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二妮 陕北飞出的“百灵鸟”

2015-12-21杜玉

中华儿女 2015年19期
关键词:喜儿白毛女百灵鸟

杜玉

她是从小就跟随乡里艺术团演出的小女孩,从1999年到2006年间捧回了十几个民族唱法的奖杯,并获得多个荣誉称号;她是2007年CCTV《星光大道》中令人瞩目的选手,成功打进年度决赛,并最终获得“无冕之王”称号。

很少人想到,她后来成为了《白毛女》歌剧第一代“喜儿”扮演者王昆老师的徒弟,并被力荐出演新一代“喜儿”。她就是那个从陕北走出的“百灵鸟”,带给我们许多动听音乐的——王二妮。

王二妮谈起拜著名艺术家王昆为师的经历,一再重复着一句话:“我觉得这是缘分。”

2007年参加比赛来到北京的王二妮,2008年开始筹备推出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当时里面有一首陕北民歌《翻身道情》挺难唱,我想去请教王昆老师。刚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有一位导演给我打电话说王昆老师要找我,我感觉这挺有缘分。”

就这样,王二妮去王昆家拜访。“去了以后才知道,2009年王老师要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王昆从艺70周年师生音乐会》,她要找非常有特点的歌手,就找到了我。”从这以后,王二妮就时不时地跑到王昆家,希望能多跟她学到一些东西。有一次,王二妮问王昆老师是否愿意收自己为学生。王昆坐在沙发上,慈祥地对她说,我当然愿意啊。“那时候,我挺高兴的,感觉王老师挺喜欢我。”

在2010年王二妮新专辑发布会上,她正式拜王昆为师。“我没想到,王老师还给我准备了两件礼物:一件是她穿过的演出服,粗布白底碎花蓝上衣;还有二尺红头绳,她上台的时候就把这两样东西送给我了。第一件衣服,她说是希望我能够永远保持自己的这种乡土气息,也希望有朝一日我能演歌剧《白毛女》中‘喜儿’这个角色。”淳朴的王二妮此时并不知道,王昆老师一直在筹备2011年7月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歌剧《白毛女》,她的形象、气质正符合王昆老师一直寻找的出演新一代“喜儿”这一角色。

当得知要自己要出演《白毛女》中的“喜儿”,王二妮心中除了激动,还有些许的不自信。“我这个人内心有时候是很不自信的,虽然觉得挺高兴,但同时也感觉到有压力。”

在王二妮看来,歌剧是塔尖上的艺术,对演员有很高的要求,要有表演功底和各方面的素质,而《白毛女》又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能流传到现在,也是经过多少打磨。前辈演员当初也是演过多少场、经过多少修改,留到现在是特别经典的一部歌剧。虽说经典不可复制,但因为这是经典,首先得考虑的还是还原经典,这是最大的一个追求。”

一部歌剧从排演到演出,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要还原一部经典作品,需要更多人的努力。“我们表演的时候一字一句都是王老师纠正过的,包括眼神、表情,她都帮我们抠,做得过了也不行。其实刚开始完全是还原,希望可以尽可能演出他们当年的‘喜儿’那种感觉。”为了演好“喜儿”这个角色,王二妮在学演唱、表演技术的同时,还不断地去揣摩舞台上的感觉,“除了形象吻合,表演、声音条件等硬件条件达到之后,最主要的是这个人物要入戏。后来我已经完全入戏了,我觉得‘喜儿’就是我,我就是‘喜儿’,我去外地演出,坐在飞机上我都在默戏,自己完全在人物状态中。在飞机上默戏的时候自己会流眼泪,就是那样一种状态。”

王二妮坦言,演出歌剧不容易,它是需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投入去做的事情,不是三天两天就能速成的一个东西,其中有许多的困难要靠自己克服。“王老师选上我的时候,最主要是看中我的形象和‘喜儿’的形象特别吻合。又因为它是民族歌剧,我从几岁开始就唱民歌,《白毛女》又是在延安鲁艺创作的,里面有很多陕北的音乐元素。我唱的歌也是那个味道,这点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最主要的是普通话,我来北京以后,说话一直带有陕北味儿,唱陕北民歌是没有问题,但王老师说,要想演好《白毛女》就需要说好普通话,因为它的唱段最后的归韵、韵味儿是和陕北话不一样的。”在那时,王二妮也有过挣扎,学习普通话无疑是艰难的过程。面对大家一次次并无恶意的玩笑,使得刚到北京的王二妮甚至不太敢张口说话。

这样的困难并未使这个坚强的小女孩却步,在王昆的帮助和鼓励下,王二妮努力克服自己的害羞,向剧组的每一个人学习、请教。“在排演《白毛女》的那段时间,只要我跟王老师在一起,一张口说话,她就让我停。我问怎么了,她就让我重新说,因为咬字什么不对,而且平时说话她都让我用普通话说。”到后来排练《白毛女》的时候,因为道白中的“爹”字使用最多,而她就是无法咬对那个字的读音,她就天天练。“我估计那个字练了上千遍吧,那时候见了谁都叫爹,剧组的人都拿我开玩笑,我叫了他们就回答。这也是一段挺有意思的经历,语言这方面最主要还是得多练啦。剧组里的人都说的比我标准,我就请教他们,王老师也帮我纠正。”

《白毛女》从排练到演出一年多的时间,王二妮要克服的困难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还有心理上的难关。“《白毛女》想要演好真的是很难,刚开始王老师就说我演第一幕、第二幕是最适合的,因为那时的‘喜儿’十七八岁,很小,是天真无邪、淳朴单纯的一个女孩子。那种感觉要是故意做戏很可能不像,但本身就是那样一种状态就比较自然了。但是到了第三、第四幕,对我来说是困难的,喜儿变成白发之后,唱段上变得特别有张力,在表演上是很大挑战。所以一个演员从第一幕演到最后,各方面都是挑战,也同时是很大的提升。”

王二妮讲自己一开始并不能完全放开而投入到角色当中去,这使得王昆老师也特别着急。但她凭借自己的隐忍和坚持,最终克服了自己心理上的难关。“有一次汇报演出,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就完全投入到那个剧情里面,哭的感觉自己就是‘喜儿’,自己的爹爹去世了那样。当时真的是嚎啕大哭,演得很投入,甚至到后来喜儿被卖到黄家之后,哭爹那段,就哭得演不下去了,感觉突破了自己心里那一关,完全投入到了自己的角色。演完现场所有的合唱团,他们都大吃一惊,这才知道原来我排练的时候自己都没放开。”

在进步欣喜的同时,王昆也教导王二妮要不断地揣摩,怎样更好地演出这个角色。“王老师也觉得我那天进步很大,挺高兴。但她也给我提出了,刚开始演戏可能是投入不到角色里,放不开。到后来完全投入情感以后,哭就可能影响后面的唱段。所以就要拿捏好这个分寸。一方面要完全投入到这个角色里面,要让观众动情;另一方面,自己要控制,要把握这个火候。即使是真情实感的哭,在声音上也一定要控制,一哭气息等方面都受影响。”

2011年7月3日国家大剧院那场《白毛女》演出,是王二妮永远无法忘却的记忆。“演完之后王老师上来就抱住我跟我亲了一口,我觉得是对我的肯定。我不能说我自己百分之百满意,但观众、王老师他们还是挺满意的。如果再让我演一次《白毛女》,我可以演得更好。”

她说,王昆老师的梦想是希望能把这部歌剧传承下去,“这是她的一个梦想,我最能体会。从我们开始排练《白毛女》,王老师就一直陪着我们,她坐着轮椅一大早就来到排练厅,看着我们排练,中午都不回去休息,直到我们晚上排练结束。如果说哪天我们排练的比较好,那她比我们任何人都高兴。如果说哪天状态不好的话,那她就特别着急,有时候演员们没有按时排练什么的,她就会很生气。那段时间,她的脚全部都肿了,但是她天天来排练厅,她为这个歌剧真是操碎了心,比任何人都希望这部歌剧能排练好。”

王二妮坦言,她也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提升和锻炼,能把中国经典的歌剧继续传承下去。“我觉得我能参演这个歌剧,对我来讲,不论是当时还是今后都是非常重要的。王昆老师的唱法和精神是我追求的一个方向。”

面对自己被贴上“原生态歌手”这样的标签,王二妮坦言,她十五六岁就在延安市安塞县民间艺术团工作,来北京以后就到了中国歌剧舞剧院,现在又正式调入北京歌剧舞剧院工作。虽然她没上过音乐学院,但学过戏曲。她也从小就唱民歌,才形成这样一种风格、属于她自己的风格。她说叫什么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特点。“我的风格就是我的特点,无论是王昆老师还是其他老师都说,艺术性的东西一定要有个性和特点,这个才是你最宝贵的东西。”

王二妮讲她这一路走来,当年的学习还有在基层演出的机会,对她来说都是磨练自己的最珍贵的财富,也正是这样的经历才磨砺出她淳朴的风格。她说无论是小时候在秧歌队,去各个村子里去演出的经历;还是上艺校三年,天天唱念做打练习的经历;抑或是参加工作以后到延安的一个文艺团体,跟着团里到很多村、镇演出的经历,“对今天的我来说,那些经历是很重要的。回忆起来虽然也很辛苦,但如今想起来,反而觉得特别的美好”。

王二妮笑言自己是个比较务实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按部就班、踏踏实实地去完成。她现在除了要潜心办好今年12月份自己在人民大会堂的国内首场个人音乐会,还要赶回老家成立“王二妮助学基金”,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公益这块,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家乡做起,回馈家乡,做一些这样的事情。”这个陕北飞出的“百灵鸟”在自己的努力下,还在不断勇往直前的飞行着。

猜你喜欢

喜儿白毛女百灵鸟
憨福
吕大郎还金逢骨肉
“白毛女”姐姐
白毛女(第一幕节选)
《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
百灵鸟与乌鸦
百灵鸟搬家
河北博物院上演“白毛女”
百灵鸟的歌
《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