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2015-12-22刘雪莲,牟洁,颜学梅等
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刘雪莲,牟洁,颜学梅,李治清,杨豪,陈玉红,王媛丽
(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眼科,贵州兴义562400)
摘要: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40例(40只眼),以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后2周、4周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矫正情况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获得了明显矫正,其中,第2周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为(0.34±0.14);第4周随访时,最佳视力矫正为(0.47±0.14)。且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也获得了明显的改善,第2周随访时,患者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为(322±91)μm;第4周随访时,患者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为(276±48)μm。同时此次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可对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肯定。结论: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治疗后,患者视力将获得明显的改善,同时黄斑中心凹厚度也将减小。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但此次调查受时间限制未能分析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因此临床上仍需加强重视,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雷珠单抗;局部激光;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文章编号:1006-6223(2015)12-2006-03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2D172501397)
文献标识码:B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眼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该病发病率仅低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的致盲性眼底血管病[1]。视网膜静脉阻塞易引发黄斑水肿等并发症,此类患者将出现视力下降、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等症状,严重损伤患者的视力,影响患者的生活[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方法也获得了一定的改革,并由以往单纯药物治疗转变为现代的药物加激光治疗。而随着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已认为激光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为了减轻大功率激光或反复多次激光治疗对患者黄斑区造成的损伤,导致视功能的下降。我院予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明显减少激光治疗的能量及激光治疗的次数,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40例(40只眼)。其中男28例、女12例,患者年龄为33~68岁,平均年龄为(47.5±2.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对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诊断标准及病症,其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超过200μm,且经眼底检查与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并排除下述纳入标准:①高眼压者;②青光眼者;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术前向患者讲解此次治疗的基本注意事项,所有患者均愿意配合此次治疗。
1.2方法:治疗前需交代患者进行相关准备,我院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方式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首先需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具体操作如下:术前24~48h即需进行手术准备,患者需通过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术前眼部预防感染、清洁结膜囊处理,每次1~2滴,4次/d。手术操作前进行结膜囊表面麻醉,所使用的麻醉剂为盐酸奥布卡因,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在常规消毒敷巾后,以0.5%碘伏+生理盐水混合液对结膜囊进行冲洗一次,妥布霉素8万单位+生理盐水5mL混合液对结膜囊进行再次冲洗后为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部位取角膜缘后3.5mm处,注射剂量为0.5mg。注射后拔出针头,针孔处以医用棉签进行压迫。并对患者进行眼压测量,若眼压过高,需通过穿刺角膜缘前房穿刺放液处理以降低眼压。在注射雷珠单抗1d、3d、7d,检查黄斑OCT,黄斑水肿明显减轻后于注射后7~10d后,则对患者进行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操作如下:我科采用VITRA-532绿激光,后极部光斑大小100~200μm,输出功率100~150mW,中周部光斑大小200~450μm,输出功率150~350mW,光斑为明显的浅灰白色-灰白色,Ⅱ~Ⅲ级光斑,光斑间隔1个光斑直径[2]。视患者的视网膜病变范围确定光凝治疗的能量及次数,但每次光凝治疗需间隔1周以上。治疗后患者需注意眼部卫生,同时医护人员需加强对患者进行术后监测。指导患者于治疗后2周及4周时返院复查,以了解治疗情况。
1.3观察指标:我院对患者治疗后2周及4周时进行复查,复查项目包括矫正视力情况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改善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并及时为患者进行处理。
1.4统计学处理: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治疗前后的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矫正视力与黄斑水肿改善情况对比:我院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水肿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由结果可知,术后第2周随访时,患者的矫正视力已出现上升趋势,且黄斑中心凹厚度呈减少趋势。术后第4周随访时,患者的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已获得明显的改善。其中,第2周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为(0.34±0.14);第4周随访时,最佳视力矫正为(0.47±0.14)。且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也获得了明显的改善,第2周随访时,患者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为(322±91)μm;第4周随访时,患者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为(276±48)μm。比治疗前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情况对比
湿性型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干性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2.2治疗后并发症发生观察:我院对患者治疗后随访,并由结果可知,40例患者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结膜下出血并发症,但未经过治疗其出血自行吸收。4例患者术后1~2d可见前房房水闪辉(+),术后普拉洛芬眼液滴眼4次/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滴眼4次/d。治疗2~4d前房房水闪辉(-)。此次调查中,因我院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无患者在术中或术后受到相关致病菌感染,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
3讨论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眼科疾病,引发该病的原因较为复杂,但大多数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其血液粘稠度明显的上升。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较高的致盲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同时,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并以黄斑水肿作为最主要的并发症。黄斑水肿可降低患者的视力,并增加黄斑中心凹厚度,带来眼部不适。以往,临床上通过保守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效果欠佳。后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治疗方法也获得了一定的改革,并形成以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法为主的主要治疗手段[3]。但随着治疗例数的增多,临床上黄斑部格栅样光凝的远期疗效产生了一定的争议,许多患者在行该项术式治疗后,黄斑区受到了一定的损伤,这主要与治疗时激光功率较大有关。为此,临床上对于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术进行了一定的改革,通过局部视网膜光凝治疗以降低远期的不良症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激光治疗的主要机制为降低视网膜病变区的耗氧量,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使得病变区域的视网膜与脉络膜获得了足够的氧气及血液,降低了病变区域血管的渗透性,利于黄斑水肿的吸收,进而减小了黄斑中心凹厚度。因此以激光治疗黄斑水肿具有合理的治疗依据。
同时,为了提高激光术式的安全性,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引发炎症,临床上常在激光治疗基础上为患者注射糖皮质激素[4,5]。起初临床上主要以注射曲安奈德为主,其不仅可预防炎症的发生,同时还可提升患者的视力。但经临床报道指出,曲安奈德的注射可能引起一定的副作用,如引发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其使用安全性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在此次调查中,我院则为患者注射雷珠单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雷珠单抗是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其可能更紧密的结合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阻止血管新生与黄斑水肿的发生。且雷珠单抗已于2010年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应用至黄斑水肿的治疗中,可见雷珠单抗的应用是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的[6,7]。
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得到了提升外,其黄斑中心凹厚度也明显减少。并在第4周随访时,患者视力的提高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降低获得了显著的效果。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是具有显著临床效果的。并且通过联合治疗,减少了雷珠单抗注射次数、激光治疗的次数及降低激光治疗能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淑静.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35):16~17.
[2]罗丽,蔡国华.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4):32~34.
[3]许立帅,杨小丽,兰长骏,等.曲安奈德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J].激光杂志,2014,(6):81~83.
[4]孙莉,张文芳,王玉萍,等.玻璃体腔分别注射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并联合黄斑格栅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0(3):38~40,44.
[5]钟颖,梁永强,袁红枝,等.激光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4):1157~1159.
[6]董蒙,陈松.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6):686~689.
[7]游欢(综述),张学东(审校).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现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1):3062~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