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5-12-22凡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泌尿外科梧州543002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武汉430000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源性泌尿外科膀胱

祝 丹 李 凡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泌尿外科 梧州 543002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 武汉 430000

物理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观察

祝 丹1)李 凡2)
1)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泌尿外科 梧州 543002 2)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 武汉 430000

目的 观察物理治疗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10—2014-10我院6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物理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物理治疗

神经源性膀胱多为糖尿病性神经性膀胱,是一种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排尿功能障碍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治疗中,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被视为一个长久的困扰[1-3]。本次研究选取2013-10—2014-10我院6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观察物理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10—2014-10我院6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2~80岁,平均(60.9±12.8)岁;病程1~15a,平均(10.9±5.8)a。试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8,平均(60.8±12.9)岁;病程1~12a,平均(10.5±5.5)a。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确诊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2)排除膀胱结石、外伤、肿瘤、前列腺增生等泌尿系统疾病引发的尿潴留;(3)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4)本研究得到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如糖尿病神经病变常规治疗,降血压、调血脂、控制血糖、控制饮食,并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排尿压腹以及维生素等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治疗:膀胱治疗仪治疗,2~3次/d,首次疗程为10d。选取LGT21000A型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指导患者平卧,确定膀胱位置后将4个电极片连接于导联线;于患者的脐与耻骨间膀胱顶部的下方贴上第1个电极片,在患者2~3cm处骶尾关节贴上颜色相同的另一电极片,于患者膀胱两侧壁的体表投影处贴上一对颜色相同的电极片;为确保最佳疗效,最佳参数的设置需结合患者的耐受量;小强度[输出脉冲波的强度,从小密度(每秒输出脉冲波的个数,16~75可变),0~99可变]起,逐渐加大参数,同时关注患者的感觉;患者的感觉刺激较强烈时,应放缓调节,直至为最大耐受量方可启动治疗键;最大耐受量要求患者的四点均存在麻痛感,每次治疗时间40min;嘱咐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不断做自主排尿动作。治疗严格遵从说明书,2组均应于治疗期间停止相关治疗。

1.3 疗效评价指标 于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治疗结果。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有效、无效3个等级,患者可正常排尿、临床症状均消失且B超提示膀胱内残余尿量较治疗前降低80%以上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B超提示膀胱内残余尿量较治疗前降低40%~60%为有效;临床症状和B超提示膀胱内残余尿量均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论

糖尿病性神经源性膀胱为患者长期高血糖引起支配尿道括约肌和膀胱逼尿肌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损伤,不仅降低了患者膀胱逼尿肌功能以及膀胱收缩功能,还可能造成残余尿的逐渐增多,进而出现一系列泌尿系统病变,为患者带来困扰[4-6]。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结合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肌的发病机制,临床多考虑中西医结合和物理治疗等辅助手段。

低频电子脉冲膀肌治疗仪的治疗原理为通过特定形式的电脉冲借助皮肤电极对人体的膀肌投影区产生刺激并进行治疗[7-8]。电生理研究提示,电流可通过皮肤和盆腔介导相关的支配神经,进而对一系列神经运动加以调节,有助于维持神经元间的动态平衡,从而直接激发效应器的功能并缓解相关临床症状[9-11]。动物实验提示,低频信号可刺激收缩逼尿肌收缩,因此对储尿功能和排尿功能均可显著改善,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12-15]。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有改进,表明膀胱治疗仪治疗的有效性,可考虑临床进一步推广。

[1]廖利民.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现状和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3):201-205.

[2]刘鹏.经腹壁膀胱术后物理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恢复自主排尿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3421-3423.

[3]Esteghamati A,Rashidi A,Nikfallah A,et al.Electric stimulation for neurogenic bladder sensory dysfunction[J].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2012,22(12):1 059-1 062.

[4]王志芳,郭海洋.截瘫病人膀臆术后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5):1 364-1 365.

[5]王元姣.经皮微创膀胱术在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及护理[J].浙江医学教育,2011,10(1):53-56.

[6]杨彩平.肠道膀肤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肤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2014,9(13):70-72.

[7]张雪培,蔡腾,魏金星,等.两种膀胧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胧比较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2,27(2):121-123.

[8]张翼鹏,张延.永久膀胱病人口松弛应对措施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4):431-432.

[9]Papatsoris AG,Varkarakis I,Dellis A,et al.Clinical Observation on neurogenic bladder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by surface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J].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2013,19(11):1-3.

[10]李华,滕茂蓉.依帕司他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 809;1 814.

[11]沈善林,孙丙华.膀胱途径治疗经尿道难处理的膀胱结石36例[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7):740-741.

[12]戴长军,李强,龚霞玲,等.肾镜下超声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65例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9):41-42.

[13]刘磊,刘墨.经膀胱途径治疗膀胱结石17例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2):66.

[14]方亮,李炯明,刘建和,等.微通道经皮膀胱取石术治疗小儿膀胱结石(附16例报告)[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2):1 191-1 192.

(收稿2014-08-18)

R694+.5

B

1673-5110(2015)11-0128-02

物理治疗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考虑合理范围内加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源性泌尿外科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膀胱镜的功与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简介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