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要求

2015-12-21王振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王振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密切相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容,同时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要求。政治理想信念教育需以爱国为引导,职业理想信念教育需以敬业为基本要求,道德理想信念教育需以诚信为基础,生活理想信念教育需以友善为内在要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想信念; 大学生; 个人层面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5.002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5-0004-04

理想信念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关注的焦点。就内容而言,理想信念一般包括政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和生活理想信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容,同时也是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和生活理想信念具体化的时代要求。

一、政治理想信念教育:以爱国为引导

政治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这种向往与追求深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1]在整个理想信念系统中,政治理想信念处于统领地位。它不仅决定着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方向,同时还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全面发展。如果大学生的政治理想信念出现错位,接下来的其他理想信念也会相继错位,这将对大学生自身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比喻:“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由此可以看出,同大学生的政治理想信念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同样发挥着统领全局的重要作用。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教育的契合点,可以提高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首个内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契合点。

这一契合点提示我们,在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坚持以爱国为引导。在国家这个政治实体消亡以前,无论是在任何一个国家,爱国都是每个公民应该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在当代中国,爱国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3]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国,就要热爱它的基本道路、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即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保障。实践充分证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引领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当前大学生爱国的时代要求。

综上所述,作为大学生爱国的时代要求,在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坚定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并身体力行,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完全符合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以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时代要求的爱国思想,必然成为了新时期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导。

二、职业理想信念教育:以敬业为基本要求

大学生就业困难与就业后跳槽率持续升高,看似一对矛盾,但确是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状况的部分真实写照。职业理想信念的缺失是这对矛盾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理想信念体系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大学生职业理想信念指的是通过实践逐步形成的对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及取得的事业上的高度的想象与设计,是大学生对于职业的认知、需求、信念、态度、理想等多种思想形式的反映、评价及把握,是大学生的群体地位、特点在职业规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上的折射,是一种终极性、代表性的概念,具有时代性、社会性、个体差异性等特点,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价值的评判、职业目标的确立、职业实现的途径与职业态度的取向,进而影响其未来的生活质量及国家发展的和谐稳定。[5]当代中国,由于受到部分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大学生在职业态度、职业选择、职业定位等方面,开始出现认识偏差,职业理想信念逐渐缺失,科学有效的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势在必行。

敬业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大学生职业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要求。敬业,指的是人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积极投入和执着追求。敬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职业道德的核心,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如何,不仅关系到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发展,同时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非异化的劳动是人的类本质,这是敬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指出:“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旦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6],非异化的劳动能让“我在劳动中肯定了自己的个人生命,从而也就肯定了我的个性的特点”[7]。敬业是人认识自己类本质的一个重要表现。只有肯定劳动,认识到自己的类本质,认可自己从事的职业,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从而科学地进行职业价值的评判、职业目标的确立、职业实现的途径与职业态度的取向。因此,从这一角度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自己工作岗位的爱,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敬,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从业者自己应该遵守的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3]。

现实情况亦是如此。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敬业精神着实令人感到失望。部分高校大学生由于没有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缺乏敬业精神,把目光只盯在“高大上”的工作上,在求职屡屡失败后,开始抱怨工作难找,同时把这种消极情绪传递给其他同学和师弟师妹,最后使更多的大学生消极避世,学习懈怠,纪律松懈,忽视群体,只想混得文凭,造成就业困难的恶性循环。此外,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的要求只限于收入待遇、社会地位、户籍条件,对于自己的专业、职业定位少有考虑,至于条件艰苦一些的工作更是很少有人问津。只要工资待遇好,认可丢掉特长专业。即便有的大学生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是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与领导和同事处理不好关系,因此,就怨天尤人,不安心工作,刚到单位就想跳槽。从这些现象中,我们不难发现,缺乏必要的敬业精神是大学生在求职、工作中出现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坚持以敬业为大学生职业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要求,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地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信念,才能确保大学生合理地设计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对职业的认知、需求、信念、态度、理想等进行科学的认识,最终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使大学生在敬业的基础上爱业,以致安居乐业,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当中。

三、道德理想信念教育:以诚信为基础

道德理想信念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与之相近的,有一个大家较为熟悉的词,即道德信仰。道德信仰是道德情感的最高存在,当道德情感发展到笃信不疑、一往情深、炽热如火、凝炼如山时,即为道德信仰,它是对人的某种存在方式或存在意义的认同,这种认同通过理性来完成并且是对理性认同的非理性表达,道德信仰自身的非理性形式以理性为内容,离开了理性的道德信仰就是愚昧、迷信。[8]道德信仰的培养与维系在西方是靠教权的力量,在中国则靠政权的力量。[9]因此,在当代中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的道德理想信念,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对人的存在方式或存在意义的认同,是共产主义道德情感的最高存在,它既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对人们道德价值的要求,又是人们道德经验、道德认识等的综合反映。

在当代大学生道德理想信念教育中,应以诚信为基础。作为道德基本范畴的诚信,是为人处世的一条基本原则,它要求人们注重内心的道德修养,坚持真诚、实在、不欺,坚持相信、信赖、信托、信用[10],以德立人,确立诚实守信的品格和境界。在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信作为个人道德领域的基本内容之一,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信被看作是“立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在当代中国,诚信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道德原则,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2014年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在北大座谈会上指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其所”。[12]习近平的讲话为我们明晰了道德理想信念的基本层次,即大德为上、公德为中、私德为基。“私德”作为道德理想信念结构的最低端,主要是针对个人品德而言的,具有基础性意义。首先,无论是处于理想信念顶端的大德,还是处于理想信念中端的公德,都需要在个体的品德中去贯彻。其次,私德、公德、大德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量变的过程,没有良好的私德,不会直接形成良好的公德和大德。最后,从个体道德形成规律来看,人们往往会首先形成个人品德修养层面的“私德”。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化的加深,人们才会在私德基础上,逐渐形成公德和大德。由此可见,私德是道德理想信念的基础,同时诚信又是私德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此,从这一逻辑上讲,大学生道德理想信念要以诚信为基础。

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据2006年浙江大学的一个调查显示,讲诚信是大学生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他们希望大家都能以诚待人,诚实守信,但对于认为自己和身边的人是否诚信的问题上,却存在较大背离,对大学生诚信状况的整体评价有高达68.9%的人选择“一般”,有12.4%的人认为较差,还有3.1%的人认为“很不好。”[11]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现象,部分同学不能按时交纳学费(非家庭经济原因),故意拖欠,部分同学不能按时还贷(非现实经济原因),伪造证明申请贫困补助和励志奖学金,肆意抄袭他人的学术成果,为了奖学金和保研而胡乱发表文章,在求职简历中编造项目,冒充学生干部等等。这些诚信缺失现象,不仅使大学生自身陷入诚信危机,导致学习、生活、工作中出现困扰,同时也使大学生在浮躁的现世中随风沉浮。因此,从现实角度出发,大学生的道德理想信念教育,也应该以诚信为基础,打下坚实的道德理想信念根基。

四、生活理想信念教育:以友善为内在要求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6]生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其他高级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在这种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每个人都具有基本的生活理想信念,用以追求和创造维系个体生命的物质基础,为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具体而言,生活理想信念包括对婚姻、家庭、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设想与追求,它不仅涉及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同时还涉及人们的精神生活。能否建立起科学的生活理想信念,关乎个人幸福感的形成以及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而言,他们正面临社会角色的转变,从子女、学生这样的社会角色渐而转变为夫妻、父母、职员等社会角色,树立科学的生活理想信念,可以有效地确保大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进行科学的自我定位,以追求和获得美好的生活。

生活理想信念与友善真的有关系么?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友”字的本义是朋友,“善”字的本义为吉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不是狭义的对朋友和善,友善的“友”字不是实指朋友,而是以“友”字借指像朋友、像兄弟一样,以一颗和善的心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从友善的概念出发,我们可以看出友善是生活理想信念的内在要求。第一,友善是人类获取物质生活,共享自然馈赠的基本要求。人类的物质生活大多靠劳动生产来创造,在劳动生产中,必然存在个体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如果个体不能以友善的态度处理这一问题,必将影响物质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在物质生产的末尾,涉及到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友善和谐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要求。第二,友善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引导。在人们追求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智力支持。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受到各种错误思想的误导,比如嫉妒、仇恨、浮躁等等,这时就需要人们要以友善为利器,铲除各种错误思想,以友善强化精神动力,加速实现自己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另一角度而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活理想信念主要反映在婚姻、家庭、社会交往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友善和爱情有关系么?古人常讲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意思就是夫妻互相尊敬、爱护、客气,像对待客人朋友一样。只有在平等、互敬的基础上,爱情和婚姻才能长久永恒。因此,友善也是婚姻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家庭生活中,亲子关系是最主要的一种关系,也是近年来矛盾重重的一种关系,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生活中,我们常说要把亲子关系过渡到“朋友关系”,这里强调的就是亲子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友善。因此,友善也是家庭生活的基本要求。社会交往更是如此,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与人友善,和谐相处,个体才会在社会中健康的成长。

在现实生活中,追求个人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成为大学生生活理想信念的主旋律。大多数大学生更注重个人生活的幸福快乐,例如有以“把最喜欢的自己做出来”,“尽己所能,随遇而安”,“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快乐乐呢?”,“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幸福满足的家庭生活,只需平凡即可”,“人生就像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及看风景的心情”,“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让爱自己的人和所爱的人幸福”等体现自我的信条作为自己的生活理想信念。但是,正如前面所讲,如果不能以友善为内在要求,这些追求又如何才能顺利实现呢?亲子矛盾、夫妻矛盾、朋友矛盾、职场矛盾等等,这一切都在拷问着大学生的生活理想信念。由此可见,在生活理想信念教育中,必然要以友善为内在要求。

综上所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一根红线,即个人层次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个字,贯穿了大学生的政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和生活理想信念,使这四个理想信念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时,这个八个字又分别对四个理想信念内容进行了指导,起到了总引领、总指导的作用,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当代的现实要求。

参考文献

[1] 曾令辉.当代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形成规律及对策[J].高校理论战线,2011(5):48.

[2]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2).

[3]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6,148.

[4]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7(02).

[5] 刘西华.“90后”大学生职业理想信念问题研究——以山东大学为例[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1):47.

[6]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78.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8.

[8] 高兆明.论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信仰危机[J].浙江社会科学,2001(1):105-106.

[9] 刘建军.试论三种非宗教的信仰形式[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3):31.

[10] 姜正冬.论社会诚信[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13.

[11] 何霭.大学生诚信状况与诚信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6(1):39.

[责任编辑:张俊华]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