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效能感的影响
2015-12-20吴英报
吴英报 李 斌
1)海口市琼山区龙塘中心卫生院 海口 571149 2)海南省人民医院护理部 海口 570311
·护理体验·
针对性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效能感的影响
吴英报1)李 斌2)
1)海口市琼山区龙塘中心卫生院 海口 571149 2)海南省人民医院护理部 海口 570311
目的 观察针对性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06—2013-03于我院治疗与护理的74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脑梗死康复护理组)37例和观察组(针对性护理组)37例,将2组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感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效能感的影响更为积极,其对患者的康复锻炼发挥着积极的改善作用。
针对性护理;脑梗死;康复治疗;依从性;效能感
脑梗死后患者的康复锻炼对其后期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有重要作用,脑梗死后患者康复锻炼期的护理干预也极为重要,由于康复锻炼期时间较长及不适感较为明显、康复进度相对缓慢等,其治疗依从性与效能感往往受到明显的不良影响[1-2]。本文分析针对性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效能感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06—2013-03于我院治疗与护理的74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脑梗死康复护理组)37例和观察组(针对性护理组)37例。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44~73岁,平均(61.9±5.7)岁;梗死部位:脑干25例,其他部位12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7例,小学至高中3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44~74岁,平均(61.7±5.8)岁;梗死部位:脑干26例,其他部位11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6例,小学至高中31例。2组康复期患者的性别、年龄、脑梗死部位构成及文化程度构成方面比较,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的脑梗死康复护理进行干预,首先,根据患者的康复锻炼方案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制定,另外注意锻炼过程中对患者的不良心理与情绪的疏导,并积极配合医师进行锻炼措施的制定与实施,积极解答患者的疑问。观察组则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方面的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的性格及情绪、心理状态、锻炼措施及效果进行针对性评估,针对评估结果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及锻炼治疗护理干预,进行积极实施,在对患者进行锻炼护理的过程中再积极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护理措施的调整;另外,对每个患者存在的个性化护理问题进行针对性评估与解决,尤其对于治疗信心方面的干预给予更为充分的重视。将2组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估与比较。
1.3 评价标准 治疗依从性由护理人员和医师根据患者康复锻炼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估,以患者对每项治疗、检查及护理措施均积极配合为依从性较高,以患者对每项治疗、检查及护理措施均能配合,不配合情况在2次及以下为一般,未达到依从性一般为依从性较低。自我效能感以GSES量表进行评估,总分31分及以上为很高,21~30分为偏高,11 ~20分为偏低,11分以下为很低[3]。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AS 6.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护理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护理干预前2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较高者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n(%)]
2.2 2组护理干预前后效能感比较 护理干预前2组效能感偏高和很高者比较,P均>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偏高和很高者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干预前后效能感比较 [n(%)]
3 讨论
脑梗死发病率在我国呈现持续升高及年轻化趋势,而对于其早期治疗及后期功能康复锻炼的相关研究也不断增多,且随着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升及相关治疗效果的改善,康复锻炼的要求程度也不断提升[4],而康复锻炼时间较长、锻炼过程面临的问题较多且康复速度相对较慢等特点必然对患者的心理及锻炼信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表现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及对于治疗康复信心较低等情况,而护理作为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大的干预措施[5],其在改善患者上述不良方面中的作用较为明显,因此,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护理前,选取较佳的护理模式是必要的基础与前提[6]。针对性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每个患者不同时间的个性化问题进行针对性评估与解决的护理模式,在保证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为重视对患者需求的满足及个性化问题的解决[78],故对于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更好。
本文结果显示,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患者干预后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效能感改善更为明显,说明其对患者的治疗态度及信心均起积极的改善作用,分析原因可能与针对性护理问题不仅有效缓解了患者治疗心理方面的不良问题,且其较佳的护理辅助效果有效提升了康复锻炼效果,因此,其对于治疗的信心也在康复效果改善的过程中得到持续提升,患者的治疗效能感也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9-10]。
[1] 黄志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296-297.
[2] 韩振霞,时庆,王敏,等.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7):43-45.
[3] 卢虹.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护理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2):262-264.
[4] 赵艳,薛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0):142-143.
[5] 黄紫霞,刘剑平.早期护理干预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康复认知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8):2 134-2 137.
[6] Dai CY,Huang YH,Chou LW,et al.Effects of primary caregiver participation in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for unilateral neglect patients with right hemispheric strok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Neuropsychiatr Dis Treat,2013,9(6):477-484.
[7] 康可歆.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1-2.
[8] 李红艳.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66-67.
[9] Buijck BI,Zuidema SU,Spruit-van Eijk M,et al.Is patientgrouping on basis of condition on admission indicative for discharge destination in geriatric stroke patients after rehabilitation in skilled nursing facilities?The results of a cluster analysis[J].BMC Health Serv Res,2012,4(12):443.
[10] 邢艳,张雪燕,刘黎,等.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6):2 191-2 193.
(收稿2014-06-06)
R473.74
B
1673-5110(2015)07-0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