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2015-12-23刘克廷武绍刚

中外医疗 2015年31期
关键词:髋臼优良率入路

孙 嵘,刘克廷,武绍刚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云南曲靖655000

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孙 嵘,刘克廷,武绍刚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云南曲靖655000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进行充分影像学分析,最佳手术时机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对照组贻误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在最佳手术时机采用手术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疗效。

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

复杂髋臼骨折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严重性创伤,而且它的解剖位置比较特殊,患者的骨折类型比较复杂,实施手术治疗复位以及内固定的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具体因素相对较多[1]。该研究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25~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1±2.9)岁;从骨折原因来看,属于重物砸伤的患者有6例,属于车祸伤的患者有8例,属于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有16例。骨折均为新鲜闭合骨折,骨折根据Letoumel Judet分型标准进行分类,属于T形骨折的患者有11例,属于双柱骨折伴前壁或后壁骨折的患者有12例,属于横行骨折7例;对照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在26~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0±3.5)岁;从骨折原因来看,属于重物砸伤的患者有7例,属于车祸伤的患者有9例,属于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有14例。骨折根据Letoumel Judet分型标准进行分类,属于T形骨折的患者有11例,属于双柱骨折伴前壁或后壁骨折的患者有12例,属于横行骨折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进行充分影像学分析以及最佳手术时机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患者合并颅脑或胸腹部损伤因积极治疗合并伤情况下而贻误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的情况下于伤后2~3周后实施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所有手术治疗患者都实施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前都实施常规的骨盆闭孔斜位、骨盆前后位以及骨盆髂骨斜位检查,全部患者进行骨盆CT扫描检查。观察组患者在受伤后第一周全麻下实施手术治疗,患者均采用“漂浮”体位,即躯体不固定,患侧在上的侧卧位,斜仰卧位进行前路髂腹股沟入路操作,斜俯卧位进行K-L入路操作。根据骨折情况决定是先行前侧入路还是先行后侧入路。我们通常选择骨折移位明显一侧先行手术。通过前路联合手术入路充分显露骨折部,对骨折涉及髋臼顶需复位固定时经后路行股骨大粗隆截骨以清楚显露髋臼顶。骨折部位良好的显露是获得解剖复位的先决条件。骨折复位采用牵引结合专用骨盆复位器械进行,使用3.5 mm骨盆重建钢板螺钉进行骨折固定。在一侧复位固定后先不缝合手术切口,待另一侧也完成复位固定后,并术中应用C臂透视证实双侧复位和固定均满意后再同时缝合手术切口。术后48~72 h拔出引流管,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3~5 d,给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异位骨化形成药物。麻醉清醒后即行下肢肌肉等张收缩功能锻炼,术后2~3 d开始CPM被动活动髋膝关节,1周左右恢复坐位,3周后扶拐患肢不负重行走,3月后逐渐弃拐行走。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与观察组相同,但是由于患者因积极治疗合并伤情况下而贻误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的情况下于伤后2~3周后实施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

1.3 观察项目和指标

①临床效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以患者的髋关节具体疼痛情况、患者的行走情况以及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作为参考依据,每一项的总分划分为六分,疗效判定标准[2]如下:三项相加的总分18分是优;三项相加的总分在15~17分是良;三项相加的总分在13~14分是可,三项相加的总分在0~12分是差。②详细观察两组患者的解剖复位率情况,按照Matta的评价标准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价。③详细观察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按照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进行评价。④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创伤性关节炎、感染以及异位骨化。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研究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月,平均16月,依据X线片,CT和临床检查确定随访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66.67%;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 8.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在解剖复位率上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解剖复位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的解剖复位率为40.00%,观察组患者的解剖复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解剖复位率上的对比

2.3 两组患者在关节功能评分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上的对比

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的t值分别为6.571与8.619,P值为0.016与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在关节功能评分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上的对比

表3 两组患者在关节功能评分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上的对比

?

2.4 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并发症情况上的对比

观察组出现感染的有2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的有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出现感染的有2例,出现异位骨化的有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χ2=3.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常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在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一定的原则[3],最大限度做到解剖复位,主要是使患者的股骨头回纳到患者的髋臼负重区,而且要尽量恢复患者负重区的关节面完整性。从而有效恢复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的关节功能,增强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现阶段,对复杂髋臼骨折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已经达成骨科临床医师的广泛共识[4]。具体来说,在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实际病情情况允许的条件下,通常情况下选择患者受伤之后的第一周实施手术治疗,手术时间最好不要超过患者受伤后2周,从而最大限度减小患者的解剖复位难度系数。手术入路的正确选择是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成功以及影响手术预后的关键性因素,患者骨折的复位质量以及术野暴露情况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从专业化理论角度出发,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治疗方式适用于所有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该研究中利用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治疗方式来有效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并在进行充分的影像学分析以及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实施治疗,临床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5]。在实施手术治疗之后,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提升,手术治疗之后患者的解剖复位非常满意,且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得到了相对明显的改善[6]。复杂髋臼骨折的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方式有着相对较多的治疗优势,比如患者的骨折部位可以得到充分显露、患者的骨折复位相对方便、患者的内固定比较可靠、患者的固执解剖复位率相对较高、异位骨化率相对较低以及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等。在手术治疗前,需明确患者的具体骨折类型,利用影像学检查有效确定患者的前后柱,前后壁骨折情况,骨折是否累及四边形区,关节内软骨面压缩及有无关节内部的游离体,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漂浮”体位,前后联合手术入路,通过前路联合手术入路充分显露骨折部,对骨折涉及髋臼顶需复位固定时经后路行股骨大粗隆截骨以清楚显露髋臼顶。骨折复位采用牵引结合专用骨盆复位器械进行,使用3.5 mm骨盆重建钢板螺钉进行骨折坚强固定[7]。

该研究中,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66.67%,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解剖复位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的解剖复位率为40.00%,观察组患者的解剖复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都已经达到了骨性愈合,均出现切口感染症状以及创伤性关节炎各2例的手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骏武等[5]关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中结果显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优良率为92.1%,效果显著。说明对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在进行充分影像学分析以及最佳手术时机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患者的解剖复位率以及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吕超亮,方跃,杨天府,等.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机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1,24 (8):629-633.

[2]于连祥,王林,刘庆鹏,等.复杂髋臼骨折脱位40例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8):685-688.

[3]武成兴,吴军,王小强,等.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31):3324-3325.

[4]游景扬,王钢,郑勇,等.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10(26):873-875.

[5]周骏武,吴丙虎,匡文忠,等.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附12例报告)[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6):657-658.

[6]刘志林.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 (2):732-733.

[7]赵云昌,喻景奕,张弓,等.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J].中医正骨,2013,25(6):52-53.

Surgical Treatment for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s

SUN Rong,LIU Ke-ting,WU Shao-gang
First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Quji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Qujing,Yunnan Province,6550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s.Methods60 cases with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1 to February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 surgery at the optimal time after full analysis of imaging,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also given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 surgery but missed the optimal time.ResultsThe values of indexes a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Surgical treatment implemented at the optimal time can improve the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s.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s;Surgical treatment;Effect

R68

A

1674-0742(2015)11(a)-0024-03

2015-08-10)

孙嵘(1976-),男,云南宣威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临床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髋臼优良率入路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