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战医疗所配置区域选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5-12-23肖紫怡,荀平,李晓蓉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5年6期

【军事医学与卫生装备】

野战医疗所配置区域选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肖紫怡,荀平,李晓蓉

(1.后勤工程学院 国防建筑规划与环境工程系,重庆401311)

摘要:面对现代战争的新形势,野战医疗所作为我军后勤保障重要组成是确保部队战斗力的主要机构;野战医疗所的宿营地选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救治工作的效率问题;在野战医疗所的配置区域选择中,要按照医疗所实际需求,科学地进行选址,将营区规划理念运用其中,使野战医疗所建设具有前瞻性,可以更好地体现快速机动性,掌握规律性,探寻科学合理性;为了探索野战医疗所的规划选址,以医疗所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我军野战医疗所在建设选址上存在的问题,综合多种因素分析论述了选址原则,为野战医疗所规划建设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野战医疗所;选址原则;存在的问题

收稿日期:2014-11-15

作者简介:肖紫怡(1989—),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营区规划理论与设计研究。

doi:10.11809/scbgxb2015.06.037

中图分类号:E238

文章编号:1006-0707(2015)06-0146-04

本文引用格式:肖紫怡,荀平,李晓蓉.野战医疗所配置区域选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四川兵工学报,2015(6):146-149.

Citationformat:XIAOZi-yi,XUNPing,LIXiao-rong.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SiteSelectionPlanningofFieldMedicalPost[J].JournalofSichuanOrdnance,2015(6):146-149.

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SiteSelectionPlanningof

FieldMedicalPost

XIAOZi-yi,XUNPing,LIXiao-rong

(DepartmentofArchitecture&EnvironmentEngineering,

LogisticsEngineeringUniversity,Chongqing401311,China)

Abstract: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war, as an important composition logistics support, field medical post is the major institutions to ensure attrition rate of our army force. Whether the location of camp field medical post is reasonable or not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cuing work. In the site selection planning of field medical post, we must select site scientifically according to the clinic actual demand and use sub-camp planning concept to make the field hospital construction be proactive and reflect the rapid mobility, master the regularity, explore scientific rationality better.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lanning and site selection of field medical post, taking medical element the research object, we summari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n the location of the field medical post and medical construc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various factors on site selection principle, which might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ield hospit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Keywords:fieldmedicalpost;siteselectionprinciple;existingproblem

进入新时期以来,军事变革不断深入,军队不仅是完成军事上的训练任务,同时还肩负着非战争军事任务。作为战役、救灾、处突的机动卫勤力量,野战医疗所是早期救治的一线组织。不管是现代化战争还是自然灾害,均易造成大量伤亡,这使野战医疗所面临大批量伤员救治的挑战。野战医疗所作为后勤保障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部队医疗的重大职责,其规划建设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卫勤战备训练成果,在战时甚至可以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1]。由此可见,对野战医疗所合理选址的问题需引起重视。希望通过对野战医疗所的研究分析探寻具有科学合理、安全的选址原则。

1野战医疗所发展现状及特点

野战医疗所是在紧急情况下由各医院以不同于平时的编组形式,展开以伤病员医疗后送为中心任务的医疗机构,是执行作战和抢险救灾医疗后送任务的卫勤机动

力量,在我军医疗后送体系中最早对伤病员进行救治的重要环节[2]。通常以帐篷和方舱等可移动设备相组合的形式存在于野外。具有设备“小,少,精”、能迅速展开和收回和适合野外环境的工作展开的特点[3]。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入,未来战争伤员的发生和分布与以往有许多不同,总趋势是战斗减员率和卫生减员率下降,日减员和次减员将集中批量发生。作为战役机动卫勤力量,仍属于以伤员通过为主的救治机构,将面临批量伤员救治的挑战[4]。

近年来,野战医疗所的野战卫生装备不断得到改善,军队医院的医疗技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这些有利条件要在战时能够切实地形成保障力,还需要得到更有力、更专业的指导。从野战医疗所对于野战环境开展救治工作还很陌生,尤其是对批量伤员救治更加陌生的事实中可以看出来,当面对战时批量伤员救治时,在伤员集中发生的关键时刻,出现医疗技术不能正常发挥、伤员得不到顺利救治的尴尬局面。解决好野战环境中野战医疗所的规划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灵活实用、保障有力的野战医疗所规划设计,对于提高野战医疗所应急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野战医疗所建设在选址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地形结合不紧密

野战医疗所具有临时性、机动性强的特点,是临时性的野外驻扎,其工作性质造成了野战医疗所每次展开地点与环境都有不同。由于缺乏专业规划指导,野战医疗所在选址是不考虑与地形密切结合的问题,对地形地貌环境考虑不足,不尊重自然环境导致展开前期准备工作量大,不能很好的保护自然环境,对环境破坏较大,同时也不利于战时伪装。在调研走访中发现,大部分的野战医疗所在前期展开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受救治工作要求场地尽量平整,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完成手术等治疗任务。于是在展开前大多通过人工或者机械进行平场,不能与地形形成较好的结合,造成准备时间长,经费消耗大等问题的发生。

2.2对自然环境考虑不足

野战医疗所受其工作性质的影响,通常是位于野外的,配置区域无固定地点,也无固定建筑物作为依托平台。配置区域的选择在自然条件下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不同的环境因素对配置区域的选择具有不同的限定,如气候、水文、地质等条件都影响着野战医疗所规划选址。自然环境的变化万千,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地点,有可能一瞬间就会带来自然灾害。对自然环境考虑不足,会对野战医疗所带来很大的安全威胁。在野战医疗所规划选址时应认真加以考虑。然而在调研时发现,部分野战医疗所在规划选址时,并未对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考量,如将配置区域选定在河岸边,未进入雨季时,河水流量小,不对野战医疗所造成威胁,但进入雨季,河水水位迅速升高,严重威胁野战医疗所的安全(图1),影响医疗所正常工作的开展。

图1 场地与河岸的距离过近

2.3对局部环境考虑不足

后勤保障单位在外驻训中受重视程度远不及其他作战单位,在选址上经常是见缝插针式的。作战任务重,展开时间要求短,机动反应迅速,使得医疗所配置区域的选择往往顾头不顾尾,考虑不够周全。忽视与周边环境的结合,与周边环境关系处理不恰当,是野战医疗所在选址上经常出现的问题。如在选址时不考虑其他单位与野战医疗所的距离,造成距离过近,对救治环境带来不安全因素(图2、图3),影响医疗所救治工作的展开和救治效率。

图2 某师野战医疗所厨房与油库

图3 某集团军野战医疗所与停车场

2.4对道路交通考虑不足

战伤救治存在着时效的规律,伤病员的生命和救治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救治的措施和救治的时机,道路交通方便、畅通是救护工作的基本保障。野战医疗所作为“前接后送”的中心环节,伤病员的流动性对医疗所交通的便捷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与道路交通的联系在实际的选址中却容易被忽视,主要存在着野战医疗所配置区域与主要道路距离较远,进入配置区域的主要道路坡度较大,进出不便,不利于伤病员的接送。

3野战医疗所的选址要求和原则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作战样式多样,作战方向多变,战争对抗性激烈性增强,高新武器致伤更为复杂,卫勤保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5]。为确保野战医疗所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选址原则提升医疗所的展开速度、提高救治工作效率。结合在选址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分析,综合多方面因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选址的基本要求

3.1.1生存要求

野战医疗所的选址应符合整体任务的军事部署的要求,有利于展开和撤离。在配置区域环境勘察方面,应注重生存的客观要求,以便于工作和生活。在水电、交通、通信等方面,也应有较好的保障条件[6]。

3.1.2工作性质要求

野战医疗所是保证部队战斗力的生命基地,其自身功能繁多,对场地条件的限制多。其用地不仅要保证多种功能要求,还得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需保持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3.1.3协同配合要求

野战医疗所展开地点应在根据本级后勤部署形式,协同其他单位,结合医疗所组织构成和保障任务的实际情况,权衡各种条件,合理进行选址,便于在各级军政、后勤首长的领导下开展卫勤保障工作。

3.2选址的解决对策

3.2.1合理利用地形

地形地貌是影响配置地域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决定着野战医疗所建设前期的发展规划布局和其具体的实施操作。野战医疗所的规划建设应尊重自然地理环境,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最大化的利用地形优势为主。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盆地,平原地形,优先选择地势平坦、形状规整的用地。地势平坦有利于野战医疗所的快速展开,前期场地平整时减少工程量,缩短搭建时间,节省经费开支。用地形状规整更利于野战医疗所的总体布局,用地形状不规则,过扁或过长,容易造成内部交通流线过长,各医疗组之间联系松散不紧密,不易形成高效的救治流线。

在地形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出于经济合理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应当最大程度的合理利用地形,与地形有机结合。减少因改变原始地形带来工程费用的增加和对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尽量避免完全挖方和完全填方,采取部分填方的方式更有利于医疗所的建设(图4)。

图4 两种台地方形式的对比

3.2.2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野战医疗所的规划建设地点通常是复杂的自然环境下,工作环境与平时有较大的差距。为确保医疗所的工作环境安全,在选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在气候条件上,应根据任务地区的风玫瑰图,掌握当地的常年主导风向和风频,将配置区域选择在靠近主要作战方向的背风方向,避免战时毒气战或其他生化战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对野战医疗所带来的污染。在水文条件上应结合配置地区的实际情况,在雨季时避开合水线,与河流、湖泊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因降水量过大导致河流、湖泊水位上涨对配置地域带来洪涝灾害。还应在选址时避开对场地稳定性有直接或潜在威胁的不良地段,避开易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区域[7]。

3.2.3功能需求与局部环境的结合

1) 要有充足的水源。根据要求伤病员每人每天用水30升;生活用水每人每天需要2.5~4L;人员洗消用水15~20L;医用舱饮用水40t/昼夜,野战医疗所每天需要大量用水[8]。结合需求选址时,必须充分考虑附近是否有可利用的水源,将野战医疗所的展开位置选定在具有河流、小溪、湖泊、水库等无污染的水源附近,以保障野战医疗所的医疗用水和生活用水。防止水位上升对野战医疗所的侵害,场地地势应高于水源,距水源有应有一定的间距,设置在30~50m的安全范围之内(图5)。为了正常用水,还应该考虑后备水源的选择,防止第一水源在遭到破。

2) 避开污染源。为确保野战医疗所的环境安全,在选址时应注重周边环境的勘察,场地周边不能有污染严重的污染源,尽可能的规避选址周边环境的有害因素,远离各类污染源,如大气污染源、各类辐射污染源、水体污染源等,以达到野战医疗所建设环境的最优。

3) 有较好的安全隐蔽性。安全隐蔽是野战医疗所顺利实施救治的前提,是充分发挥救治机构效能的条件之一。在进行选址时,应注意地形隐蔽,便于野战医疗所的伪装。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如山谷、山洞、山的反斜面等,同时,要注意避开显著的军事目标,如交通枢纽、炮兵发射阵地、大居民点。配置区域还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区和储存区,并应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避免强电磁场干扰医疗仪器设备。

图5 场地与水源的关系

3.2.4紧密联系道路交通

选址时应符合伤病员接收和后送的工作特点,伤病员的流动性促成对道路交通便利的需求。场地选择应靠近主要交通道路,便于车辆和人流的进出,能较快地完成对前线伤病员的接收和紧急治疗后送往后方医院的继续治疗,且靠近主要作战方向,以达到最短时间内对前线伤病员进行救治。但靠近主要交通道路的同时又要与主道路保持一定的距离,控制在0.5~1km的范围之内,以防止战时敌方对交通进行破坏时危及医疗所。

4结束语

野战医疗所的选址牵系全局,科学合理的选址是确保部队战斗力的基本保证。目前,我军野战医疗所的选址规划上属于各单位各自为政,缺乏规划上的专业指导,在选址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问题,野外条件下配置区域的选择虽然较难满足全部的条件,但只要在前期准备时按照野战医疗所的实际需求,现场踏勘,综合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就能够为野战医疗所的建设起到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荀平,陈振东,沈上满.地面车炮库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四川兵工学报,2014(3):1-4.

[2]孙海.机动医疗分队战时展开总体布局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05:389-390,428.

[3]范斌,樊毫军,侯世科,等,国内外野战医院的研究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5),28-29.

[4]周世伟.军队卫生勤务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

摘要[5]总后勤部秦银河副部长在全军卫生部长座谈会上的讲话()[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 1-4.

[6]荀平,王征,郑涛.营区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7]王国栋.论医院建设选址[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0(10):54-56.

[8]李勇.层次模型基本理论及其应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3):42-45.

[9]孙海,王东胜,尹宗江.军队机动医疗分队展开布局与工作流程[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蒲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