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护生人文关怀理念培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015-12-20张秀伟彭剑英韦秀霞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信念关怀条目

张秀伟,彭剑英,韦秀霞

(湖州师范学院 护理学院,浙江 湖州313000)

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1],理念是行动的指南[2],人文关怀理念是护士人文关怀行为发出的主导要素,亦是护理学科发展的核心要素。目前,我国临床护理在卫生部的指挥下正在开展着长期、持久的优质护理服务,目的在于全面落实护士的岗位职责,体现人文关怀,提高患者的满意度[3]。可见,护士的人文关怀理念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核或关键。据调查,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以来,虽然患者的满意度有所提高,但是很多护理人员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4],如她们抱怨说“基础护理不属于护士工作范围”、“加重护士负担”、“与个人收入不等”、“与学历不符”等等。由此,说明临床护士的人文关怀理念尚未发生实实在在的转变,人文关怀的行为也不那么稳定,影响着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期性、持久性。护生是未来的护士,如果学校教育中缺少人文关怀理念的引导必然会产生与临床护士一样的结局,影响他们的职业行为。据调查,护生入学之时选择护理的原因,大多是听从家人及他人的意见,占40.28%;小部分考虑到护理职业比较稳定,占25.37%;就业机会较多,占23.10%;极少部分服从专业调配,占1.97%;还有其他原因的占1.48%[5]。可见,学生之所以选择护理很少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这样,护生专业思想的稳定、人文关怀的理念引导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否则,很多护生会因听到临床医患纠纷多、护士工作辛苦、劳动报酬和社会地位低等多种不利的言语而转向或试图转向其他专业的人数逐年增多。尽管《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一2015)》中已明确提出护理教育改革应加强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但是就目前的文献来看,大多集中在护生人文关怀行为[6]、能力[7]与品质[8]状况的调查与培养上,尚未见针对护生人文关怀理念或意识等理性认识方面培养状况的调查和相关教育措施。故此,本文通过对在校护生人文关怀理念培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尝试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教育建议,为护理院校培养护生人文关怀理念提供有力的依据,也间接为临床护理管理者转变护士的人文关怀理念提供教育的切入点。

一、概念界定

人文关怀理念是指护士在领悟人的生命价值和职业崇高的基础上所具备的关爱生命,满足护理对象关怀需要的角色责任意识,与同理地尊重与关爱护理对象的人道主义信念和价值观相整合而形成的理性认识和行为准则。包括关怀责任意识与人道主义信念二个二级要素,职业良知意识、整体仁爱意识、职业崇高信念、关爱生命信念四个三级要素[9]。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便利取样,研究对象均为我校在校护理专业本科生,10级大一新入学的学生112名,08级大三即将进行毕业实习的学生118 名,共计230 名。基本资料如表1 所示,230 名学生中大一学生占48.7%,大三学生占51.3%;来自农村、非独生子女、未接受过人文关怀知识培训、非班干部的学生占据了绝大多数,分别是82.6%、73.5%、69.1%、60%;来自城市、独生子女、接受过人文关怀知识培训、班干部的学生占据了较少的部分,分别为17.4%、26.5%、30.9%、40%。

表1 大一与大三护理专业学生的基本资料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刘于皛等研制的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护生版)评价量表进行调查[10]。该评价量表由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知识、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感知四个维度所构成,共计29个条目,采用等级评价法,选项从不赞同到赞同分为五级,分别赋值从1 到5。该量表的Cronbachα 系数为0.913,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14~0.84;内容效度CVI为0.986。我们调查分析的是人文关怀理念维度,它由职业良知意识、整体仁爱意识、职业崇高信念、关爱生命信念4个三级要素所构成,共7个条目[10],条目1反应学习对关怀理念形成的影响作用、条目2和3反应职业良知意识、条目4反应整体仁爱意识、条目5反应职业崇高信念、条目6和7反应关爱生命信念。

2.资料收集

本研究为我校2011年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由5名同学组成。大一学生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周,大三学生在毕业实习前一周,由课题组5名同学发放问卷,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采取匿名方式作答,以最快的速度答完后全部回收,回收问卷的同时检查答题者有无漏项,若有漏项请及时补填,以减少废卷量。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30份,有效应答率为100% 。

3.统计学处理

问卷回收后所有数据由课题组成员双机录入,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因本研究数据属于等级资料,故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

二、结果及分析

(一)大一与大三护生人文关怀理念得分率比较

大一与大三人文关怀理念总体得分情况:大一高于大三,得分率分别是:78.6%;67.9%,均为中等水平,与刘霖,陶莹等人同用此量表对上海市5所高校在校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测量结果:人文关怀品质总体均分的得分率为80.63%[10]相比,我校护生人文关怀理念处于较低水平。

(二)大一与大三护生人文关怀理念各条目的比较

大一与大三护生相比较,前三个条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条目1,大一和大三护生的秩均值几乎相等,分别是115.63和115.38,说明她们一致地认为关怀理念是可以通过教育学习获得的;条目2和3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三护生的秩均值略低于大一护生,分别是110.08对121.21和110.83对120.42,说明护生的职业良知意识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后四个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三护生的秩均值显著低于大一护生,分别是103.44对128.21、106.41对125.08、95.55对136.52、102.90对128.78,说明护生的整体仁爱意识、职业崇高信念、关爱生命信念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没有提高反而普遍下降,且引起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见表2。

表2 大一与大三护生人文关怀理念各条目的比较

(三)护生人文关怀理念各条目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各条目均不受家庭所在地是否农村与城镇、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接受过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培训的影响,但是受到学生是否当过班干部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职业崇高信念(条目5)和关爱生命信念(条目7)呈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当过班干部对护生职业信念的养成具有显著作用,但是她们职业良知意识(条目2、3)与整体仁爱意识(条目4)尚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她们的信念尚不稳固,需要经历实践的多次磨练才能真正养成。从人际关心的角度来看,护生职业良知意识(条目2、3)、浅层关爱生命信念(条目6)的养成主要来自父母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母亲对护生深层关爱生命信念(条目7)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父亲对护生职业崇高信念(条目5)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护生在学校中关怀和感激的学习(条目1)主要受同学关心的影响,呈现出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教师关心未在任何条目上呈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还有一个整体仁爱意识的条目4未受到任何因素的影响。

表3 护生人文关怀理念各条目的影响

三、讨 论

(一)人文关怀理念的影响因素

首先无论是大一还是大三的学生都一致的认可关怀和感激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但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护生经过在校三年的学习,不但没有发生理念的变化,反而普遍下降。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响到关怀理念的培养呢?我们发现,父母的关心和班干部的带头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这正如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那么,父母和班干部是目前学生学习和获得关怀理念的三大榜样。据研究,影响护生关怀品质形成的因素有专业教育和文化氛围,文化氛围中又包括社会文化氛围、家庭文化氛围、专业文化氛围[9]。那么,父母的关心就是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班干部的带头是专业文化氛围的影响。护理学者Rauda也曾说“关怀不是讲授的,而是被感染的(not taught,is caught),不是专门开设关怀课程而学的,而是把复杂的关怀关系和关怀实践过程呈现在教育中而感染的”。由此,由教师所引导的专业教育和专业文化氛围影响就显得极为重要,而这块恰恰是我们没有起到影响作用、迫切需要弥补的地方。不仅如此,目前社会文化氛围中经常出现一些负面报道,诸如医护人员被殴打、医疗纠纷增多、护理工作辛苦、职业离职率增高等,直接影响到护生的关怀责任意识与人道主义价值观或信念的养成。也因此,护生职业良知意识、整体仁爱意识、职业崇高信念与关怀生命信念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下滑,且产生统计学差异(P<0.05),护生严重受到社会文化氛围中的负面影响。近年来,虽然学校教育开始增加了人文课程的设置,如护理伦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人际沟通与护士礼仪等,但是没有引起学生关怀理念的变化,落实到教师对学生关心的隐性文化氛围中,需要我们加快努力的步伐。

(二)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途径

1.职业良知意识的培养途径

一方面护士作为人首先要有良知,它是做人的基本感情、是人的本能,尤其是我们中国人都有恻隐之心,它的认识来自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所以,父母关心对护生良知意识的产生具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另一方面护士还要有职业良知,就是要担负起关怀患者的责任,现在医院都提倡的“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是说“符合患者的利益是护士行动的出发点”(条目2),必须通过专业教育才能认识到这一点,并需要作为专业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即使遇到“患者很不友善的情况下”(条目3),仍然坚持初衷,把患者放在第一位,仍然“持续的向其表达我的善意”(条目3),才算是真正把关怀责任内化为自身的职业良知意识。那么,这种意识是从做人的基本感情——良知开始的,然后经过专业教育的引导与临床的实践锻炼,转化为职业情感、职业的感性认识、最终经过实践的磨砺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与人的认识规律相符合,即理性认识是由感性认识上升而来,而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然而,护生通过三年的学习职业良知意识不仅没有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秩均值反而下降,迫切需要专业教育引导与临床实践磨砺的紧密结合。

2.整体仁爱意识的培养途径

整体仁爱意识是要将心比心、把患者看作一个和自己一样需要仁爱的特殊人,一个由多重因素所造成疾病状态的整体人、和一个疾病与健康相对变化的发展人[9]。当护生在临床上碰到“患者是名罪犯,也能给与同样的关怀(条目5)”时,说明护生不仅能够平等待人、一视同仁,而且能够考虑到患者犯罪背后的多重因素性或将来发展变化性,具备了整体仁爱意识。然而,本次调查护生通过三年的学习整体仁爱意识普遍下降(P<0.05),且没有受到任何因素的影响,父母的关心与班干部的带头也无济于事。说明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的整体缺失。也预示着目前我国生物-心理-社会整体系统化医学模式尚未发生真实转变的局面,迫切需要医疗体制改革加强此方面的力度,引起医学护理教育的广泛重视。

3.人道主义信念的培养途径

人道主义信念包括崇高职业信念和关爱生命信念。信念的基本含义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那么,它必须在职业良知和整体仁爱意识的基础上获得,所以,本次调查中是否是班干部对护生职业崇高与关爱生命信念产生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P<0.05),而对职业良知与整体仁爱意识没有产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P>0.05),那么,班干部的这种信念极大可能会因实践的磨砺而逐渐减弱或消失。因为信念的获得必须具有情感和意志的基础。如果护生在关怀患者之后产生了“护士职业可以给生命增添希望和温暖(条目4)”的感觉和“护士执业虽然辛苦,但很有意义,所以值得付出(条目5)”的情感。那么,这是护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状态,但还需要经历意志的磨砺,在风雨中、在危难中才能茁壮成长。如遇到患者处于地震、海啸、非典等重大灾难中时,护士“即使心有恐惧或害怕,仍然尽我所能照顾传染病患者,对其提供护理(条目7)”。那么,关爱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信念才能得以坚固下来,成为指导护士自身专业行为的准则。由此,人道主义信念的培养首先需要养成职业良知意识和整体仁爱意识,然后需要经历关怀后的情感体验与实践磨砺,才能茁壮成长。迫切需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关怀他人和制造障碍、经历磨砺的实践机会。

四、培养策略

(一)教师需加强人文修养

为培养护生人文关怀理念,学校教师与临床带教老师不仅要教会护生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还需将人文关怀贯穿到日常行为中,以身作则为护生作出榜样,斯大林也说过“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研究中发现,护生的人文关怀理念没有教师关心的影响,是因为大学教师对人文关怀认识不足,缺乏人文关怀的理念;有学者报道,目前临床带教老师对自己的专业认识不够,专业思想不稳固,不能很好地为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做好“言传身教”[11]。他们的人文关怀行为与医院对护生的关心也会影响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发展,这些对护生的正确人文关怀理念形成影响巨大,因此大学教师和临床带教老师都应加强自身人文修养。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人文课程学习、继续教育培训、人文关怀沙龙等活动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人文关怀修养。

(二)教师需关爱学生,并建立起充满关爱的护理专业文化氛围

人文关怀理念是在成长与关爱过程中逐渐感知的,它是教育与感知的统一。教师真诚的关爱可以满足护生渴求关爱的心理,激发护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能直接感受到学生的需求,促进了教师与护生之间的感情。每位教师将他的人文关怀渗透在他的整体教学中,真诚的热爱护理事业,尊重和关爱学生,改变“重成绩,轻人文”的传统理念。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关心,学校与临床带教老师互相合作,建立起护理专业文化氛围。班干部在各种活动中不断锻炼自身的人际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也为护生起到了榜样作用,同时同学、父母的关心都是对护生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与帮助,教师在护生的这些社会支持系统中起到了引导与协调的作用。所以说来自教师、同学、父母亲的关爱及由之建立起充满关爱的护理专业文化氛围是护生每日都能切身感知到的,他们感受到了全方位的关爱,从多维度促进了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形成,并潜移默化地将人文关怀带给身边的每个人,逐渐镶嵌到了他们的灵魂中。

(三)教师需注重理念引导,需与临床实践困境紧密结合

理念引导需要感性与实践的统一。教育者一方面需要增加人文关怀学科的比重,尤其是人文关怀与护理交叉的边缘学科,另一方面可以丰富人文课程的上课形式,如组织与优秀护士座谈、开展不同领域护理专家的讲座,引导护生正确看待护理职业方面的各种负面信息等,使人文关怀课程成为构建护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护生人文关怀理念感性认识的主体。目前的教学模式单一,仅限于课堂教育,而忽视了理念来源于实践。教师需要将专业教育引导与临床实践困境紧密结合,尤其是护生在遇到困境时,如听到护士工作辛苦、劳动报酬和社会地位低、医患关系恶劣等多种不利的言论给他们带来无法回避的心理压力时,教师及时给予人文关怀,在理念上积极引导。另外,学习具体生动的人文关怀事迹、参加社会福利活动也是提高护生关爱生命意识直接有效的方法。

(四)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护理对象及其问题

每个人都是由身心、社会、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组成的整体,他们的健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开展特殊患者的病例讨论,如“你的患者是名罪犯,你该如何给予他同样的关怀”“病房里有位大家都不愿意去理的患者,你愿不愿意去理他,给他关怀”等。教师在护生的讨论中给予全方位的引导,即使患者是名罪犯,我们也要尊重他,他也在承受着病痛给他带来的折磨,看到他的无奈与脆弱;大家都不愿意去理的患者,我用我真诚的心给予他人文关怀,多从他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影响他心情的根本原因,将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逐渐具体化、细节化。

[1]Watson J.Nursing:Human science and human care:A theory of nursing[M].Jones &Bartlett Publishers,1999:150

[2]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求是,2006,9(3).

[3]马晓伟.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护理管理,2010(4).

[4]户丽艳,周艳,渠利霞.不同聘用方式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10(34).

[5]虎文燕,牛冬玲,续小霞,等.入学原因及就业需要对护理人员职业态度的影响[J].新疆医学,2011(1).

[6]廖雨风,刘义兰.在校老师对护生关怀与非关怀行为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6).

[7]黄戈冰,许乐,姜小鹰.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3).

[8]刘于皛.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测评工具的构建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9]张秀伟.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结构理论模型的构建及教育策略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9.

[10]刘于皛.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测评工具的构建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

[11]刘霖,陶莹,刘于皛,等.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10).

猜你喜欢

信念关怀条目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信念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
信念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