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苏州河龙舟赛文化传播研究*1

2015-12-23程喜杰杨小凤

体育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认同度苏州河龙舟赛

程喜杰 杨小凤

(1.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常州 213164;2.上海体育学院休闲与艺术学院,上海 200438)

上海市苏州河龙舟赛文化传播研究*1

程喜杰1杨小凤2

(1.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常州 213164;2.上海体育学院休闲与艺术学院,上海 20043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上海市苏州河龙舟赛文化传播进行调查研究。结论:苏州河龙舟赛在打造城市景观体育同时实现生态环境优化,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形成龙舟人才梯队,实现多赢局面;应继续优化文化传播方式,使其更具影响力与生命力。

苏州河;龙舟赛;文化传播

1 前言

苏州河龙舟赛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具有上海都市景观体育活动的典型性,将民俗文化与海派文化相融合,颇具上海特色”[1];随着现代化与文化霸权主义的出现,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具有国家意义。“文化需要传播得以延续和发展,而传播也需要文化得以丰富和生动”[2]。为促进端午节民俗文化更好的传承,城市景观体育更具生命力,从传播内容视角研究其发展的状况,推动苏州河龙舟赛更加良性、健康的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上海市苏州河龙舟赛文化传播效果进行研究,对高校参与者进行调查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上海市苏州河龙舟赛的历届开展情况

表1 历届苏州河龙舟赛举办情况

20世纪20年代,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苏州河沿岸工厂密集,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使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到苏州河中,使河水污染日趋严重,至上世纪80年代苏州河仍终年黑臭,鱼虾绝迹,经过不断的治理,苏州河终于重新碧水,面对苏州河的巨变,苏州河畔的普陀人萌生了在苏州河中举办龙舟赛的大胆创意,至此一发不可收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城市景观体育的建设、龙舟赛的特色相互融合,不断进行新的尝试与创新,“展示、丰富、创造苏州河的文化符号”[3]。

通过苏州河搭建平台,“端午龙舟串起一场生态体验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嘉年华,已成为普陀区苏州河开发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4],来打造城市龙舟的品牌,通过塑造现代体育精神来打造城市景观体育,让世界通过苏州河这个平台了解到海派文化,了解到龙舟文化;苏州河龙舟赛“代表了上海龙舟赛事之最”[5],再现了大上海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苏州河龙舟赛的开展符合现代人的需求,龙舟竞渡作为端午节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中通过与体育竞赛的结合,通过器材改进,规则制定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弘扬了传统文化。

十年的风雨历程,龙舟在苏州河上迸发出新的光辉,“中华龙舟大赛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最高级别的单项赛事,具有非常强的社会影响”[6],落户苏州河具有重要意义。苏州河上的城市龙舟密切结合时代元素和城市建设需求,集竞技与大众,经济与生态于一体,形成“与时俱进、包容并蓄、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城市龙舟精神,将传统文化、景观体育集结在一起,成为见证上海城市发展,彰显上海城市魅力,凸现社会和谐的靓丽名片。

3.2 上海市苏州河龙舟赛文化传播研究

3.2.1 苏州河龙舟赛高校参与者的基本情况

表2 苏州河龙舟赛参与者的样本信息表

苏州河龙舟赛是通过现代体育精神的塑造来打造城市景观体育,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本文主要对参与比赛的高校队伍进行调查,并对龙舟教练及龙舟队队长进行了访谈。

高校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人员流动性大,其传播效果明显,感受强烈程度高;大学生善于勇于接受传统文化,其代表着社会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思维活跃,接收事物的能力强;大学生代表着年轻人,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群体,民间体育文化只有获得大学生即年轻人的认同才会更有生命力;大学生作为接受大学教育的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其接收着最先进、最前沿的文化,民俗文化的只有在大学生中流行传播开来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由表2可知,龙舟赛男性(78.1%)明显多于女性(21.9%)。传统龙舟全是男性参与,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因此从赛事制度上要求女性参与,但参与人数还是较少,如小龙舟上共有12人,要求必须至少2名女性;虽然已经有所进步,但进步还是不够的,在龙舟上体现不出“男女平等”,需要继续向女性推广龙舟运动,开展女子龙舟赛。

在参与者年龄层上,20周岁以下的占34.2%,21至30周岁占61.4%,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学生中参与;龙舟赛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逐步形成人才梯队,培养龙舟人才,为民俗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

3.2.2 参与者对苏州河龙舟赛文化传播内容的认同度

表3 参与者对龙舟活动内容的认同表

表4 龙舟赛内容之间的卡方检验表

注:p>0.05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显著,p<0.01差异非常显著

在活动内容上,由表4可知,龙舟竞速部分的认同与起航前的仪式、知识竞答、暖场表演及文化论坛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龙舟的竞速部分的认同度接近非常认同,可见其深得年轻人的喜爱,竞速的精彩刺激,蕴含了现代体育精神中的拼搏与竞争,激励着年轻人参与其中,选手们全神贯注,同舟共济,一起去拼搏,符合年轻人对激情的追求,能满足年轻人的心理追求。

由表4可知,龙舟起航前的仪式部分的认同度与知识竞答的认同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暖场表演、文化论坛的认同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龙舟起航前的仪式部分传承与祭祀屈原,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其认同度为比较认同,选手对仪式部分有情感的寄托,希望通过参与活动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去接触与传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吸引力,城市景观体育的打造需要传统文化的融入与支撑,传统文化需要借助城市景观体育实现“活态传承”。

由表4可知,龙舟知识竞答的认同度与暖场表演、文化论坛的认同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知识竞答的传播方式现在已经逐步被年轻人接受,但其接受度一般,需要改进与创新竞答规则,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利用年轻人的好胜心理,来传播传统文化。

由表4可知,龙舟活动开始前暖场表演的认同度与文化讲座的认同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龙舟的暖场表演吸引到的眼球较少,应丰富表演内容,恰当运用“明星效应”,让参赛队员能参与到暖场表演中,形成互动的平台。同时龙舟文化论坛的传播方式认同较低,因为在宣传上力度不够,很多人都不知道哪里会有讲座,专门赶到会场听讲座也不太方便,应改变文化论坛方式,如将讲座放到学校里去开展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在参与者性别上,从赛事制度上来要求女性的参与,比传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需要继续加强;在年龄层上逐渐形成人才梯队;龙舟竞速精彩刺激,引人入胜,成为打造城市景观体育中的亮点,通过现代体育精神的竞争来吸引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关注;起航前仪式获得选手的情感寄托,实现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龙舟知识竞答正逐步被年轻人接受;龙舟的暖场表演与文化论坛需要转变思路与方式,来更好地发挥其传播文化的作用。

苏州河龙舟赛在打造城市景观体育的同时,促进苏州河的生态环境的改观,推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实现景观体育、生态与文化的协调发展。龙舟在不断增加观赏性、表演性、对抗竞速的同时,继续优化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彰显出文化自信,促进苏州河龙舟赛更加良性的发展、更具生命力。

[1]楼嘉军.上海景观体育活动与休闲城区建设——以苏州河国际龙舟赛为例[J].体育科研,2009,30(4):31-34.

[2]庄晓东.文化传播研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学报,2004 ,2:59.

[3]郑自军,蔡叶.苏州河文化符号创意开发[J].上海文化,2014(6):56-66.

[4]李延超.体育赛事促进都市三民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以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赛为例[J].武汉体院学报,2014 , 48(10):19-24.

[5]宋海龙.上海市龙舟运动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5,3(3):66-68.

[6]熊学敏.中华龙舟大赛与举办地双向选择研究——以鄱阳湖站为例[D].江西财经大学,2014,06:88.

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Dragon Boat Race on Suzhou River in Shanghai

CHENG Xi-jie, etal.

(PE department,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Jiangsu, China)

This text researches the cultural co mmunication effect of dr agon boat race on Suzhou river in Shanghai b y literature inform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conclusion are as follows: In addition to build city landscape sport, the dragon boat race on Suzhou river realizes the optimiz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chieves the “living inheritance” of folk culture, forms the talent step team of dragon boat and make s the win-win statio n come tru e. We should continue to op timize the way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make it more influential and viable.

Suzhou river; dragon boat rac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2013年度上海体育学院085工程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专项院管课题(2013zx35)。

程喜杰(1991-),山西运城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间体育。

猜你喜欢

认同度苏州河龙舟赛
苏州河,悲莫悲兮奈若何
精彩!我们的金鸡湖端午龙舟赛都上央视了!
苏州河
端午节观龙舟赛
浅析提升航海类专业认同度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01 澳大利亚举行中国新年龙舟赛最后之战
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
苏州河
龙舟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