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尸体标本扫描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15-12-22李文媛滕诚毅马彦文刘跃光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5年6期
关键词:改组解剖学标本

王 莹,李文媛,刘 星,滕诚毅,马彦文,刘跃光,王 羽

牡丹江医学院:1解剖教研室;2影像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CT尸体标本扫描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王 莹1,李文媛1,刘 星1,滕诚毅1,马彦文1,刘跃光1,王 羽2

牡丹江医学院:1解剖教研室;2影像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通过应用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尸体标本构建新型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既可增加学生通过传统的解剖教学方法获得解剖知识,同时还能加强学生对基础解剖知识与临床CT影像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将来进行临床实践操作的信心。该教学模式具有向基础或临床实验教学推广的价值。

解剖学;CT;实验教学;标本

【DOI】: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506029

近年来,影像医学应用的拓展及高清晰度CT等先进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使用[1],要求医生必须对人体三维解剖结构深入理解,才能在血管导管、内镜或机器人手术、放射肿瘤学、术前3D模拟和3D影像引导的外科手术等影像临床应用上发挥作用。但是,现阶段影像医学专业教育尚有诸多不足之处[2]。大多数医学院校主要依靠临床见习教授学生CT使用和操作技能,而多数实习学生对于CT的理解就是显示出异常图像来,不能将CT图像与正常人体三维解剖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全面分析图像。

为此,我们首先对二年级影像专业本科生进行短期的集中影像CT培训及理论教学,然后在解剖实验课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应用CT对尸体标本进行扫描,上传相应数据,学生再利用呈现的CT图像在尸体旁边进行标本解剖,以此构建新型影像解剖学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获得了良好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牡丹江医学院2013级5年制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班1~4班学生,共124人,随机抽取两个班62人作为教改组,其余两个班62人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解剖学多媒体和标本教学。两组学生年龄及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参与这项研究的学生采取自愿原则,项目获牡丹江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和影像医学院支持。

1.2 教学方法

1.2.1 教改组选取解剖学胸部和腹部解剖课的各10个学时进行新教学模式实验,教改组在进行传统的解剖课程教学同时,由具有CT专门知识的教师对教改组进行短期集中的CT解剖知识的培训,合计4学时。教学内容包括CT基本原理、胸部和腹部正常CT解剖、解剖变异和CT操作技能,等。

解剖实验教学由20个实验学时组成。解剖实验前一周向所有学生发放实验课程资料,资料包括明确的CT观察目标,用于鉴别的人体结构以及该结构CT技术操作指导,等,学生可自行在课外时间查找相关文献资料。

实验课中首先由指导教师给学生演示薄层螺旋CT使用方法及相关扫描参数的设定,所有尸体标本相关结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扫描为CT图像,上传至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COM)软件,学生通过使用手持设备iPad平板中DICOM图像软件进行观察CT图像,并利用呈现的图像进行该尸体标本解剖,直接比较和对照CT图像和尸体解剖的三维结构,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人体三维结构和CT诊断学知识。

1.2.2 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的由影像解剖学教师应用PPT授课,结合断层标本进行讲解,适当加入一些临床实例。

1.3 教学效果的评估

1.3.1 调查问卷对教改组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评估教改组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及教学效果,包括:①是否对该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②课堂气氛活跃;③能引导基础理论与临床问题联系;④能增强对课堂内容理解;⑤有助于自主思考分析;⑥有利于临床思维训练;⑦有利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⑧有利于增加通过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方法所获得的解剖知识;⑨有利于识别解剖变异;⑩能够增加今后临床CT操作的信心;○11创新性影像解剖学教学模式可行;○12能够准确地在CT图像中识别胸腹部三维解剖结构;○13准确地回答关于CT基本原理;○14实验分配的时间是否足够;○15解剖学教研室的CT设备是否完善。

调查方式采用现场发放问卷,单独填写,当场收回。问卷调查对于学生在课程中成绩没有任何影响,在发放调查问卷之前均须获得学生口头同意,调查问卷的管理方式采用匿名方式,由一名不知情教师将所有问卷数据都输入到Excel数据库,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教学效果。

1.3.2 考试评估实验考核为常规胸、腹部标本指认,共50个标签,每答对1个2分;理论考核采用答卷方式,内容为胸腹部内容,分为单项选择、名词、填空、简答4种题型,合计100分,教改组与对照组实验及理论考核方法及题目一致。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教学效果评估

此次调查对教改组发出问卷62份,回收率100%。结果显示:学生对该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98.3%;96.7%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活跃;93.5%的学生表示能引导基础理论与临床问题联系;95.1%学生认为能增强对课堂内容理解;98.3%学生表明有助于自主思考;96.7%学生认为能引导基础理论与临床问题联系;93.5%学生认为有利于临床思维训练;91.9%学生认为有利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93.5%学生认为有利于增加通过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方法所获得的解剖知识;88.7%学生表明有利于识别解剖变异;90.3%学生认为能够增加今后临床CT操作的信心;88.7%学生认为创新性影像解剖学教学模式可行;87.1%学能够准确地在CT图像中识别胸腹部三维解剖结构;75.8%学生准确地回答关于CT基本原理;35.4%学生认为分配的时间足够;48.3%学生认为解剖学教研室的CT设备完善(如表1所示)。

表1 教改效果的问卷调查 n(%)

2.2 成绩对比

教改组实验成绩及理论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数量百分比分别为66.1%和69.7%,高于对照组(P<0.001),如表2所示。教改组实验成绩为(92.53 ±9.15),理论考试成绩(84.67±9.35),二者均高于对照组(P<0.001),如表3所示。

表2 教改组和对照组考试成绩人数比较

表3 教改组和对照组考试成绩

3 讨论

CT教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较为广泛,是一门交叉学科[3]。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影像医学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CT从简单的二维到三维、四维成像;从单纯的解剖形态学成像到功能、分子成像;从单独诊断到诊断与治疗并重;极大地拓宽了CT影像学的应用范畴。CT医学应用的拓展及日益增多的清晰度更高的CT仪器的使用对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目前,我国对本科医学生的影像学教学还十分薄弱,CT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2],其中表现突出的是实习学生对于CT的理解就是显示出异常图像来,而不能将图像与解剖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全面分析图像。基于CT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改革与完善其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日本Gunma大学和Kobe大学研究表明[3-5]基础CT原理和概念可以通过短期集中培训课程使学生得到很好的理解,CT能够成为传统的解剖教学理想的辅助工具。美国Arizona大学研究证实[6]将CT融入解剖实验课程能够被该校二年级医学生所接受。因此,我们设计解剖教学与CT诊断学结合的这种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了人体影像解剖结构的学习和理解。

通过CT影像与尸体解剖相结合,称为“解剖—CT—解剖”一体化的创新解剖教育方法,首先对学生进行短期的集中影像CT培训及理论教学,所有尸体标本都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扫描为CT图像,学生利用呈现的CT图像对尸体进行标本解剖,直接比较和对照CT图像和尸体解剖的三维结构。问卷调查评估显示,超过88%以上的学生对该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认为其课堂气氛活跃,能引导基础理论与临床联系,增强对课堂内容理解,有助于自主思考分析,有利于临床思维训练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增加通过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方法所获得的解剖知识,有利于识别解剖变异,能够增加今后临床CT操作的信心,认为创新性影像解剖学教学模式可行。通过考核成绩分析发现,教改组实验和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验证将CT应用于解剖学实验教学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与以往大多数国外研究结果相一致[7-9]。

综上所述,该研究构建的CT应用于解剖实验的教学模式既可增加学生通过传统的解剖教学方法所获得的解剖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基础解剖知识与影像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集中在分配时间不足,CT设备和技术人员的缺乏。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这些问题将得到充分的解决。因此,构建CT与解剖学整合教学模式对培养未来影像医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教学方法。

[1]Moscova M,Bryce DA,Sindhusake D,et al.Integration of medical imaging including ultrasound into a new clinical anatomy curriculum[J].Anat Sci Edu,2014,6(2):115-117

[2]刘丰春.影像解剖学教学及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2):7-10

[3]Bohl M,Francois W,Gest T.Self-guided clinical cases for medical students based on postmortem CT scans of cadavers[J].Clin Anat,2011,24(5):655-663

[4]Lufler RS,Zumwalt AC,Romney CA,et al.Incorporating radiology into medical gross anatomy:does the use of cadaver CT scans improve students'academic performance in anatomy[J].Anat Sci Edu,2010,3(2):56-63

[5]Oh CS,Kim J Y,Choe Y H.Learning of cross-sectional anatomy using clay models[J].Anat Sci Edu,2009,2(4):156-159

[6]Cook T,Hunt P,Hoppman R.Emergency medicine leads the way for training medical students in clinician-based ultrasound:a radical paradigm shift in patient imaging[J].Acad Emerg Med,2007,14(5):558-561

[7]McMenamin PG,Quayle MR,McHenry CR,et al.The production of anatomical teaching resources using three-dimensional(3D)printing technology[J].Anat Sci Edu,2014,7(6):479-486

[8]Turkoglu E,Seckin H,Gurer B,et al.The cadaveric perfusion and angiography as a teaching tool:imaging the intracranial vasculature in cadavers[J].J Neurol Surg B Skull Base,2014,75(6):435-444

[9]Kahrs LA,Labadie RF.Freely-available,true-color volume rendering software and cryohistology data sets for virtual exploration of the temporal bone anatomy[J].ORL J Otorhinolaryngol Relat Spec,2013,75(1):46-53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T scanning cadaver specimen in anato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Wang Ying1,Li Wenyuan1,Liu Xing1,Teng Chengyi1,Ma Yanwen1,Liu Yueguang1,Wang Yu21Department of Anatomy;2School of Imageology,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Mudanjiang 157011,China

Constructing the new mode of anato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by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CT)scanning of cadaver specimens can not only increase the knowledge acquired by students taught by the traditional anatomy teaching method but als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combine basic anatomical knowledge with clinical CT imageology knowledge,and thus increas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heir confidence in future clinical practice.This teaching mode is worth being applied to preclinical or clin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anatomy;CT;experiment teaching;specimen

G642.0

A

1004-5287(2015)06-0705-03

牡丹江医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005)

2015-05-22

王莹(1977-),男,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解剖教学改革研究。

李文媛(1980-),女,黑龙江伊春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解剖教学改革研究。

电话:18704535530;E-mail:yuanyuan19800413@163.com

猜你喜欢

改组解剖学标本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太极拳侧行步运动解剖学分析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列宁晚年著作《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的党内监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改组中央考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团治理的范例——一九五○年中国红十字会的协商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