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宋肱股大臣张浚

2015-12-21|

经济视野 2015年12期
关键词:经略抗金宋高宗

文 | 潇 湘

南宋肱股大臣张浚

文 | 潇 湘

回望南宋,人们知道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李纲、赵鼎、李光、胡铨,但是,却很少有人了解南宋名相张浚。他长期担任军事统帅,曾经指挥岳飞、韩世忠等名将作战;他坚决主张以武力抗击金国的侵略并收复中原,是深孚众望的主战派代表;他经常受命于危难之际并能力挽狂澜,被誉为“国之长城”的抗金名将与宰相。

张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4月20日),字德远,别称张魏公、张枢密、张忠献,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父张咸,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历任州县属官;绍圣元年(1094年),授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张浚四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不过,庆幸的是,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张浚自小就表现出众。《宋史》说:“浚四岁而孤,行直视端,无诳言,识者知为大器。”长大后的张浚果然不负先祖良好的遗传和母亲的期望,先是进入当时的国立大学“太学”学习,接着在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中进士。此后,他更是在南宋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成为一时之风流。

在北宋的半边废墟上重建的南宋,是一个更加虚弱的王朝。金兵频繁大规模入侵,使它长期面临着覆亡的严重危机。以下几点可以看出张浚为保卫南宋江山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谓阅历:政和八年(1118年),张浚授山南府(应为兴元府,今在陕西省汉中市,在元朝时是山南西道节度使理所)士曹参军兼权城固县事(城固位于汉中盆地中部,北靠秦岭,南依巴山,是西汉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乡)。秩满调任褒城令(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的大钟寺,属兴元府。褒城县撤销后,所属地域分别划归勉县、汉中市、留坝和南郑县),辟熙河路察访司干办公事。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张浚为成都士曹司士参军事(掌津梁、舟车、舍宅、工艺)。宣和末(1125年),张浚自恭州(今重庆)司录改秩至京师(今河南开封)。靖康元年(1126年),因尚书右丞何栗荐,张浚任太常寺主簿。

二谓经历:靖康末,张邦昌称帝,太常寺主簿张浚与开封府司仪曹事赵鼎、秘书省校书郎胡寅三人作为北宋遗臣,不甘受辱,为亡国守节而一齐逃至太学中,不书议状,拒绝为“大楚”政权所用。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初一,宋高宗即位前夕,张浚自京师投奔南京(今商丘南),参与登基仪式,任枢密院编修官。七月,张浚受到新任右相兼中书侍郎黄潜善的赏识,改虞部郎,升任殿中侍御史。建炎二年(1128年)六月,张浚擢礼部侍郎。

三谓能力: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军数百骑突袭“行在”扬州,张浚与吕颐浩追随宋高宗撤退渡江,中书侍郎朱胜非任节制平江府(今苏州)、秀州(今浙江嘉兴)军马,张浚任同节制军马,驻守平江抗金。不久,朱胜非召赴行在杭州,留张浚驻守平江。三月,杭州发生苗傅、刘正彦兵变,宋高宗被迫退位,张浚在平江组织张俊、刘光世、韩世忠等所部勤王。四月,“苗、刘兵变”平定,宋高宗复位,欲拜张浚为相,张浚认为自己晚进,执意推辞了,最终升任知枢密院事。五月,张浚以知枢密院事兼川陕宣抚处置使,赋予川陕宣抚处置司“便宜行事”的权力,“总中外之任”以川、陕、京西、湖南、湖北路为辖区。赴任前,张浚独往前线招抚西北散兵领袖薛庆成功,壮大了南宋军事实力。

四谓坚定的信念:张浚一直力主抗金,在南宋朝野名望很高,是盛誉天下的抗战派首领,金人也对他十分惧怕。建炎二年(1128年)六月,张浚奏论:“无谓金不能来,当汲汲修备治军,常若敌至”。因而与一味求和的黄潜善意见相左,受到排挤。这件事对张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并没有打消抗金的思想,反而更加积极参与抗金的军事活动。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张浚因多次上书反对高宗、秦桧与金议和,被排挤出朝,但仍然主战。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张浚全面负责江淮防务。隆兴元年(1163年),封为魏国公,都督江淮军马渡淮北伐,收复宿州(今安徽宿州市)等地,后因部下主要将领不和,兵败符离(今安徽宿州市)。主和派势力随即抬头,秦桧党羽汤思退于七月间被任为右相兼枢密使,议和活动也在进行中。十二月,汤思退升任左相兼枢密使,张浚也升任右相兼枢密使,仍兼江淮东西路。次年三月,张浚还奉诏视师淮上,积极部署抗金措施。

五谓执行力:建炎四年(1130年),张浚执行宋高宗牵制金兵的命令,于八月移檄金左副元帅宗维(即宗辅),问兴师犯宋之罪。派权永兴军路经略使吴玠攻取永兴军(今陕西西安),环庆经略使赵哲也收复鄜延诸郡。后张浚调集熙河经略使刘锡、秦凤经略使孙渥、泾原经略使刘锜、永兴军经略使吴玠、环庆经略使赵哲,各率所部东进。九月下旬,张浚集合五路宋军,骑兵6万、步军12万,号称40万,以刘锡任都统制,进抵富平,金主帅宗辅以宗弼与娄室所部分为左、右两翼,与宋军决战。但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环庆经略使赵哲擅离所部,率先逃跑,宋军相继溃退,金军虽胜但伤亡亦重。“富平之战”是宋金两军以大兵团决战,宋军虽然战败,但仍然达到了宋高宗要求张浚将金军主力调离江淮战场的目的。

绍兴四年(1134年)十一月,张浚再次被起用为知枢密院事。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张浚升任右相兼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同年六月,在张浚亲往湖湘督战下,岳飞镇压了杨幺作乱。绍兴七年(1137年)九月,张浚以处置刘光世军不当而罢相,提举宫观,后贬居永州(今属湖南)。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高宗以宋金和议大赦,张浚罢提举宫观。二月,以资政殿学士出任福州知州,福建路安抚使。

六谓知人善用:在南宋各大名将中,张浚颇有大帅知人善任之名。提拔过吴玠、刘锜、杨沂中和虞允文等名将,以及著名诗人杨万里等文官。

隆兴二年八月﹐张浚病卒,葬宁乡,宋孝宗为张浚举行国葬,辍朝两日,赠太保,后加赠太师,谥国家最高荣誉“忠献”。

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对张浚的赞誉未间断。元朝时,为了追念张浚这位勤政爱民的丞相,光禄大夫赵世延捐俸在张浚故乡四川绵竹修建书院,由于张浚自号紫岩先生,竣工后朝廷就下诏赐名为“紫岩书院”。延祜五年(1318年),元名相张养浩所作《敕赐成都紫岩书院记》有载。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二月,诏以历代名臣从祀帝王庙。礼官奏张浚等三十六人,并将张浚的事迹载入《永乐大典》国朝忠传。清顺治朝时,张浚等四十一位历代功臣从祀帝王庙。清同治八年重建了张浚张南轩墓,并下诏书:“大小文武官员至此止步下车”参拜。清朝政府还优待张浚后人,免除张浚后人的一切差徭杂役。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张浚墓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报国家文化保护单位,还成立了张浚、张拭思想研究会。

猜你喜欢

经略抗金宋高宗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经略海洋大型系列报道 海洋院士的海洋经略
宋高宗:面子比国法重要
好名得官
好名得官
经略新发展
吴玠吴璘及其子孙汉中宦途遗迹考述
吴玠吴璘及其子孙汉中宦途遗迹考述
岳母刺字
虞允文书生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