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2015-12-21代莲陈少强肖绍坚
代莲,陈少强,肖绍坚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122)
·临床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代莲,陈少强,肖绍坚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12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口服泼尼松片,观察组加服自拟疏肝利胆、清热止痛散结的中药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①观察组在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消失时间和甲状腺肿大消退时间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观察组在降低血沉及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血清TSH均有显著上升(P<0.05),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8周FT3、FT4均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不仅提高了治愈率,并明显减少应用糖皮质激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亚急性甲状腺炎;肝胆郁热证;疏肝利胆;清热止痛散结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是一种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诸多研究表明其与多种病毒感染有关[1-2]。亚甲炎的治疗包括适当休息、多饮水、止痛等对症处理以及免疫调节治疗,最常用的免疫调节治疗即口服糖皮质激素。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亚甲炎的用药剂量需谨慎调整,剂量过高会引起较大不良反应,而剂量过低则易导致疾病反复。此外,长时间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亦会增加该病复发率并加重患者不良反应。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亚甲炎30例,发现其具有提高治愈率、减少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等优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60例亚甲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19~52岁,平均(35.53±18.22)岁;病程0.4~2.4个月,平均(1.5±0.21)个月。观察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8~48岁,平均(32.25 ±15.27)岁;病程0.5~2.5个月,平均(1.6±0.11)个月。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分泌学》[3]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内科学》[4]相关标准辨为肝胆郁热证。
1.3 纳入标准符合亚甲炎诊断标准并辨证为肝胆郁热证的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典型的发热、甲状腺肿大伴疼痛和压痛、甲状腺131I摄取率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正常或偏高,。
1.4 排除标准其他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肿瘤、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等以及桥本氏病、Graves病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或有禁忌征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予泼尼松30 mg/d顿服,持续1~2周,然后每周逐步递减,减至每日5~10 mg维持,总疗程8周。出现甲减者予以甲状腺片或优甲片短期替代治疗,用法为25~50μg,每日1次;有心悸等甲亢症状者予以心得安口服对症治疗,用法为10 mg/次,每日3次,直至症状消失。
1.5.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疏肝利胆、清热止痛散结的中药治疗,组方:青蒿9 g,连翘9 g,金银花9 g,蒲公英10 g,黄芩6 g,牡丹皮6 g,板蓝根15 g,夏枯草15 g,玄参15 g,桔梗5 g,浙贝母9 g。加减:心悸、多汗、手颤较明显者加用麦冬10g,天麻10 g,炒枣仁15 g,煅龙牡各30 g,以滋阴潜阳,宁心安神;颈痛较明显者加用制乳香10 g,制没药10 g,以行气通络,活血止痛。1剂/d,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8周为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2组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消失时间、甲状腺肿胀消退时间[5]以及血沉、血FT3、FT4及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的变化,观察有无糖皮质激素治疗导致的痤疮、体重增加、失眠、胃部不适及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2组均于治疗后第2、4、8周末评定疗效。
1.7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2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s)d
表1 2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1。
分组观察组对照组n 30 30退热时间1.25±0.231)2.45±0.33甲状腺疼痛消失时间1.45±2.421)5.56±0.69甲状腺肿胀消退时间4.12±2.231)12.32±2.12
2.2 2组血沉及甲状腺功能变化比较2组血沉的动态变化比较见表2。2组血清FT3、FT4、S-TSH的动态变化比较见表3。
2.3 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未发生明显的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痤疮、体重增加、失眠以及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后出现胃部不适2例,体重增加(1~2 kg)3例。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沉变化比较(±s)mm/h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沉变化比较(±s)mm/h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1。
分组观察组对照组n 30 30治疗前87.25±20.35 86.32±23.47治疗2周末25.15±0.321)47.56±1.69治疗4周末8.47±0.32 10.52±2.32治疗8周末8.31±4.81 9.52±3.12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FT3、FT4、S-TSH变化比较(±s)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FT3、FT4、S-TSH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治疗8周末n 治疗前分组观察组对照组FT4/(pg/mL)27.98±1.12 27.87±0.92 30 30 S-TSH/(μIU/mL)1.56±0.12 1.43±0.28 FT3/(pg/mL)8.24±0.11 8.32±0.14 S-TSH/(μIU/mL)3.94±0.071)2)3.01±0.191)FT3/(pg/mL)4.12±0.471)4.21±0.611)FT4/(pg/mL)15.51±0.571)15.62±0.821)
3 讨论
诸多研究表明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与多种病毒感染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6-7],因此,本病可因季节变化或病毒流行出现季节性和群体性发病。虽然多数亚甲炎患者可以痊愈,但其易复发,而且本病临床变化复杂、症状多样,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明显下降。口服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亚甲炎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其不良反应较大,而且治疗后复发率高,有研究报道其复发率高达33%[8]。中医认为本病属“瘿病”范畴,其病因主要为外感湿热疫毒之邪及内伤七情[9],多由风热内侵、肝气郁结导致气滞血瘀而发病[10],故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肝利胆,清热止痛散结之中药治疗。方中青蒿、连翘、金银花、蒲公英、黄芩、玄参等均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祛除外感之湿热疫毒,直指病因,以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现代研究亦证实:金银花、连翘、黄连、黄芩均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菌的功效,并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与释放调控炎症反应,发挥退热抗炎的作用[11-12]。夏枯草具有清热消肿散结之功效,为“瘿病”之常用药,现代药理学研究已经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13]。而丹参亦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可活血化瘀,消瘿散结止痛[14]。故笔者认为本方可能是通过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以及抑制结缔组织增生等作用而取得治疗效果的。综上所述,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亚甲炎,既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又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NISHIHARA E,OHYE H,AMINO N,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852 patients with subacute thyroiditis before treatment[J]. Intern Med,2008,47(8):725-729.
[2]MAAWALI A,YAARUBI S,FUTAISI A.An infant with cytomegalovirus induced subacute thyroiditis[J].J Pediatr Endocrinol Metab,2008,21(2):191-193.
[3]廖二元.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09.
[4]陈志强,蔡光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554-555.
[5]刘振华,杨兴无.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70例的外科治疗分析[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0,4(6):394-395,408.
[6]RACHEL D,DIDIER H.Viruses and thy roiditis:an update[J]. Virology Journal,2009,6(5):1-14.
[7]HAMMOND C J,HOBBS J A.Parvovirus B19 infection of brain:possible role of gender in determining mental illness and autoimmune thy roid disorders[J].Medical Hypothesis,2007,69(1):113-116.
[8]莎依娜,梁伟娟,米娜.中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报道[J].新疆中医药,2012,30(4):56-57.
[9]苏伟,崔翰博,冯建华.中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1027-1028.
[10]鲁建红.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5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180-181.
[11]张海男,黎古辟,李学义.清肝泻火汤对内毒素诱发家兔肝火证的疗效和机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2):98.
[12]刘亦选,陈镜合.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84-488.
[13]孙维广,廖慧丽,叶志明,等.夏枯草化学及药理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8):86-87.
[14]艾青.丹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3,10(9):847-849.
[15]吕蕾.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优势[J].健康向导,2011,17(5):22-23.
[16]刘丹.彩色B超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诊疗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09.
[17]陆名义,张雪辉,孔飚,等.甲状腺99m锝显像及摄99m锝率对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98-99.
R581.4
B
1000-338X(2015)06-0007-02
2015-10-08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XB2014039)
代莲(1982—),女,硕士,主治医师。
肖绍坚(1967—),男,副主任医师。
E-mail:133050188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