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

2015-12-21宋保钢

国防 2015年4期
关键词:军民基础设施融合

宋保钢

习近平主席在视察云南工作时指出,要着力推进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等设施网路建设,加快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形成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习主席还强调,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军民融合发展是富国之策、强军之本、发展之要。要切实找准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实现效益最大化,有效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一、增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需要军地共同努力,积极主动作为。

要树牢“一盘棋”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随着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部队转型越来越快,军地之间关联性、互动性也越来越强,需要充分运用军民融合理念,立体式、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部队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努力实现思维方式由单向性思维向系统性思维转变,由封闭式思维向开放性思维转变,由被动滞后性思维向主动前瞻性思维转变。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涉及党政军警民各个行业、各个系统,是一项结构复杂、内容繁多的系统工程,要自觉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科学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克服本位思想,打破“条”“块”“圈”的界限,将国防和经济装进一个篮子充分酝酿、统筹考虑,做到一体规划、一体推进,实现“强国梦”与“强军梦”的统一。

要确立“大融合”理念。长期以来,军队独唱、军民分体、各自封闭、关门建设的传统模式阻碍了军地深度融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必须贯彻“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将军事斗争准备需求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推进社会资源与国防资源融合共享、民用设施与军用设施统筹建设、应急职能与应战职能互为一体。另一方面,在人防工程、道路交通、仓储油站、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要重视关注军事需求,充分考虑国防功能,尤其是在规划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时,要广泛征求军事部门意见,吸收军事专家反复论证,使建设项目实现军民通用、军民兼容。通过科学配置、有效整合军地资源,切实做到精神动力上互促、科技运用上对接、设施建设上同步,最终形成“平时战时一体、经济军事兼顾、市场战场双赢”的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

要发扬“敢为先”精神。针对目前军民融合存在的体制障碍难破除、融合机制难构建、利益藩篱难打破等问题,要勇于打破习惯思维的定势、因循守旧的定势、维持现状的定势,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扬“敢为先”的精神,以创新的魄力、敢为的担当、抢先的锐气,努力构建军地良性互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体系。要主动研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思路办法和对策举措,切实将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融入国家“带路廊桥”战略,坚持各项工作抢抓早抓,以解决影响制约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为突破口,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前进。

二、找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着力方向和实现途径

当前,国家和军队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任务日益艰巨,但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国防和军队建设形势较为复杂,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国内外敌对势力制造的不安全因素明显增多。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既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应对国防安全新挑战的现实需要,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主席关于强军目标、军民融合的重要指示,以及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好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提出的“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军民融合发展总目标。二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军队参与,平战兼顾、军民一体,市场运作、依法保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则,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突出国防因素,预留军事接口,拓展作战功能,满足安全需要。三是要围绕“如何主动融、具体融什么、怎么规范融、确保长久融”等问题,进一步理顺“融”的利益关系,优化“融”的资源配置,调动“融”的积极因素,强化“融”的法律保障。四是要突出建设重点,区分轻重缓急,集中力量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最急需、国家最能提供有力支撑、军民双向结合转化效益最大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上谋求突破。五是要采取军民共用共享、相互转化、功能嵌入、优化组合等方式,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技术产品、科研力量、人才队伍等方面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联合协作,实现优势互补、益军益民、军民互通。六是要以最大限度融合力量、节约资源、提高效益为目的,使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满足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发挥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功能。

三、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和常态发展

一要搞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规划。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承上启下的定调年。要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实际,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纳入“十三五”规划中。按照“部队提需求、党委作决策、省军区搞协调、政府抓落实”的思路,研究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明确指导原则、目标任务、职责要求和措施办法。地方各级党委要发挥把关定向作用,及时成立军民融合领导小组,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保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正确方向。地方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制度,把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纳入工作全局、纳入议事日程、纳入考评范畴,统筹谋划、统筹部署。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系统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出军事需求和建议,落实军地合署办公,军地合力抓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工作落实。此外,还要发挥地方国动委及所属经动办、交战办等专门办事机构的作用,在军地双方从主要领导到具体部门,层层建立沟通和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中的职能作用。

二要完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机制。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部门多,利益关系复杂,必须建立顺畅有效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落实。建立完善军地双方需求对接机制,由政府主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改革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协调、汇总政府和军事有关部门的意见,制定年度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向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重大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的要求。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投(融)资机制,制定转移支付、财政补助、贷款贴息和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出台企业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的补偿办法,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设立专项建设基金、组建投(融)资公司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完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配套法规,对融合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内容标准、程序规范、职责分工、经费保障等方面予以明确,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同时严格追责问效,督促各项法规制度落到实处,确保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是找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抓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能够产生“叠加倍增”效应,只有结合现状,找准抓手,才能科学、有序、高效推动融合工作。要坚持以军地领导小组会议、军地联席会议、军地合署办公、领导现场办公和总结表彰为主要抓手,统筹协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有关工作,研究融合发展相关事宜,推动融合发展有序展开,把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市场规律调整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项目,引导资源向有利于融合的方向配置,从源头上减少重复投资、分散建设,突出解决好市场准入和市场竞争的问题,使更多有资质的民营企业获得参与融合建设的平等权利。要着眼解决基础设施军民通用率低的问题,加紧标准化建设,在确保军用技术、产品、设施等领先优势及提高作战效能的同时,尽力扩大民用标准的使用范围和程度,相应减少军用标准的使用范围和程度,并尽快建立和推广使用军民通用标准。比如,在实施“村村通”公路网建设中,军地双方可将“村村通”公路同边防公路相衔接,形成边防战略交通网络。

猜你喜欢

军民基础设施融合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融合》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军民融合 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