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15-12-23张林姣

科技与管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环境规制经济增长新常态

张林姣

摘要: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新常态”,环境规制政策加强与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研究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当前制定环境政策的重要依据。在研究“新常态”背景下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东中西区域的结果对比,提出不同的环境规制政策,采用2009-2013年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全国范围内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在东部地区影响最小,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大,因此在目前的背景下,环境规制抑制经济增长,且受区域差异的影响,最后提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新常态;环境规制;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我国经济实现2位数的高增长。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以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带来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环境质量的下降也遏制了经济增长,每年我国因为环境污染给经济带来大量的损失。根据我国《中国环境年鉴》统计数据可知,2005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524.5亿t,2012年达到684.6亿t;2005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4亿t,2012年达32.9亿t;2005年全国工业s02的排放量为2 086.4万t,2012年达2 541.8万t,可知我国的环境污染愈发严重,将危及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面对环境污染的局面,2007年以来国务院的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旨在严控高消耗、高污染产业的过快增长。政府加强环境规制,并提供高效的规制是当前工业化进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2014年习总书记提出“新常态”一词,新常态经济包含着经济增长速度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变化、资源配置方式转换、经济福祉包容共享等全方位转型升级在内的丰富内涵和特征。意味着体现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下降趋势。在新的常态下实现经济的增长,以牺牲环境的经济发展是不提倡的,要走的是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的情况下,加强或减少环境规制,采取何政策才能促进经济增长,因此,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那么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环境规制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重点的研究方向。

1.文献回顾

同内外关于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有很多,根据所得出的结果可以分为以下2类:第一种,环境规制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支持这一观点,有最著名的“波特假说”,Porter等详细地用案例论证了环境规制如何经过创新提高产业绩效,从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发现美国的《环境质量法案》实施,导致石油产业的生产率的提高。Doma-zlicky等选取美国6个化学及相关产品产业并对1988—199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环境规制下所选的产业年均生产率增长达到2.4%~6.9%。第二种,环境规制阻碍经济的增长。Boyd等选取美国的纸浆和造纸业1998-199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存在环境规制导致生产率下降9%。李泳等建立一种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污染治理投资的增加使得GDP下降,并且呈现出拟指数下降的趋势。张卫东等运用对比组的VAR模型分析我国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环境政策并不能迅速消除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负影响。我国对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较多,运用的方法较多,切人的视角各有不同,本文运用简单的线性面板数据来验证2009-2013年中我国的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于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原因研究有2种,一种是“遵循成本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境规制会不利于经济增长,因为环境污染具有外部性,企业为了治理环境污染,购买相关的设备和投人大量的研发成本来治理污染,所以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治理污染成本的增加而增加,必然导致企业的生产率和利润率的下降;另一种是“创新补偿说”,该观点认为合理的环境规制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不仅可以抵消投资成本,而且能够能够带来技术的扩散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为了简化研究工作,本文只研究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结果的影响:促进或抑制。

由国内外相关文献可知,对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有很多,但绝大部分从国家层面的视角,而没有从区域视角去研究我国东中西部的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性问题,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受到区域差异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另外,大多数文献关于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很少使用面板模型回归方法,面板模型具有时间序列数据的纵向信息和截面数据的横向信息,使得研究结果更准确,更使人信服。

2.环境规制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2.1指标的选取、数据来源与说明

由于西藏的数据缺失较多,因此将西藏的数据剔除,本文主要采用2009-2013年东部、中部和西部30个省的静态面板数据,所选择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因变量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变量在岗职工平均工资w是衡量影响经济增长的劳动因素,就业人数无法反应人员的差异程度,相比而言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能够反应各省的差异,比就业人数较适合;变量新产品开发数目N是衡量影响经济增长的技术因素,熊艳认为新技术研发投人指标并不能完全度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产出指标更能体现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变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K是衡量影响经济增长的资本因素。

变量环境规制强度ER是衡量环境规制强度的指标,目前环境规制的度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治污投资或者排污费占产值的比例;二是环境政策;三是环境污染的治理设施运行费用;四是规制机构对企业进行排污检测的次数;五是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本文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虽然我国颁布实施了《环境法》,其对环境的保护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环保法被认为我国执行力最差的一部法律,所以不能看规制政策出台的次数,而是要看规制的执行力度以及规制的结果,因此选择第一种较合理,本文就是选取污染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除以工业总产值来表示环境规制强度。环境规制强度指数:污染治理项目完成投资/工业总产值。与规制政策数量相比,该指标反应的是执行的力度和规制的结果,更能体现规制强度。

可知,变量有零阶序列平稳,也有一阶序列平稳,所有的变量都可以设定为I(1)的一阶平稳序列。

2.3.3回归结果

用Eviews7.2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回归,为了验证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线性影响,分别运用了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和最小二乘法对计量模型进行回归。

第一,在全国总体的模型中,如表3所示。

根据Hausman检验可知,在模型1和模型2中,应选随机效应模型2,又因为随机模型2和混合模型3的结果几乎一致,故两者都可。可知环境规制的系数为-0.025 2,即环境规制的增加,在我国的全国总体范围内,将导致经济的增长率下降。环境规制的增加单位1强度,总的经济下降2.52%。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由于将资金投入到环境规制工作的成本影响了投入到其他部门的生产中,也可能由于环境规制的加大,让原来排污企业减少生产甚至不生产。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经济的增长没有包括环境资源带来的额外收益,也就是说环境规制带来的环境收益没有计算到GDP中。这也是造成环境规制带来经济增长的负效应的一个因素。本文选取的其他变量在10%下显著,符合经济学逻辑的判断。其中,人力资本LNW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估计结果表示人力资本投入每增加1%,经济增长将增加53.37%,即是经济增长最大的动力;物质资本投入每增加1%,经济增长将增加25.21%,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是经济增长的第二大动力;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技术创新水平每增加1%,经济增长将增加7.32%,即是推动经济增长重要的因素之一。

第二,将30个省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部分进行分析,进行如上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可知,回归东部、中部、西部3个部分的环境规制LNER的系数分别是-0.0097、-0.0202和-0.0463,即环境规制带来的是经济的负增长,但是各省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东部的降低幅度最小,中部次之,西部最大,东部城市的发达程度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差,也就是环境规制对东部的影响较小,对中部影响位于中,对西部城市影响最大。其他各个变量在10%下显著,回归的结果与总体回归的结果一致。

3.结论与对策

本文研究了30个省市2009-2013年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带来的是经济的负增长,得出全国范围的结果,更进一步的得出了中东西3个区域的结果,总结全文,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有负向作用,不管是在全国范围,还是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系数都为负数,表示环境规制加强,经济增长在减少。2)区域不同,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不同。环境规制变动1%,经济增长在全国范围变动-2.52%,在东部变动-0.97%,在中部变动-2.02%,在西部变动-4.63%。3)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技术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各自变量的系数都为正,表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技术促进经济增长。

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政策建议促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第一,在环境规制过程中,政府应该考虑区域差异性,因地制宜。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应该应地制宜制度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从而实现在“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和环境的双赢局面。在发达地区,鼓励改变其现有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的局面,产业的发展模式转换很紧迫,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道路。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可供落后地区借鉴。而落后地区,要避免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将环境因素考虑进去,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第二,在东部地区,可以加强环境规制,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环境资源的消耗较多,环境的容纳量较少,政府可以适度提供环境规制,但是切勿走入误区,要适时修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使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可以借鉴西方先进的经验,引进新的环境规制工具;鼓励企业进行新技术的研发,提高治污能力和环境的治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政府应该鼓励发展环境增值产业,发挥生态经济的示范作用。

第三,在中部地区,要把握好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尺度,中部城市需要崛起,但是需要适度的环境规制,因此可以采用命令一控制型和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型的多种规制手段。给企业一定的自由,让其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使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超过“遵循成本”,从而实现地区经济的增长。

第四,在西部地区,虽然资源丰富,环境容纳量较高,切不可以牺牲环境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走粗放型的发展道路,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发挥本地特色产业,发挥优势,制定适当的环境规制政策,将西部的环境优势的效益最大化,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发展。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采用线性关系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非线性关系的研究可能更切实际。GDP的核算若将环境带来的收益与成本加进去,结果可能更加准确。这两点的不足可以为后者提供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环境规制经济增长新常态
我国工业部门节能政策效应研究
中国企业的环保投入与企业效益分析
环境规制下外资引进对环境治理的利弊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