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兵头将尾话姚林

2015-12-21

中华儿女 2015年19期
关键词:新兵

辽宁边防总队大连边防检查站三期士官姚林常说:带兵人是新兵的“模子”,新兵是带兵人的“镜子”。带兵人不仅是新兵的领导,而且是他们的向导、老师、兄长。带兵人自己身子正了,才有底气要求新兵站直;带兵人自己没有“痼癖动作”,才有资格教新兵行得正、坐得端。身教胜于言教,姚林正是靠着这股信念,使新兵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学到带兵人的优良品质,进而养成良好习惯。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以及征兵体制的变化,新兵的特征发生了根本变化,如个人意识严重,入伍前经历复杂,思维方式开放等。作为带兵人,如何高标准完成一名新兵向合格战士的转变,辽宁省公安边防总队大连边防检查站监护一中队代理排长姚林,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实现“强军梦”的合格答卷。

“立正——”随着姚林一声响亮的口令,新兵们精神振作。那一节课,姚林不着上衣地讲授了40分钟的正步走要领,每一次摆臂是手臂上哪一块肌肉在用力,姚林让新兵在自己身上看得一清二楚——这可是寒冬腊月!新兵虽然穿着厚厚的冬装,但姚林看得出,他们没有一个偷懒,没有一个做错。

怎么才能让新兵体会到“做军人要无条件服从”,怎么才能让他们领略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姚林的举动,不仅仅是为了纠正新兵们的错误动作,更让他们认识了什么是军魂!

针对部分新兵的娇生惯养,姚林带领教官陪同他们在大雨中练习军姿。而他整整3个小时矗立在大雨中的身影,震撼了全体新兵。他说:“我们同样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相信我可以做到的,你们也能做到。因为,我们挺立的就是尊严,踩在脚下的就是战场!”

打铁还得自身硬。姚林1986年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鸡东县,2003年12月入伍,2004年3月,分配到大连边防检查站监护大队五中队,由于工作突出,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一次二等功;在擒敌科目会操中,连续多年多次为中队摘得桂冠;多次被评为优秀带兵人、优秀教员和带兵模范。

2013年8月19日,辽宁省公安厅发出抗洪抢险紧急动员令。8月20日凌晨5点,正在总队训练基地集训的200名参训骨干,挑起了赴清原抢险救援的重担。

“我老母亲被反锁在了家中,老人有老年痴呆,求求你们帮我解救一下吧!”8月21日6点,抢险队正在清淤时,居民孙福来求助。可是,没有梯子怎么上二楼?抢险队临时代理班长姚林主动请缨,只见他一个箭步飞身跃上窗台,一下子抠住了二楼窗台,左手拉开窗户,右手用力一撑,“嗖”地跃上了二楼,一躬身钻进了屋内。当姚林打开房门后,孙福来的母亲正端坐在椅子上,对姚林从窗户进屋没有任何反应。旋即,官兵们一起将老人抬了出来。

训练场是姚林的舞台,是他心中最神圣的地方。在训练场外,还有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谈话室,更像一个神奇的魔方,姚林让一个个新兵从那里走向海阔天空。

姚林把智慧全都赋予新兵管理之中。从2012年姚林任新训队代理排长开始,他就要求新兵都蹲在地上用抹布擦地。对此,有人不解:“现在什么好的拖布没有啊?用抹布多累,还浪费时间!”但姚林就是要让士兵“弯得下腰、低得起头、跪得下地”,他说,勤劳能让人清醒。

2013年,姚林又一次接受训练新兵任务。秋雨刚过,早操后的空气凉爽宜人。却见炊事班长火急火燎地找到班长,一脸委屈地告诉他,又发现新兵往泔水桶里扔馒头。这事报到了姚林那里,姚林的眉头拧成了疙瘩。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天晚点名时,姚林让全体新兵对着泔水桶背诵古诗《锄禾》。背诵完了,一时俱寂。突然,姚林弯下腰把手伸进冰凉的泔水桶,接连捞出20多个沾满剩饭剩菜的馒头,一时间,所有人目瞪口呆。而姚琳,像是没看到馒头上的泔水一般,几口便将馒头吃下肚。当他伸手去拿第二个馒头时,身边的班长和新兵们不约而同地过来抢。

面对这一幕,很多新兵都哭了。姚林虽然至始至终没有批评一句,但新兵的内心经受了洗礼,从此再没有浪费现象发生。在姚林看来,一味指责犯错误的新兵,容易产生反作用。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带兵者的身体力行。在新训过程中,要从思想管控上严起来,从作风细节上严起来,并做到严之有据,严之有度,严之有理。带兵者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才能取得从严带兵的效果。

带兵往往是带一种感情,受训者和施训者之间的沟通交往会产生心里上的默契、依赖和信任。姚林在带新兵的过程中,像兄弟一样去关心、爱护新战士,从而让新兵感受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更好地融入、适应了部队生活。

新兵张川家境贫寒,心理负担重,每天郁郁寡欢。为了让他安心服役,姚林便悄悄地往他家里寄钱,还组织战士给张川父母写表扬信。张川得知后,一夜没有合眼。不久,大家发现他性格开朗了很多,工作上更是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姚林认为,不管张川的军旅生涯能走多远,一个阳光向上的儿子,才是父母最大的财富。

新兵缪黎明是个大孩子。被子叠不好,姚林就反反复复教;晚上不敢去海港执勤,姚林就陪他。

有一次,姚林送缪黎明上岗,偶然遭遇了强台风。黑黢黢的海港里危机四伏,身后就是茫茫大海。为了防备被大风刮落海里,姚林帮缪黎明解下腰带,让他抱住船上固定的杠子,再用腰带把身体和杠子绑在一起……

正是在那天晚上,看到姚林为了自己差点掉进海里,缪黎明内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也正是那次海边死里逃生的磨砺,让缪黎明从此临危不乱、从容不惊,晚上能够独自去港里执勤了。随后,按照姚林的要求,缪黎明每天晚上还坚持做200个俯卧撑,一个月后,在大队会操时,他1分钟做了120个,成为队里知名的“俯卧撑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若问姚林为什么对军营爱之深切,因为是部队给了他家的温暖,战友给了他家的亲情。

2007年第一次带兵,姚林心里那个高兴啊!那天,姚林领着两个“弟兄”回到班里。屋外,西北风呼呼地叫着。姚林先是倒了两杯开水,让新兵暖暖手再喝,又和他们聊起了家常。说着,姚林摸了摸新兵的脸蛋,凉凉的,眼里不觉湿了……

在姚林3岁时,父母离异,寂寞孤苦的童年是他最初的回忆。是父亲战友的军营中和校园,让他体验到了集体生活的快乐。从踏入军营的那一刻起,他就找到了家,觉得“军营就像自己每天都要吃饱饭、喝够水一样,是生命延续的助推器,是向前奋斗的能量。”他喜欢部队,喜欢战友,喜欢这样的生活。

10名新兵到齐的那天夜晚,姚林兴奋得不能入睡。想起几位新兵的鞋子还不合适,他就对着姓名和鞋号相互调换了一下,然后,坐在一旁为他们一一穿鞋带。第二天起床后,新兵们穿好衣服和鞋子整齐地站着,一见姚林从屋外回来,齐刷刷地鞠了一躬,大声说:“谢谢班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姚林的言传身教下,全班在新兵连各项评比检查中,成绩一直保持优秀。秉承着科技练兵、文明带兵、精心育兵、悉心知兵、关心爱兵的带兵理念,姚林在8年的带兵之路上,把自己的阅历、体验、情感洒向每一位新兵。

一位新兵腿伤深夜犯了,姚林急忙把他背到医务室,而后又去了多家医院。半夜回来,见他痛得满头是汗,姚林打来热水给他擦身子,用毛巾放在后背吸汗。可是,他仍睡不着,一直叫着:“疼、疼,班长我疼……”姚林就守在床边,给他讲故事、说笑话,慢慢地,新兵睡着了。凌晨4点,新兵想起来上厕所,一睁眼看到姚林趴睡在床头,眼泪止不住流下来……

在带兵实践中,针对新兵文化程度较高、见多识广、思想活跃的特点,姚林探索形成了寓教于乐、深度融入、潜移默化、情感慰藉、文化滋养的育人思路,使思想工作如滴灌一般,浸润滋养着官兵的心灵。

姚林认为,带兵人首先要融入士兵,而融入的最好办法就是和战士玩到一起、干在一处、打成一片。这样,部队才能士气高,凝聚力强。

去年冬天,眼看着2015年元旦临近了,姚林偷偷买了很多袋糖,并在每个袋子里面放进了他写给新兵的新年祝福语。

正当他将糖果放进新兵鞋子里的时候,姚琳的指尖却被冰了一下。再摸,其他鞋子也都是又湿又冷。大冬天的,每天穿着这样的鞋子训练,身体怎么受得了?姚林想到一个好地方——锅炉房,可锅炉房离宿舍比较远,大头鞋又大又重。于是,他蹑手蹑脚地分3趟才把班里新兵的鞋子都搬了过去。贴近锅炉太远怕烤不干,靠近了又怕烤焦,索性,姚林就蹲在锅炉旁边守着,不停翻转着位置换着烤……

姚林是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人,他一直期盼着更宽阔的舞台、一场更激烈的战争。因为,他至始至终都在带领兵们以练为战。他将一如既往地把培育士兵当作事业,将战士们一个一个送往成才的彼岸。

“虽然我无法决定自己军旅生涯的长度,但是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充实和拓展自己军旅生涯的宽度。在和平年代,新训就是我的战场。我愿意上战场,正如我相信自己就像组织信任我一样!”姚林说,“我爱军营,爱我的军装,爱曾经和我一起奋斗过的战友们。无论你们身在何处,请记住,我们骨子里永远流淌着军人的血!”

猜你喜欢

新兵
河北省隆化县新兵出征仪式在董存瑞烈士陵园举行
立正!新兵们
白纸有情
该枪毙哪一个
开心炸弹
新兵跳伞
劣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