后日渐衰微。步入转型时期以来经专家学者的认真专研,探索以往的游戏方法后对场地器材、人员配备、裁判管理等制度进一步创新与完善,被重审充满现代气息的珍珠球运动在民运会赛场上重振雄风,成为一项龙江民族盛会中不可或缺的比赛内容。这种制度化管理会使得冰嬉、摔跤、骑射等许多有开发潜力的满族体育项目如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规则体系也会更加趋于健全,满族传统体育只有形成一套标准的竞赛规则与科学的管理体系,才能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真正显示出对体育本源的认同与回归,反之将会被淘汰出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验证了这个道理。因此,制度是衡量满族体育行为规则的重要依据标准,创新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在制度中适当加入新鲜的元素可以永葆民族体育先进性,有些满族体育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积淀,并在持续的制度整合、改进、完善后得以固化。endprint

2.2从精神文化的性灵层面透析满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精神文化是文化系统构建中最神秘、最平稳、最具影响力的并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核心层面,它可以反映出人们内心世界的感受及对客观事物变化的理解,常常以一种约定俗成的思想理念、原则体系来指导和衡量人们的行为标准。传统体育的尚武精神渗透在满族先民的日常生活、抗击外寇、风俗习惯等各个领域之中,以这种被固化的精神力量为依托,使得传统体育文化的血脉得以延续,许多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当时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内容,如满族的骑射文化就成为上古时期人们重要的精神支柱。善于骑射的女真人都以精通这种高超的技艺而感到骄傲自豪从而获得至高无上的英雄荣誉称号。赋有尚武精神的满族,特别喜爱各种角力格斗的竞技游戏,最高统治者把它当作维系民族崇武传统的手段加以倡导和激励。清朝皇太极把骑射视为满族传统制胜的瑰宝,他怀着强烈的民族意识,不失时机地强调骑射为“八旗根本”,该国策的制定为清代社会军事、政治、经济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骑射运动作为一种满族文化的软实力深刻支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如今,由于社会结构的转型,曾流行于满族民间的传统骑射运动日渐衰退,失去了原有的顽强生命力,人们已改变了最初崇拜传统文化的精神信念,在现代体育娱乐手段的冲击下,观念也随之出现了变异,文化流失是严重的。因此,要想在文化上弥补精神的缺失必须以旅游业、学校等为文化传播的主基地,才会将其传承下去。其一,大力发展龙江满族聚居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满族度假村积极开展一些原汁原味的骑射表演,像赛威呼、马捶丸、跳马、跳骆驼、射箭、二贵摔跤、珍珠球等项目,使更多的游客能欣赏到满族体育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推出满族弓、箭、刀、器材等产品,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满族体育文化,凝聚民族向心力;其二,对旅游市场要实施严格的监管措施,切实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本省支柱性战略产业,但随着旅游业在我省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服务品质不高、市场秩序失范、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政府部门要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完善市场服务体系,要严厉打击假文化,杜绝商人以获利为手段,聘请非满族人员进行本族体育表演,这是对满族体育的亵渎,更是对精神文化的背叛。

3结论

东北沃土是满族人民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众多与生活、军事、宗教等息息相关的传统体育项目,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神韵和蓬勃的生命力,并与满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唇齿相依,在与时俱进中彰显出其独特的社会价值。转型时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满族传统体育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同志表示:“一是要统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继承和创新发展,目前,保护是第一位的,没有保护,创新就无从谈起,没有创新,文化就会走向衰亡;二是要统筹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可见,满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必须坚持项目的挖掘与保护、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精神的颂扬与升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