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手术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
2015-12-22王翠香
王翠香 齐 慧 李 静
河南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 商丘 476000
颅脑手术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
王翠香 齐 慧 李 静
河南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 商丘 476000
目的 分析颅脑手术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便利抽取的200名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96.72±10.36)分,计算条目平均分后发现,得分最高的是“不明确性”,其次是“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和“复杂性”。家属的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分量表和消极应对分量表的条目平均分分别为(1.62±0.48)分、(1.86±0.82)分、(1.25±0.51)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复杂性维度和信息缺乏维度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结论 颅脑手术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较高,应对方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
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
疾病不确定感是个体对疾病的认知状态,是指缺乏判断与疾病有关事物的能力[1-2]。患者家属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会使其产生疾病不确定感,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除了影响自身心理健康外[3],会对患者积极心理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干扰疾病康复[4]。应对方式是个体为适应应激事件而采取的维持心理平衡、调节行为表现的方法,王宁等[5]对慢性病家属的调查显示,积极的应对方式可缓解其疾病不确定感。颅脑手术患者病情较重、手术风险较大,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探讨。本研究旨在对颅脑手术患者家属进行调查,明确其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提高颅脑手术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13-01—2014-12对我院颅脑手术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纳入标准:(1)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2)年龄≥18岁;(3)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4)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患者死亡或家属放弃治疗;(2)家属处于心、脑、肾等器官疾病急性发作期。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1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95.2%。200例患者家属均于患者颅脑手术后在ICU期间收集,其一般资料详见表1。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包括一般资料、Mishel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一般资料调查表是在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设计,包括患者家属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
Mishel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Parent's Perception Uncertainty Scale-Family Members,PPUS-FM)由Mishel[6]于1988年设计,用于评估亲属患病后家庭成员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包括31个条目,分为不明确性(13个条目)、复杂性(9个条目)、信息缺乏性(5个条目)和不可预测性(4个条目)四个维度,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总分为31~155分,分数越高说明疾病不确定感越强,当个体总分大于总分最高分的50%(75分)时,则被认为具有较高的疾病不确定感。台湾学者荘令史[7]于2006年将该量表翻译为中文版,内部一致性为0.9。内地学者崔洪艳[8]于2010年将其汉化为内地版,内部一致性为0.89。本研究采用崔洪艳翻译的PPUS-FM,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为0.86。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9]是自评问卷,评估个体的应对方式水平,共20个条目,包括积极应对(12个条目)和消极应对(8个条目)两部分,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0=不采用,3=经常采用),总量表、积极应对分量表、消极应对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分别为0.90、0.89、0.78。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0.82。
2 结果
2.1 家属的一般资料 200例颅脑手术患者中,因创伤性损伤手术62例,颅内肿瘤手术94例,颅内出血手术44例。200名患者家属的一般资料详见表1。
表1 家属的一般资料(n=200)
2.2 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情况 200名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31~135分,平均96.72±10.36分,“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性”和“不可预测性”等四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44.70±6.36、25.75±6.46、14.41±4.35、13.48±2.41,计算各维度的条目平均分(各维度总分除以各维度条目数),结果发现,得分最高的是“不明确性”,其次是“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和“复杂性”。计算各条目的平均分,得分最高和得分最低的5个条目以及所属维度详见表2。
表2 得分最高和得分最低的5个条目(±s)
表2 得分最高和得分最低的5个条目(±s)
项目得分 维度 排序我无法预测我家人的症状,一直在变 3.97±0.68 不明确性1我无法预测我的家人何时会发生什么 3.81±0.79 复杂性 2我能预测我家人的疾病将会持续多久 3.75±0.72 不可预测性 3我不知道何时才能自己照顾我的家人 3.69±0.63 不明确性 4我不知道在我的家人身上,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3.64±0.54 不明确性 5我清楚每一项治疗的目的 2.38±0.63 复杂性 27我不明白医护人员对我家人病情做出的解释 2.32±0.82 复杂性 28我明白医护人员向我解释的一切 2.26±0.83 复杂性 29医生和护士的说明很简单,我可以听得 2.19±0.74 复杂性 30我不知道我的家人出了什么毛病 2.15±0.84 信息缺乏31
2.3 家属应对方式情况 200名家属的应对方式总分为32.32±9.68,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分别为22.32±6.84、10.00±4.08,总分除以条目数计算条目平均分显示,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条目平均分分别为1.62±0.48、1.86±0.82、1.25±0.51。
2.4 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采用pearson相关的统计方法分析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复杂性维度和信息缺乏维度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见表3。
表3 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r,n=200)
3 讨论
3.1 家属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了200名不同原因需进行颅脑手术患者家属的资料,样本量较大,涵盖了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等各层次的家属,样本代表性较好,研究结果具有参考意义。
3.2 颅脑手术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较高 本研究中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平均分为(96.72±10.36)分,高于量表总分的50%(75分),高于恶性肿瘤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85.95±14.41)[10],说明颅脑手术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较高。疾病不确定感的四个维度中,“不明确性”和“不可预测性”是得分较高的两个维度,与刘洪娟等[11]研究结果一致,并且得分较高的前5个条目中有4个条目是属于“不明确性”和“不可预测性”维度,提示患者家属存在对疾病的不明确性以及对疾病发展过程、治疗结果和预后的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和“复杂性”维度的得分较低,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约半数患者(47%)为择期手术的患者,家属有时间对疾病进行初步了解,且约半数家属(46%)的文化程度在大专和本科及以上水平,能够运用网络等途径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疾病不确定感是个体的内在认知,通常来自于不明确疾病的症状、治疗和护理的复杂性、缺乏与疾病诊断和严重程度的相关知识、对疾病过程和预后的不可预测等4个方面。本研究中,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较高,会促使自身不良情绪的发生并降低生活质量[12],阻碍患者康复。提示护理人员应重点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弥补家属的信息缺乏,降低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帮助家属自身维持健康状态,从而有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
3.3 家属的应对方式有待提高 应对方式反映个体针对应激事件的应对行为,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缓解应激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加重应激反应[13]。本研究中,颅脑手术患者家属的积极应对得分高于消极应对得分,并且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常模(1.78±0.52),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常模(1.59±0.66),表明颅脑手术患者家属面对亲属的疾病应激时,能够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压力。但本研究中家属的应对方式总分和积极应对得分均低于千永日等[14]对慢性病家属的调查研究,说明颅脑手术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仍需要提高,护理人员应注重家属的积极心理体验,鼓励家属的心理表达,也可以开展相关干预措施,如示范日常照护项目(喂饭、翻身、擦浴、便器使用等),帮助家属提高照护能力和应对能力,使其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照护方法帮助患者康复。
3.4 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具有相关性 本研究发现,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以及四个维度均与其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复杂性”和“信息缺乏”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与杨依等[15]对冠性病家属和王宁等[5]对慢性病家属的研究结果相似。在疾病不确定感的四个维度中,“信息缺乏”与积极应对方式的相关系数较大,积极的应对方式会促使家属主动寻求疾病相关症状、治疗、护理和预后等相关知识,加强对疾病的认知,故其疾病不确定感较低。消极的应对方式会使家属倾向于悲观、失落、焦虑甚至抑郁等消极心理体验[16],不会主动寻求疾病相关知识,进而呈现较高的疾病不确定感。提示护理人员应重视家属的心理体验并提高其面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即从健康心理和照护能力两个方面关注家属,鼓励其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压力。
家属是患者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疾病康复过程,提示护理人员应注重患者家属的心理体验和照护能力,鼓励其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亲属疾病,以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
[1]Mishel MH,Braden CJ.Finding meaning:antecedents of uncertainly in illness[J].Nurs Res,1988,37(2):98-103.
[2]Mishel MH.Re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uncertainty in illness theory[J].Nurs Scholarship,1990,22(4):256-262.
[3]唐漫漫,张素霞,陈静,等.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0):3 713-3 715.
[4]马小娟,柴喜平.心理干预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家属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2,25(1):88-89.
[5]王宁,姜哲,崔洪艳,等.慢性病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19):67-69.
[6]Mishel MH.Uncertainty in illness[J].Image: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1988,20(4):225-231.
[7]荘令史.成人加护病房家属不确定感及需求重要性之探讨[D].台湾:中山医学火学,2006.
[8]崔洪艳.慢性病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延吉:延边人学,2010.
[9]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2-124.
[10]胡小艳,王清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3,25(3):184-186.
[11]刘洪娟,方汉萍,历春林,等.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的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报,2013,20(9B):69-71.
[12]夏骏丽,武露,吴伟东.危重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3):2 943-2 945.
[13]朱熊兆.健康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9.
[14]千永日,姜哲,崔敬爱.慢性病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1,9(11):2821-2 823.
[15]杨依,胡晓林,蒋晓莲.冠心病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及相关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6):6-8.
[16]王剑英.围手术期颅内肿瘤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新乡:新乡医学院,2012.
(收稿2014-07-06)
Investigation of disease uncertainty and coping style among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in brain surgery
Wang Cuixiang,Qi Hui,Li Ji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qiu,Shangqiu 476005,China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level of disease uncertainty and coping style among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in brain surgery,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Methods 200family memb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the parent's perception uncertainty scale-family members(PPUS-FM)and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PPUS-FM was 96.72±10.36.After calculating the average score of each item in the four dimensions,the highest score dimension was ambiguity,followed by unpredictability,lack of information and complexity.The average item score of coping style,active coping style dimension and negative coping style dimension was 1.62 ±0.48,1.86±0.82and 1.25±0.51,respectively.The disease uncertainty and each dimension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active coping style dimension.The dimensions of complexity and lack of information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negative coping style dimension.Conclusion The disease uncertainty of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in brain surgery is relatively higher.The coping style,especially active coping style dimension,is needed to be improved.Nursing stuff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and care ability of family members to help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Disease uncertainty;Coping style
R651.1+1
A
1673-5110(2015)10-0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