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视域下高校德育网络化探索

2015-12-21邬丽群刘华利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校德育网络化探索

邬丽群 刘华利

摘 要:在网络化、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视角,探讨高校德育网络化建设,搭建包括教育资源模块、成果反馈模块、质量评价模块、在线讨论模块在内的德育网络平台,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系统视域; 高校德育; 网络化; 探索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5.030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5-0113-03

高校能否培养出高质量人才,重点在教学,关键在育人。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网络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在中国高等教育完全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德育的教育客体同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心理、思想、情操、价值取向的复杂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1]根据当前社会环境、高校教育水平、大学生发展需求等三大方面的实际情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中,需要综合考量各因素之间内在联系,牢固树立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2],着力推进高校德育网络化,建立高校德育网络平台,满足当前社会、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一、新时期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1.教育目标三维化带来的挑战

计划经济时代,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一维化,仅注重专业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习得。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一维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社会需要,三维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渐成型,所谓三维化培养目标,即需要有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大学生能够掌握相应学习方法,注重过程,并且最重要的是要求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人生态度,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

2.教育客体复杂化带来的挑战

伴随着我国社会逐步向网络化与信息化转变,“95后”大学生们已经成为当前校园主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生活方式与“80后”的大学生们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生活在一个网络无所不在的环境中,对于他们来说,网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已经成为了离开网络就无法生活和学习的“数字化原住民”[3],由于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数字化世界)的不同,他们的思维模式已经发生根本的改变。为此,应改革教育方法与内容,一方面教师必须学会用学生习惯的语言和方式与之交流,并添加数字化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是方法与内容最佳的结合体。

3.教育手段陈旧带来的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过分依赖课堂教学,重视思想政治课的课时量,忽视第二课堂教育,强调理论,忽视实践,单纯强调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忽略思想政治课以外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孤立了思想政治课与德育实践、专业学习之间的联系。缺乏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高度,挖掘、整合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得思想政治的课程在课堂讲解无用武之地。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本身的个体性差异和自身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热情,更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真知的内在思想动力,从而使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4.教育分工不科学带来的挑战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部分,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二是德育实践部分,主要依托于学工部、校团委、二级学院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两者教育目标一致,初衷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联系、缺少沟通,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因此,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树立全局观念,理论教育与德育实践统筹兼顾,从整体着眼,分别做好局部的同时,加强部分之间的联系,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德育主要优势

1.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德育主体意识不断强化

通过网络平台淡化了教师为主体的单方面权威和说教,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教育内容多样化、教育平等化和交流自由化的平台。学生可以自主安排时间,根据个人意愿、兴趣,随时随地地上网学习。改变了过去以教师说教、课堂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教育模式,摆脱了德育实践受时间、空间束缚的状况。当他们在德育实践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可以选择在线讨论的形式与老师共同解决问题。在网络平台中,传统的“教师—学生”单线教育机制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网络-学生”交互式的学习机制。这种交互式的机制下,教育主客体之间地位平等,教师与学生不再是特定身份的象征,学生即可以充分地表达观点和反馈意见,也可以与教师之间无障碍地沟通思想、交流情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开放性、大规模、在线的教育资源,使学生不受时空限制,能够第一时间与世界前沿接轨,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到世界其他国家多元化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区别于传统德育,基于网络平台的德育更能凸显大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大学生根据社会和自身的双重需要,理性选择符合自身生涯发展的具体实践项目,淡化了教与学、师与生之间在传统教育中的对立状态,学生更愿意投入到德育实践当中去,按照要求自主选择必修与选修的实践项目,更能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提升主体意识,从而提高实践成效。

2.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德育资源海量扩充

鉴于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德育网络平台可以解决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公平的现状。当前,网络在线教育蓬勃发展,为我们今后实施基于网络平台的德育实践提供了海量资源,降低了教育成本。实际上,网络在线教育发展时间不长,从2008年出现萌芽,到2011年为国外众多名校追捧,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出现32个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4]平台,它成功地突破了大学之间的阻隔,学生能够不受时间、空间和年龄等诸多因素限制,平等地接受世界先进的高等教育。在我国,2011年12月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成立,2013年11月9日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宣布成立,共计66所高校结成开放性的高校教育联盟,掀起了我国高校建设优质视频网络课程的序幕,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实施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优质视频课程资源网络共享机制,实现了资源广泛共享,弥补了高校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解决了高校之间优质课程与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推动了高等教育网络化改革。

目前,国内外的网络课程资源均可通过付费、免费形式获得,使得德育资源呈几何级数增长,使我们的学生能够足不出户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学生平等接受教育,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提高认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德育方便快捷

随着宽带网络、手机4G和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让网络化的德育变得不再遥远。对于学生来说,基于网络平台的德育进入门槛低,只要拥有一部电脑、或者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相应的实践项目,在结束该项目后将实践心得、实践图片及视频上传,教师将据此给予相应的打分,学生还可以与教师在线讨论,及时了解实践反馈情况,极大地降低了德育在时间、空间、资源方面的教育成本,更有利于德育的深入开展。

此外,因为该平台的学习者同时在线,再加上已经非常成熟的众多社交网络的存在,如微信、微博、人人网、face book等社交平台,年轻人已经非常适应在讨论区形成良好的互动。

三、高校德育网络平台的构建

搭建网络背景下高校德育平台,首先,确立以“五德、五爱、四有、四文明”为内容的德育目标,其中五德即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遵守社会公德、培养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提升个人品德;五爱即爱学习、爱劳动、爱生命、爱党、爱祖国;四有即公共场所有秩序、待人有礼貌、男女交往有分寸、环境分担区有人扫,四文明即文明教室、文明寝室、文明就餐、文明待人;其次,网络平台要重点突出“他育”与“自育”相结合,“成果展示”与“质量评价”相结合的构建原则。创建德育网络平台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1.教育资源模块

此模块包含四个方面内容:网络视频课程、实践项目指导视频、时事热点视频、典型案例分析视频。网络视频课程重在理论引导,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明成果,主要由两课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如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外聘专家学者讲授,以及其他高校名家大师的经典讲座视频;实践项目指导视频指导学生如何开展德育实践,给予政策、程序、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实事热点视频主要包括国内外重大事件始末、评论、讨论等,供学生观看学习;典型案例分析主要是指在大学生中发生的正反两方面有关道德、法律范畴内的典型案例,通过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员对案例的深度剖析,实现树立正形象、传递正能量的作用。

教育资源模块重在理论教育,是“他育”,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升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2.成果展示模块

此模块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即规定项目成果、自选项目成果、优秀成果。规定项目是按照德育实践八大工程(即理想信念教育工程、文明修身工程、安全健康教育工程、学习型班集体创建工程、社会实践工程、创新创业训练工程、职业素养教育工程、德育实践考评工程)实施要求[1],以班级或团队形式立项申报及开展活动,德育实践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实践结束后将相关图像、文字、视频成果上传;自选项目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以个人或团队形式申报及开展活动,班主任负责组织开展,实践项目结束后将相关实证材料上传;优秀成果是将遴选的历年优秀学生实践成果上传展示,起到典型示范引领的教育作用。

3.质量评价模块

此模块包含四个方面内容,由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社会评价、综合鉴定等四个部分构成。教师评价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德育实践的工作量、实践方法、实践成果给出相应评价,使学生第一时间了解本人德育实践情况,并根据教师意见及时修正实践方案、计划,提高实践实效性;学生互评是指学生完成德育实践并将相应成果上传后,相互之间对于实践成果给出评价,可以作为教师评价的参考;社会评价泛指学生参与德育实践的场所管理者给出的评价,这里提到的德育实践场所包括社区、家庭、实习、实践单位,这种评价有利于教师掌握、吸纳多方建议,提高教育针对性,确保培养方向与企业与社会需求并轨;综合鉴定是指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德育实践项目,并完成立项开题、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并且完成,德育教研室根据项目完成情况给出鉴定意见,记入个人档案。

4.自助学习模块

此模块包括学生互动讨论与教师在线指导两个方面内容。依托学校课程中心,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教师博客、BBS论坛、新浪腾讯微博等),建立师生网络讨论区。学生参加德育实践后将成果上传,学生个体之间、实践团体之间开展讨论,相互经验交流,共享实践成果。教师利用互动平台跟踪指导学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网络协作学习。

自助学习模块重在通过实践学习,是“自育”,关键是自助学习的内容要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接轨,与当前信息技术接轨,它应该是一种互动式的学习模式,学生乐于接受,便于实现,它是提高理论教育外化成个人行为、内化成个人素养成功率的必要途径。

综上,高校德育重在实践,德育进网络大势所趋。构建德育网络平台将德育实践转移到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网上学习相关教育内容,并且通过网络上传个人实践成果,教师通过数字化网络平台的强大功能,可以轻易实现对德育的考核与分析,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可学、处处可学,轻松完成网课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刘华利.大学生德育实践创新指南[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3:18,1.

[2] 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C].新华社,2010-07-29.

[3] 王一兵.MOOCs的灵魂、启示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4(1):59.

[4] 孙华.MOOCs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47.

[责任编辑:刘慧婷]

猜你喜欢

高校德育网络化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地铁车辆架、大修的管理研究
地铁网络化运营乘客信息需求阐述
试论如何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德育和谐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
中美日三国高校德育比较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