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强化康复护理训练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效果分析

2015-12-20龚海虹陶立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脑瘫痉挛康复

龚海虹 吴 浩 陶立蓉

1)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荆州 434020 2)湖北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荆州 434020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强化康复护理训练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效果分析

龚海虹1)吴 浩2)陶立蓉2)

1)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荆州 434020 2)湖北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荆州 434020

目的 分析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强化康复护理训练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确诊脑瘫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康复,观察组增加强化康复护理训练,连续治疗3月末对比改善痉挛效果和改善粗大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3月末,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2组均能够提高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但观察组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强化康复护理训练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肌肉痉挛程度,在促进患儿功能早期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对协同治疗效果继续研究。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康复护理训练;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或发育缺陷,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若干预不及时或措施不当,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随着康复器械的快速发展,基层医院由于康复医师不足,通过购置各式各样的康复系统弥补人员不足,但单纯依靠康复系统的康复效果尚存争议[1]。笔者采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强化康复护理训练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其相关的临床教学医院2009-05—2014-05 95例确诊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经头颅CT,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检查确诊,符合陈秀洁等[2]著《小儿脑性瘫痪的神经发育学治疗法》中关于小儿脑瘫的诊断和分型标准,经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小儿麻痹症、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肉萎缩症、脑部肿瘤、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以及中途退出研究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3.28±1.10)岁;痉挛型脑瘫37例,不随意型脑瘫6例,共济失调型脑瘫2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1例,混合型脑瘫2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分级)Ⅲ级10例,Ⅳ级22例,Ⅴ级16例。观察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5个月~11岁,平均(3.30±1.10)岁;痉挛型脑瘫36例,不随意型脑瘫7例,共济失调型脑瘫2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1例,混合型脑瘫3例;GMFCS分级Ⅲ级10例,Ⅳ级23例,Ⅴ级16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脑瘫类型和GMFCS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立即完善相关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和患儿年龄等因素给予心理疏导,树立康复护理干预信心,提高护理干预的依从性和干预效果。对照组患儿使用德国RECK公司生产的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以患儿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交替进行为主,首先做5min被动训练,然后做主动训练配合被动训练10min,最后做被动训练5 min,休息5~10min后进行阻力训练,常规阻力设定为0~15N·m,速度调整为10~30r/min,每次训练30min,根据病情和功能需要适当调整训练时间和设定阻力,每周重新评估并调整一次训练方案。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增加强化康复护理训练,实行护理人员对患儿“一对一”训练模式,患儿固定康复护理训练师,定期评估患儿的运动功能,制定个体化运动训练处方,根据功能能力情况适时调整训练方案,训练以神经促通技术和运动再学习作为理论基础,以Vojta 和Bobath等手法为主进行康复护理训练,可增加目标游戏等方法增加训练的趣味性,训练强度逐渐增加,训练时间逐渐延长。所有患儿连续康复护理训练3月末,对比改善痉挛效果和改善粗大功能情况。

1.3 评定指标(1)改善痉挛效果: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法判定康复护理训练结束后小腿三头肌肌张力情况[3],若患儿治疗结束后单侧或双侧肢体肌张力下降2个或2个以上级别者为显效;若患儿治疗结束后单侧或双侧肢体肌张力降低1个级别者为有效;肌张力增加或无改善者为无效;(2)改善粗大运动功能情况: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评价患儿干预前后改善粗大运动功能情况,包括卧位和翻身、坐位、爬和膝坐位、立位、步行、跑等内容,记录原始分,采用率(%)表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分析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或F校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痉挛改善效果 治疗3月末,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73,P<0.05)。2组患儿干预3月末痉挛改善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儿干预3月末痉挛改善效果比较 [n(%)]

2.2 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2组均能够提高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但观察组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干预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情况比较 (±s,%)

表2 2组干预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情况比较 (±s,%)

注:治疗后2组比较,t=4.5561,▲P<0.01

组别n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0.0001 48 35.67±11.35 41.59±11.48 2.5406 0.0064观察组49 35.65±11.33 52.24±11.54▲7.1808<

3 讨论

文献报道显示,6岁以内儿童脑性瘫痪的发病率约占1.86‰,每年以4.6万例的速度递增[4],虽然病变为非进行性改变,但运动功能异常和姿势发育异常能够成为进展性,并由此诱发的并发症成为儿科常见的顽症。随着现代康复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康复体系的建设,早期康复干预能够改善患儿的肢体功能,且年龄越小,功能改善越好,脑组织和脑细胞的可塑性越强,多数学者认为婴幼儿时期是中枢神经系统代偿的最佳时间。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是康复器械中常见的一种康复系统,能够根据肌张力和康复师评估情况设定参数,通过智能康复护理训练系统训练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痉挛,结合闭链运动和下肢肌肉离心性收缩等功能提高下肢肌群的力量,抑制动态肌张力和放松肌肉,从而达到康复护理训练和改善运动功能的目的,尤其适合改善粗大运动功能的训练。本研究表明,智能康复护理训练系统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但智能训练系统只是在设定参数下进行机械训练,机械运动较强,缺乏对患儿错误动作或错误姿势的纠正,更缺乏患儿、家属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降低了家庭康复指导的训练意义[5]。因此,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基础上增加护理人员的强化康复护理训练尤为重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护理人员对患儿“一对一”训练模式,以Vojta和Bobath等手法为主进行康复护理训练,重视反射性抑制手法、关键点控制、姿势反射和叩击手法等康复护理训练措施,根据患儿功能需要进行调整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通过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结合的方式提高患儿的功能锻炼效果,增加趣味游戏等方法激发患儿的潜力和增加交流,最大程度树立患儿的信心。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在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与范艳萍等[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1] 陈颖.脑瘫患儿的康复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4):81-82.

[2] 陈秀洁,李晓捷.小儿脑性瘫痪的神经发育学治疗法[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89-200.

[3] 施冬卫,许桔静,章叶飞.核心力量训练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0):128-129.

[4] 童光磊,李红,张敏,等.医院内强化康复护理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70-71.

[5] 王小燕,陈庆亮,曾丽云,等.目标细化结合游戏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5):467-469.

[6] 范艳萍,李伟,许洪伟,等.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对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4):35-36.

(收稿2014-06-20)

R473.74

B

1673-5110(2015)07-0133-02

猜你喜欢

脑瘫痉挛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