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法在心肺脑复苏教学中的应用

2015-12-22孟杰,万紫旭,赵海燕

河北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教学

任务驱动法在心肺脑复苏教学中的应用*

孟杰1,万紫旭1,赵海燕2,王佳颖1,魏莹1

(1.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6医院,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新型教学法在心肺脑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3级涉外护理专业20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06名学生为实验组,100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任务驱动新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采取理论考试及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形式与自制教学评价问卷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实验组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正性评价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任务驱动新型教学法既有利于提高心肺脑复苏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心肺脑复苏;教学

文章编号:1006-6223(2015)12-2117-02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编号:XHXNO.12140636)

文献标识码:B

任务驱动法也被称为基于任务的学习(Task-based Learning),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1],将学习目标设计成多个具体任务,以任务为驱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方法[2]。近年来我国对此法的研究很多,但在涉外护理专业心肺脑复苏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新型教学法的研究报道不多。我院在13级涉外护理专业的心肺脑复苏教学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新型教学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13级涉外护理专业20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均经河北省高考统一招入我院,随机抽取106名学生为实验组,100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在生源地、入学平均成绩、学习态度、理解能力方面均无差异。

1.2教师与教材:实验组和对照组由相同老师授课,教材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谭进主编)。

1.3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任务驱动新型教学法,其实施方法是:①备课时,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学生情况将教学目标设计成一个总任务及多个子任务,然后绘制心肺脑复苏的任务驱动图,上课时展示给学生,提出任务,课上讨论用。②每班学生划分为12个学习小组,预习心肺脑复苏内容,根据内容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资源查阅有关心肺脑复苏的知识要点与重点,并要求做好笔记。③教师在上课开始后利用很短时间介绍心肺脑复苏基本概念、重要性、最新进展等内容后,组织各组学生按照心肺脑复苏的任务驱动图积极讨论、分析任务,然后集中意见,推选1名代表发言阐述任务。④为学生创设心脏骤停情景,学生演练心肺复苏术⑤讨论完毕,由教师归纳总结心肺脑复苏的重点难点,同时点评各组的发言,指出优点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今后改进的要求。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按照教材顺序讲授心肺脑复苏内容。授课过程包括组织教学、学前诊断,展示目标、讲授新课、课堂总结、课堂反馈6个步骤[3]。

1.4评价方法:为客观评价教学效果,在心肺脑复苏的课程结束后,采用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①理论考试时根据教学大纲与执业注册护士考试考纲的要求,实行统一考试、统一微机阅卷,考试题型为125道选择题(每道题0.8分,总计100分)。其中A1型选择题占20%,A2型选择题占60%,A3型选择题占20%。A2型选择题与A3型选择题均为病例分析题。②技能操作考核项目为心肺复苏术。先为学生创设心脏骤停情景,考核学生对心肺复苏术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向两组学生发放教师自制的教学效果评价问卷,问卷中包括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我探究能力、、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5个方面。评价形式分为“有帮助”、“有部分帮助”、“没有帮助”3种,将“有帮助”和“有部分帮助”均视为正性评价[4],然后回收问卷,计算正性评价率。发放问卷206份,回收问卷206份,回收率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理论考试成绩与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通过t检验,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与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s)

2.2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对各自采用的教学方法评价比较(见表2)。通过χ2检验,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教学效果正性评价比较n(%)

3讨论

3.1心肺脑复苏术是急救护理学的核心内容,是注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点内容,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护理技能。护士在面对心脏骤停患者时,能否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抢救的成败。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中,主体是教师,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不适应当前高职高专涉外护理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心肺脑复苏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法将教学目标设计成多个具体任务,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一学一做”融为一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2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营造轻松学习氛围,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既提高了学习效果,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分析、讨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刺激与激发了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而评判性思维能力又是高职高专临床技能型人才必备的素质,因此,任务驱动法有利于学生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3.3任务驱动法对师生均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任务。“以任务为核心,如何驱动”是任务驱动法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对学生而言也需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且也需要花费时间去查找资料,探寻与任务相关的问题,准备讨论发言与演练操作。教师与学生所付出的精力都极大地超过传统教学所需。

参考文献:

[1]洪芳芳,张萍萍,陈才,等.核心胜任力本位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651~1653.

[2]褚青康,李延玲.项目引导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8):183~184.

[3]冯新玮,韩斌如.PBL教学法在成人教育《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69~71.

[4]邓辉,左凤林,江秀娟.任务驱动模式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重庆医学,2009,38(20):2643~2644.

欢迎投稿欢迎指正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巧用任务驱动法,提高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水平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