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宁 累并快乐着的“喜儿”

2015-12-21董颖

中华儿女 2015年19期
关键词:万山红喜儿白毛女

董颖

歌剧《白毛女》是今年文化部牵头重拍的一项重大文艺工程,“80后”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蒋宁,因担纲这部戏的女一号“喜儿”而备受各方关注。

采访当日,记者在中国歌剧舞剧院一层等蒋宁,门口出出进进都是漂亮的艺术女孩。当装束简单、扎个马尾的蒋宁出现时,并不打眼,但是随着采访的深入,这个笑起来眼睛闪着光,心无旁骛、恬静淡然的女孩让记者觉得——没错,她就是“喜儿”,“喜儿”就是她。

“说真的,一年前我真不敢相信国家这么重大的一个剧目会让我来演。”26岁的蒋宁说话时将“这么”咬得很重,再加上丰富的表情,活脱脱一个还没长大的小姑娘。声音清甜的蒋宁从小就表现出在音乐方面的极高悟性,一步步从农村走出来到今天担当大任,靠的是天赋,更是努力。

蒋宁出生于河南省西平县,家里没人从事艺术但都是文艺爱好者。3岁那年,父亲从外地出差回来带了两盒儿歌磁带,得到这份礼物的蒋宁异常高兴,饶有兴趣地一遍又一遍反复听,直到磁带中的每一首歌都会唱。对于红歌,蒋宁可称得上是“老手”了,不到3岁就跟着大伯学唱《红梅赞》,虽然那时候她对于这首歌传达的意思懵懵懂懂,但这并不妨碍她的哼唱,家人也都夸奖小蒋宁唱得确实不错。

女儿对音乐的这种天赋,得到父母以及家人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时候,当时蒋宁只有16岁,之前没受过任何专业培训,家人竭力帮她创造学习的环境,支持她到北京试一试。

“真是无知者无畏,那时候年纪也小,就觉得穿军装挺神气,报考了军艺。”如今回想当年的“壮举”,蒋宁颇感后怕,一个连五线谱都不识的小姑娘,考试前三个月,住在北京的地下室,从视唱练耳、乐理、形体、台词到所有的基础课、包括唱,全部从零学起,累得生病发高烧,喝口水都想吐。“都是自己逼自己。”

在音乐知识从零到大学的跨跃上,乐理知识还算好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靠多做点题还能有所进步。而视唱练耳就完全摸不着了,它就是时间的积累,蒋宁每天练几个小时,“都崩溃了,头发一把一把地掉,爸爸来看我,带我去海淀医院,从头到脚,包括CT、耳鼻喉,所有的都检查了,什么毛病都没有,就是压力大,考完试回到家一周就啥事都没有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一股拼劲,蒋宁如愿以偿,穿上了绿色军装,成为2005年军艺的8名民歌新生之一。

因为觉得自己底子差,蒋宁学习特别刻苦,第一年就拿了一等奖学金,此后每年都是文化和专业课双奖学金,并连续四年获得学院“优秀学员”称号。

毕业时,蒋宁面临两个选择,去京外一家同学们都很羡慕、条件待遇优厚的文艺单位,或是留在北京从零开始打拼。导师万山红建议,如果真的爱艺术,那么还是留北京,去外地虽然生活会很安逸,但是艺术上要想有所作为就会受限。这次,蒋宁再次勇敢地选择了“北漂”。

“唱歌剧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感,所有的情感表达都在里面,更痛快。”蒋宁这样表达对歌剧的无比热爱,“唱歌也表达感情,3分钟就表达清楚了,但是歌剧两三个小时下来更痛快,像演话剧的演员就喜欢舞台一样。”

目前,《白毛女》剧组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已经进入了联排阶段,早上9点半到晚上10点,全天连轴转,3个小时的大戏,基本是上午、下午、晚上各一遍。“声乐是我们的专业,没的说,其实排练最大的挑战是体力,必须有一个好身体,不能减肥追求骨感,我经常开玩笑说排《白毛女》这一年快练成运动员了。”蒋宁笑着说。演出的时候,观众看到“喜儿”在台上跑,其实不在台上的时候更忙活,“我们下场换服装,基本是从台下飞奔到后台,一边跑一边换,是个体力活。”

能有扮演“喜儿”的机会对蒋宁来说既是天大的惊喜,又是长期努力的结果,所谓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那么这么多年来蒋宁就是为这一天准备的。

蒋宁是歌剧舞剧院演剧目的主要演员里年龄最小的,但是算起来到剧院时间也不短了,平时经常参加音乐会、交响乐团、民乐团的演出,包括下乡慰问,高雅艺术进校园等。2013年,剧院编排剧目《苏武》,蒋宁在C组,也就是学习组,即合不了乐、上不了台,永远在台下坐着的那种。但是蒋宁特别珍惜这个机会,每天排练早早就来了,坐在下面跟前辈们学习,把唱词和动作在心里磨了又磨。大家走了之后,蒋宁就在那走一走,心里过过戏。

正式演出的那天在保利剧院,有一个带妆联排的机会,要对光、合乐队,跟正式演出一样,只是没有观众。领导、专家、前辈们都在,考虑到不能让演出组太累影响晚上的效果,建议让蒋宁替走一遍,“她从来没有走过啊”,很多人都担心。没想到,连服装都没有的蒋宁穿着别人的衣服将整部戏完完整整地走了下来,所有的对光、站的位置、合乐队、对手戏,动作和唱,一切的一切没有任何差错,而且比较完整地演绎出来了。这次联排之后,领导什么话也没说,到了2014年年初,领导找到蒋宁说,你准备一下吧,要排《白毛女》。

“学习对一个年轻演员来说比自己上台还重要,看的过程中更清楚问题在哪。”蒋宁说,现在自己也把每天排练的东西录下来,带回家再看,就知道哪儿对哪儿不对,哪儿好哪儿不好。“因为你在台上演,看不到自己是什么样的。有的时候让别人看也不可能那么细致,所以录下来,每个动作都记得清,更客观地看自己。”

从开始觉得不可思议到现在把全部身心投入戏中,《白毛女》在蒋宁和很多人心中都是一座里程碑,“新创作的歌剧我演什么样都可以。但《白毛女》是中国第一部歌剧,太经典了,那么多前辈们的经典‘喜儿’摆在那儿,王昆老师、郭兰英老师、彭丽媛老师、万山红老师,一代一代‘喜儿’演下来,都是经典,学无止境。”

一年多来,蒋宁一直在反复看带子,学习前辈们的唱腔,郭兰英还亲自一对一、手把手地传帮带足有半个多月时间,彭丽媛也很关注这部剧目,从演戏到做人,一直在关心这批新的接班人。

一方面,几位主演在“拼命尽力地学”,另一方面,蒋宁也想在传承的基础上以现代人的理解反映“喜儿”对封建旧势力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我想领导选我这个‘80后’可能也有这方面考虑,传承为基础,虽然演绎的是以前的事,但是和现在还是息息相关的。”蒋宁认为,“喜儿”这种不畏权势不畏恶势力的抗争,是一种活出女性自我的精神,象征独立和自我,对现在年轻人也有启迪意义。“现在有些年轻人对权贵向往攀附,甚至会有‘喜儿’为什么不嫁给黄世仁的疑问?我们希望用我们的行动传达给大家,传递一种中国女性自立自强的精神,不能为金钱权势屈服。”

今年是纪念《白毛女》首演70周年,中国歌剧舞剧院的这部大戏已经30年没有登上舞台了,之前还是1985年彭丽媛老师和万山红老师饰演的版本。新的《白毛女》剧组除了黄母和赵大叔,其他都是“80后”演员。“我们年轻,需要学习的地方比较多,各方面专家的意见我们都揉在一起吸收。”蒋宁说,“我们从上到下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不辜负领导和老师的厚爱、期望,就心满意足了。”

每天忙忙碌碌地排练、彩排、录音,是蒋宁觉得最快乐的生活,“现在老师还在家等着我呢,要给我上课。”在蒋宁的心中,这位亦师亦母的老师便是上一代“喜儿”的扮演者万山红。从16岁离开家到军艺,从小姑娘到新一代“喜儿”,蒋宁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言传身教,“我的艺术一直比较顺利,就是因为有老师指导,有老师呵护,没走什么弯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万山红告诉蒋宁:“要把精力和时间放在业务上面,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万山红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她觉得艺术家就应该活得简单纯粹一些。搞艺术是孤独的,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耐得住寂寞。”所以蒋宁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琴房,排练厅,“要做的案头工作太多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忙活别的。歌剧,是容不得你掺一点假的。”

在文艺圈这样一个花花世界里,蒋宁淳朴得像个局外人,老师说她是个长不大的傻丫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家都知道,不是这样的人也不能让你演‘喜儿’。”蒋宁呵呵笑着,眼睛弯成月牙,“要不然上了台也不对,人家专家一看,你的形象、内心、感觉都不对,你不是‘喜儿’。”

蒋宁说,感谢老师给我教导教诲,并且一直拿“小鞭子”抽着,不许爱慕虚荣、不许攀比、不许走捷径。“一年前想都不敢想,国家这么重要的一个任务会落在自己身上,现在想想这些事情,很幸福很幸运也很感恩。回头想想老师的苦心,再想想老师说的‘耐得住寂寞’,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是有可能是十年、二十年,就是踏踏实实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蒋宁说,“自己活自己的,不跟别人比,穷点累点都没啥,活得安心开心就行。反正不管干哪一行,到最后比的都是你的执著坚持,人品人格。”

猜你喜欢

万山红喜儿白毛女
刘国辉
又见木棉花
憨福
吕大郎还金逢骨肉
“白毛女”姐姐
白毛女(第一幕节选)
王良实
《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
河北博物院上演“白毛女”
《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