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促进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发症的影响
2015-12-22富志南,魏广成,马合金等
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促进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发症的影响*
富志南1,魏广成2,马合金1,韩立平1,何世玲3,张玉坤4
(1.河北省承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承德067000
2.河北省兴隆县人民医院,河北兴隆067300
3.河北省隆化县太平庄中心卫生院,河北隆化068150
4.河北省承德县医院,河北承德县067400)
摘要:目的:观察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促进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市某社区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记录的糖尿病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随访25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达标情况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促进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个体化健康教育;糖尿病并发症;预防
文章编号:1006-6223(2015)12-2083-04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编号:20150163)
文献标识码:B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较以往有了明显增加,糖尿病的治疗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糖尿病医疗费用占卫生总费用18%,糖尿病的医疗费用已成为社会沉重的经济负担[1]。糖尿病本身不一定造成危害,但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有关数据显示[3],糖尿病的医疗费用中有超过81%费用用于治疗各种并发症。可见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病率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等方面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次研究,我中心对糖尿病病人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促进,旨在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市二级以上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的糖尿病患者240例。病例纳入标准[4]:①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似,入组时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及冠心病等;③患者遵从医嘱,治疗期间不接受其他额外治疗,服从我中心研究人员的管理;④患者文化素质较好,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⑤临床资料完整,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者;②入组前已经出现糖尿病并发症者;③精神异常者;④不同意参与此次研究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将纳入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男79例,女41例;年龄36~78岁,平均(59.4±1.8)岁;病程6个月至12年,平均(6.1±1.2)年。对照组男80例,女40例;年龄37~76岁,平均(62.7±1.7)岁;病程5个月至11年,平均(5.7±1.4)年。经统计学分析,入组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入组患者均完善各项基础检查,并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基本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基本信息确认登记无误之后,观察组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促进,并根据个体自身情况,按临床医生治疗意见随时对其糖尿病的常规治疗进行合理调整。自研究之日起随访25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3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促进:对入组患者进行评估,找出影响患者健康的因素,针对每个患者的自身情况,如文化水平、经济水平、家庭状况等,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以影像、宣传资料、讲座等形式系统讲解。①心理教育:糖尿病患者病程长,生活中有诸多禁忌,患者容易滋生悲观情绪,心理教育的目的是使患者正确了解和认识糖尿病,通过健康教育人员耐心沟通,排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②饮食教育:糖尿病患者血糖易受饮食影响,健康教育人员应指导其多吃低盐、低脂、清淡、富含高纤维素的食物,控制每天食用盐的摄入不超过6g,避免食用酸辣、腌制、油炸及辛辣食品,禁烟酒,并告知生活中常见食物的特点,哪些可以多吃,哪些宜少吃或禁食,如不吃奶油、蜂蜜等糖分较多的食品,少吃或不吃杨梅、香蕉、苹果等。通过个体化健康教育,使患者明白不良饮食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正确饮食对于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自觉养成有利于控制血糖的饮食习惯。③制定运动方案:运动有利血液流动,每天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对血糖的控制有积极作用。健康教育人员根据患者临床特点,自身身体状况,帮助其指定个体化运动方案,包括什么时候做运动、做何种运动、运动时间、运动量大小、运动频率等。要注意运动安全,运动前应做好热身准备,运动时应有家人陪伴,如在运动中有任何不舒服,主动停下休息。
1.4效果评价方法:干预随访2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随访期间糖尿病酮大血管并发症与微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病率,估计发病风险。
1.5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独立样本R×C列联表资料的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按α=0.05的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随访期间采用比例风险模型计算微血管并发症及大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使用log-rank检验,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和随访结果比较:经过25个月的随访后,最终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有210例,失访有17例(观察组7例,对照组10例),失访率为7.1%。失访原因为:患者搬出该社区12例(观察组7例,对照组5例),死亡2例(观察组1例,对照组1例),其他3例(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随访30个月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一般情况和随访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血糖指标达标情况比较:随访25个月后,两组患者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随访25个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比较n(%)
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经过25个月的随访后,观察组发生并发症共32例,对照组共有62例发生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随访30个月后两组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与对照组相比,*P<0.05
2.4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曲线比较:随访期间,观察组有32例发生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对照组发生62例,观察组随访25个月内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低于对照组(HR=0.72,P<0.05)。见图1。
图1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曲线比较
3讨论
糖尿病由多病因引起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慢性高血糖为其基本特征,目前我国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糖尿病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高达100多种,主要以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5]。糖尿病是脑血管病、冠心病、肾脏病变等疾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并发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了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因而,如何管理好糖尿病患者,预防、降低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成为目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糖尿病确诊后需要长期治疗,患者除药物治疗外,还要严格控制饮食、运动、体力活动等,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常令其感觉自由受到限制,生活没有了乐趣,加之糖尿病的治疗费用较高,而患者身体状况不见好转,常常产生恐惧、压抑甚至绝望等负面情绪。有研究指出[6],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任务能否实现的靶点所在,是所有医疗卫生问题预防及控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促进,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年龄、性别、家庭条件、身体健康状况制定针对性教育方案,在个体化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患者及家属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工作,并且积极配合。本次研究糖尿病患者多为社区中老年人,多数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患者及家属家属对病情比较重视,平常主动通过各种方法,如在网上学习糖尿病的相关信息,但缺乏专业知识,且网上的讲解比较混乱,患者容易形成错误的认识。此次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促进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患者对疾病有错误的观点,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大部分患者充分正确认识了糖尿病,排除了其负面情绪,使其更加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本次研究,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促进25个月之后,观察组血糖指标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朱凌燕等[7]在糖尿病患者个性化前瞻性应对健康教育的效果中,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率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的结果一致。充分证明了个体化健康能使患者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有正确认识,主动调整更有益于控制糖尿病进展的生活方式,以及遵医嘱的能力。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就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本次研究观察组大血管与微血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1%与6.2%,对照组大血管与微血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3%与19.1%,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于平等[8]在357例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后血糖指标变化及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中所得结果一致,提示个体化健康教育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预防,而本次研究随访期间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HR=0.72,为无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子,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吴荔嘉,林碧英,谢根英.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J].当代医学,2011,17(22):43~44.
[2]荆雪.糖尿病传统教育模式与看图对话健康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5):162~163.
[3]秦永红,付守芝,陈萍.强化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发症的干预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2,24(12):108~109.
[4]张玉琴,王菊美.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糖尿病依从性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142~143.
[5]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36.
[6]刘杰.个体化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121~122.
[7]朱凌燕,龚甜,刘文淑,等.糖尿病患者个性化前瞻性应对健康教育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321~4322.
[8]于平,杜雪平,董建琴,等.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后血糖指标变化及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2):1423~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