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上皮细胞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
2015-12-22陆建勋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百色533000
陆建勋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 百色 533000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上皮细胞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
陆建勋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 百色 533000
目的 总结神经上皮细胞肿瘤相关流行病学资料,为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2009-02-08—2012-12-27于我院神经外科进行神经上皮细胞肿瘤治疗的患者368例。对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患病时间、职业、原发症状、病发部位、病理诊断、分级及主要症状等资料。结果 接受调查的368患者中,男221例,女147例,发病年龄0.5~73岁。肿瘤的病理诊断:星形胶质细胞肿瘤192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103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33例,其他40例,可见胶质细胞肿瘤最为多见,其中又以星形胶质细胞最多。同时可见神经上皮肿瘤的构成比,好发部位与患者的年龄相关。且首发症状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后期症状主要与不同肿瘤病发部位及病理特点有关。结论 神经上皮细胞肿瘤常见类型为胶质瘤,以星形胶质瘤最多。关于肿瘤类型的构成比,肿瘤的好发部位及病理类型等均与患者的年龄有关。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上皮细胞肿瘤;病理类型;流行病学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主要是神经上皮细胞起源[1],可划分为两大类:胶质瘤(来源于神经系统间质细胞),以及来源于神经系统实质细胞的肿瘤[2]。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程度逐渐加深,但仍存在一定缺陷[3],现将相关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02-08—2012-12-27我院神经外科368例神经上皮细胞肿瘤患者,均行神经外科手术,并接受病理检查确诊,确定病理类型及分级。368例患者男221例(60.05%),女147例(39.95%),男女比例为1.5∶1。年龄0.5~73岁,平均(43.85±12.85)岁。病理切片诊断发现,368例患者中最多的是星形胶质细胞瘤,192例(52.17%),少突胶质细胞瘤次之,103例(27.99%),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和松果体区瘤分别有33例(8.97%),15例(4.08%),14例(3.80%)和11例(2.99%)。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首发症状、肿瘤原发部位、WHO病理分级以及病理诊断类型等,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与肿瘤病理类型的关系 不同病理类型的神经上皮细胞肿瘤的性别分布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星形胶质细胞瘤、松果体区肿瘤和髓母细胞瘤的男性患者比例较女性高。少突胶质细胞瘤、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室管膜瘤和脉络丛肿瘤中,女性比例分布较男性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年龄与肿瘤病理类型的关系 各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神经上皮细胞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布存在差异。其中20~60岁时神经上皮细胞肿瘤多发,尤其多发于40~60岁。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则较少。而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病理类型分布也存在差异。20岁以下患者中髓母细胞瘤多发,40~60岁患者中星形胶质细胞瘤多发,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
2.3 年龄与肿瘤病理级别的关系 ≤20岁患者中,病理分级Ⅰ级的构成比最高;21~60岁中,患者肿瘤的病理级别主要为Ⅱ和Ⅲ级;>60岁的患者中,Ⅳ级的构成比最大。说明患者肿瘤级别的高低与年龄存在关系。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星形胶质细胞瘤病理级别分布 [n(%)]
2.4 不同病理类型神经上皮肿瘤的首发症状 所有神经上皮细胞瘤的最常见首发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等颅内高压症状,多发于髓母细胞瘤和松果体细胞瘤等,分别为12例(80%)和11例(100%)。可能还存在视力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和共济失调等首发症状。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癫痫的发生率仅次于颅高压症状,分别为65例(63.11%)和73例(70.87%)。统计发现星形胶质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中癫痫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分析其不同级别的癫痫发生构成比,各个级别中2种肿瘤的癫痫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2种肿瘤的癫痫多发于病理级别Ⅱ级时,分别57例(66.28%)和41例(63.08%)。见表2。
表2 2种常见胶质细胞瘤不同级别的癫痫发生率 [n(%)]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胶质瘤占比最多,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少突星形胶质细胞肿瘤以及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在神经上皮细胞肿瘤中约占80%[4]。以往研究发现,性别差异对于颅内原发肿瘤有一定影响,尤其突显在青春期[5]。而本次研究中,中枢神经系统上皮来源肿瘤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除性别外,年龄也是影响肿瘤发病的因素之一[6]。随着年龄的增大,胶质瘤恶化趋势增大[7]。虽无系统的机制解释这个现象,但一般认为与老年人抗氧化能力低,修复能力降低有关[8]。此外,相对于成年患者,儿童患者神经上皮细胞肿瘤幕下发生率明显高[9]。不同类型的肿瘤发生部位也多变,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等易出现在幕下,如胶质细胞肿瘤,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可以看到,多发于30~60岁,好发于幕上、颞叶和额叶等部位。其中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发病率最多见,少突星形胶质细胞肿瘤次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随后[10]。
本次研究发现,所有神经上皮细胞肿瘤常见的首发症状均为颅内压升高症状[11],如恶心、呕吐、头痛等。首发症状相同,但发生率不同[12]。鉴于不同肿瘤的生长速度各有差异,颅内压升高现象发生情况亦各有差异。其中可见松果体细胞瘤[13]、髓母细胞瘤发生率最高。其余症状的出现,如视力障碍、肢体功能协调障碍、共济失调等,主要取决于肿瘤发生部位以及压迫位置的不同[14],如胶质母细胞瘤,常见的症状有记忆力衰退。癫痫为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而在脑肿瘤疾病中,癫痫属于常见症状,且一般为难治性癫痫。一般认为与肿瘤直接刺激、血流改变以及压迫症状有关。
综上,神经上皮细胞肿瘤类型多变,且不同的类型生物学特性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更为详细的流行病学研究,帮助临床工作的进行。但其鉴别诊断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更为准确的诊断方法,区分肿瘤的病理分级与病理类型[5]。
[1]于士柱,孙翠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学的十年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0,10(1):137-141.
[2]朱涛,余云湖,张大建,等.468例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1):8-12.
[3]李俊芝,马遇庆,张巍,等.1629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6):1 910-1 913.
[4]周春辉,郝卓芳,廖德贵,等.颅内胶质母细胞瘤51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9,25(4):382-386.
[5]Darefsky AS,Dubrow R.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adult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 of the brain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J].Cancer Causes Control,2009,20(9):1 593-1 604.
[6]李亮亮,王建祯.脑胶质瘤超选择动脉化疗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4,54(2):103-105.
[7]何佳,李文良,谷峰,等.水通道蛋白1与胶质瘤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4,41(5):341-344.
[8]余振华,朱顺叶,徐桂兴,等.少突胶质细胞肿瘤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32(2):159-161.
[9]张玉琪,薛超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0,10(5):521-523.
[10]隋海娟,金英,潘月星,等.吡格列酮对脂多糖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26(9):1 226-1 230.
[11]王乃峰.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5):87-88.
[12]张建文,吴敬波.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颅外转移状况[J].肿瘤防治研究,2012,39(2):238-240.
[13]蔡颖,印洪林,陆珍凤,等.松果体细胞瘤8例临床病理特征[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9,25(5):473-476.
[14]于福华,陈旨娟,杨卫东,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14):6 231-6 235.
[15]Chen WX,Lou HY,Zhang HP,et al.Grade classification of neuroepithelial tumors using high-resolution magic-angle spinning 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nd pattern recognition[J].Sci China Life Sci,2011,54(7):606-616.
(收稿2014-07-26)
R739.4
A
1673-5110(2015)11-00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