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纱帐里飞出欢乐的歌——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获嘉县马厂煤详查项目施工纪实

2015-12-23王伟灿

资源导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孔内钻具钻机

◎特约记者 王伟灿

青纱帐里飞出欢乐的歌——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获嘉县马厂煤详查项目施工纪实

◎特约记者王伟灿

10月15日,像一位运动健将,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担纲的获嘉县马厂煤详查项目,在破碎地层掉块、缩径、涌浆和夏季雨水频繁的多面夹击中,历经三发力、把三关、“过五关斩六将”,信心百倍地跑完了1284米、1401米、1687米全程,让光荣与梦想绽放在了胜利的曙光里。

“三发力”打基础挑战难关

获嘉县马厂煤详查项目是河南省重点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二队承担的9202号孔、5603号孔、5205号孔于今年5月份开工,三个钻孔不但孔深,覆盖层也超过了1000米,而且全孔破碎带。如何优质高效完成这一艰巨任务,二队领导层下足了功夫:抽调精兵强将优化钻机队伍,为项目配置新型钻机、振动筛、出砂器等设备设施,在勘探区设立了项目部。

尽管这样,项目开工后,主抓生产的副队长冯跃封、安全生产科科长房雪峰仍把注意力放在了安全生产上。房雪峰告诉记者:“我们坚持每周到钻机进行一到两次安全检查。每次一到钻机,都要按照‘一看二摸三提问’的方法,看看各种设备运行状况;摸摸泥浆性能是否达标;问问孔内地层变化情况,之后再根据情况制定下步施工办法和措施。”而当钻机遇到紧急情况时,更是全力“营救”。有一次,2101钻机晚班起钻时钻具被卡。房雪峰得到消息后,带上工程技术人员赶到了钻机。经过分析,房雪峰决定先将钻具下部倒开再进行处理。钻机职工经过人工拉动传动带,受力得到均匀传递,钻具被倒开后,孔内果然残留了一根岩芯管。可就是这一根管子,处理起来并非易事。在处理岩芯管的三天时间里,房雪峰昼夜守在钻机,机智灵活地安排各项工作,直到孔内问题排除。

马厂项目部一成立,技术负责人曹可义决定从钻探的命脉——泥浆管理抓起。由于地层变化大,泥浆调制的比例不尽相同,工程开工后,曹可义、任贵阳就一个钻机一个钻机地指导,从泥浆材料配比到泥浆仪器使用、性能标准测试,不厌其烦地讲解、做示范。此外,他们每天驱车二三十公里,坚持到3台钻机巡回检查。遇到钻孔变层需要调整泥浆时,曹可义就手把手教职工们进行泥浆材料的配比,直到泥浆性能达到标准,这才“放他们一马”。曹可义的孩子9月15日要结婚了,当时3台钻机也都进入深孔施工,由于钻机上工作忙脱不开身,家里房子装修、婚事安排他无暇顾及,直到孩子结婚前几天才回到家。

跑工地“把三关”驶向坦途

对于马厂项目施工的难度,承担工程施工的第一钻探工程处和第二钻探工程处不敢有须臾懈怠。经过几次会议,两个工程处分别制定了多个管理制度,还不谋而合地达成了抓好安全关、效率关、质量关的共识。从项目施工的第一天开始,两个工程处的管理人员就把管理落实在了跑工地上。

10月12日,第一钻探工程处处长刘珂从钻机回到家已是晚上八九点了,一向温顺的妻子却大发脾气:“这不是家,是店,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什么时候操过家里的心啊?”面对妻子的数落,刘珂感到无言以对。几个月来,自己不是“泡”在了处里,就是“泡”在钻机。他每天早上不到7点,骑上电动车就往处里赶,先是了解钻机生产情况,然后再根据情况安排当天工作,每天回到家几乎都是晚上七八点了。这还不算,隔三差五地往钻机上跑,召开职工大会,与技术人员座谈,了解生产情况。遇到特殊情况,在钻机上住上几天,指导钻机职工解决疑难问题。刘珂清楚记得,在2101、2103钻机打煤期间他一呆就是20多天。

当然,第一钻探工程处副处长王占强也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有情况时,王占强匆匆赶到钻机,与大伙一起研究、一起分析,一次次解决生产难题。正常时,他到钻机上,总是从排查隐患入手,查泥浆性能是否合乎要求,查钻进参数是否达到标准,查机械设备是否存在隐患,查钻具使用、钻塔绷绳是否松动。从王占强笔记本中可以看出,在5个月的施工中,他往钻机就跑了50多次。

为生产上下拧成一股绳,一处管理人员传递着正能量。王新民是一位干了30多年的老钻探。当钻机遇到问题时,他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为钻机生产排除多种困难。王军营一到钻机上,就凭借三十年钻探经验,从优化钻具组合、改进钻进参数入手,积极为钻机提高生产效率出谋划策。钻机起钻时,还亲自抡大锤帮助职工卸钻杆,受到职工们称赞。

“过五关斩六将”走向胜利

马厂项目位于新乡市获嘉县和焦作市修武县境内,这里是河南的粮食主产区,一人多高的玉米密密麻麻,叶儿茂盛,郁郁葱葱。担任马厂项目施工的2101、2103、2202钻机相距有十几公里,工地均被高高的玉米包围着,风儿刮不进来,如蒸笼一样,职工们一干活就汗流浃背。

尽管天气炎热,频繁的雨水时常回来“捣乱”,但职工们在抓安全提效率上却是办法多多。7月28日下午3点时分,天空下起大雨,半个小时候后,2103钻机工地上已是一片汪洋。没法生产了,机长陈学久对大伙说:“场地上的雨水多,我们要赶紧把场地里的水排完、泥浆调好,一定要尽快恢复生产!”职工们抬来潜水泵,接通了电源,不停向外排雨水。雨水被排完后,紧接着,就开始了泥浆调制工作。职工们踏着地面泥泞,一袋一袋扛来泥浆材料,一次次进行调制。傍晚时分,钻机在原野上又唱起了欢乐的歌。

实际上,困难还有来自多方面的。2201钻机在接近煤层地段的时候,调浆的次数变得频繁了,而每次的卡取岩芯或是加尺,由于新调整的泥浆没有循环过来,只要方钻杆一卸开,受上部稠泥浆降落影响,钻具内的泥浆就会喷涌而出。可大伙儿知道,孔内渣子一落就会造成埋钻。这时,班组的同志们,仿佛是战场上的士兵,不顾泥浆喷涌,冲到机台前,迅速麻利地卸钻具、上钻具。喷涌的泥浆浇在了他们的头上,顺着脖子流,他们霎时成了“泥浆人”……

当然,在困难面前,职工们也有解决办法。2101钻机施工的9202号钻孔,整孔几乎是破碎带,孔内多处存在掉块现象,尤其是500多米处的一“探头石”,几乎每次加尺时都会出来捣乱,稍有不慎就会被它“咬”住。起初,职工们都很紧张,时刻防备孔内钻具被卡,时间一长,职工们便有了应对办法:每次下钻,他们便在钻具上做个记号,每到这个位置,他们都是放慢速度,轻轻地转动钻具,并采取上下活动钻具的方式,使得“拦路虎”变得温柔起来,钻具被卡的风险就这样大大减小了。

可接下来让2101钻机职工想不到的是,设计为1421米的钻孔,因为地层变化需要延深200多米。队领导为2101钻机捏着一把汗,甲方也为2101钻机捏着一把汗。机长赵西郑对记者说:“说实话,我们每打一米都是硬着脖子干的,因为地层复杂,稍有不慎,出个事就可能造成钻孔报废。”

由于心里承受着压力,赵西郑半夜有了三怕:一怕狗叫,二怕电话响,三怕敲门声。半夜里只要听到响声,他总会披上衣裳往钻机上跑一趟。有一次,赵西郑躺在床上刚刚迷糊着,耳边突然传来狗叫声,他猛一激灵坐了起来,趴在窗户边向外看,窗外一片寂静,根本没有人影。可他并不放心,心想,现在孔深已经1600米了,又快见煤了,这个孔地层破碎带多,万一不能准确见煤咋办呢?随后,赵西郑穿衣下床就向钻机走去。幽深的乡间小路上,一轮明月挂在空中,银灰色的月光洒在大地上,远方传来不知名虫儿的叫声。此情此景,赵西郑不由得想起家中的老父亲。自从开工以来,虽然施工地离他家只有百十公里,可半年来他只回过一次家,那次回家也就待了一个星期。几天前,妻子打来电话,问他是什么日子,他说不知道,妻子嗔怪道:“今天是咱爸的82岁大寿,你咋忘了呢?”

孔深一过1630米,也到了取煤的关键阶段,赵西郑背上行李卷住在了钻机上。由于泥浆消耗大,为保证取芯效果,赵西郑一边安排人员不停地添加泥浆。一边指导取煤管的安装、钻进参数的使用。加尺时,新添加的泥浆循环不开,喷涌厉害,因为地层复杂,职工们有时饭都顾不上吃,匆匆把钻具提到安全地带……在钻机蹲守的20多天里,赵西郑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由于不能好好休息,赵西郑的血糖一度高到13.98。项目监理知道后,感动地说:“2101钻机干的是马厂项目最深,也是地层最复杂的一口孔,遇到这么多困难,赵机长却没有对我们提出半点要求呀!”

其实,在马厂项目施工中,还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人物:2101钻机副机长段建普,小班人员少时,他二话不说就顶班;用电系统有问题时,他拿上工具开始检查;机械有了毛病,他又成了排除疑难杂症的“医生”……刘伟超,一个对工作富有激情的大学毕业生,他每天上完小班后,还要利用休息时间,担起地质员的职责,整理小班资料、编录各种数据,忙上几个小时才能休息。钻机炊事员杨灵东,为了搞好服务工作,每天骑车三四公里,到集市上采购食品。回来后,择、洗、切、做,每周卤面、烩面、刀削面、饺子、包子、豆腐汤不重样,让大家吃得胃口大开。

……

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历经150多个昼夜的连续奋战,二队在马厂煤勘项目施工中,谱写出了闪光的业绩。测井数据显示:3个钻孔煤芯采取率分别达到了98%、95%、90%,钻孔质量全部达到了优级孔标准。他们以骄人的业绩为河南省地质找矿事业交上了合格答卷。

(作者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

猜你喜欢

孔内钻具钻机
钻具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ZJ40L钻机并车箱升级改造设计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某水库大坝右岸绕坝渗流监测性态分析
新疆玛湖油田水平井低摩阻导向钻具组合优选与应用
工程地质钻探孔内事故的处理及预防探讨
分析钻具的使用与管理
矿山地质工程钻探孔内事故处理及预防
煤田地质钻探中孔内情况及事故处理措施
高效集尘系统在露天钻机上的优化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