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必利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伴躯体症状疗效分析

2015-12-20柳江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西酞普兰躯体

王 瑾 柳江海

陕西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宝鸡 721004

抑郁症(Depressive disorder)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其典型症状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及活动减少等[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攀升,老年抑郁症患者绝对和相对数量都在上升[2]。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多数患者有突出的焦虑、烦躁情绪,精神运动性迟缓和躯体不适的主诉也较年轻患者更为明显[3]。由于老年人常伴躯体疾病及生理心理的改变,又受到经济状态、社会及心理因素的影响,所以老年期情感障碍的诊断、治疗问题要比青年人复杂[4-5]。西酞普兰(citalopram)是临床常用的抗抑郁、抗焦虑药物,但其并无治疗躯体症状的作用,对年轻患者效果较佳,但对伴有躯体症状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可能效果较差。舒必利除具有较强的止吐作用外,还有抗抑郁、治疗抑郁症躯体症状的作用[6]。现回顾分析我科伴躯体症状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舒必利联合西酞普兰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1-01-2013-0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伴躯体症状老年抑郁症患者88例临床资料,入选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3例):西酞普兰+舒必利组;对照组(45例):西酞普兰组。2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病程及体重指数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入选标准:(1)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 准第3 版》明确诊断为抑郁症[7];(2)年 龄≥60 岁;(3)合并有躯体症状,不符合躯体疾病的诊断;(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器质性精神疾病;(2)年龄<60岁;(3)合并器质性躯体疾病;(4)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5)合并终末期疾病;(6)有可能混淆研究结果或者存在其他额外风险的病史。剔除标准:(1)已进入试验而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或符合排除标准者;(2)未按拟定方案治疗的患者;(3)患者或家属撤回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口服西酞普兰20~40mg/d,舒必利100~600mg/d,疗程为8周。对照组:口服西酞普兰20~40mg/d,疗程为8 周。2 组患者治疗期间如出现失眠情况,可酌情使用苯二氮卓艹类药物辅助睡眠。

1.4 疗效评定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及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评判;不良反应评定:采用治疗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治疗毒副反应。

1.5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疗效,每2周评定1次HAMD 评分、CGI评分及GDS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毒副反应,每2周评定1次TESS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躯体症状改善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HAMD 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HAMD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6、8周,观察组HAMD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患者HAMD 评分比较 (±s,分)

表2 2组患者HAMD 评分比较 (±s,分)

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 t值 P值治疗前27.33±5.39 27.29±5.91 0.033 0.974治疗后2周 25.39±5.03 25.33±4.11 0.061 0.951治疗后4周 20.99±5.68 24.13±5.37 2.666 0.009治疗后6周 18.30±6.31 21.58±8.31 2.078 0.041治疗后8周11.15±9.35 18.39±10.51 3.408 0.001

2.2 2组患者CGI评分比较 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4周CG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8周,观察组CG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患者CGI评分比较 (±s,分)

表3 2组患者CGI评分比较 (±s,分)

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 t值 P值治疗前4.28±0.38 4.30±0.41 0.237 0.813治疗后2周 4.02±0.58 4.13±0.67 0.822 0.414治疗后4周 3.28±0.86 3.41±0.77 0.748 0.457治疗后6周 2.21±0.91 3.12±1.10 4.218 <0.001治疗后8周 2.01±0.97 3.07±1.25 4.430 <0.001

2.3 2组患者GDS 评分比较 2 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 周G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6、8周,观察组G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2组患者GDS评分比较 (±s,分)

表4 2组患者GDS评分比较 (±s,分)

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 t值 P值治疗前17.29±4.58 18.01±4.01 0.786 0.434治疗后2周 12.40±3.86 13.58±3.91 1.424 0.158治疗后4周 10.38±3.05 12.22±2.97 2.867 0.005治疗后6周 8.39±2.04 11.93±1.59 9.103 <0.001治疗后8周 7.11±2.15 10.36±1.93 7.469 <0.001

2.4 2组患者TESS评分比较 见表5。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内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2组患者TESS评分比较 (±s,分)

表5 2组患者TESS评分比较 (±s,分)

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 t值 P值治疗前10.15±2.20 10.10±2.35 0.103 0.918治疗后2周 9.58±2.15 9.49±2.33 0.188 0.851治疗后4周 4.29±1.89 4.20±1.65 0.238 0.812治疗后6周 4.11±2.39 3.99±1.02 0.309 0.758治疗后8周4.05±1.96 3.94±1.15 0.323 0.748

2.5 2组患者治疗后躯体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躯体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见表6。观察组患者治疗后8周,躯体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1.63%,5/43vs 28.89%,13/45;χ2=4.026,P=0.045)。

表6 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3 讨论

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特殊时期,关注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不仅要关注躯体疾病,还要注意维护老年人的心理精神健康[8]。由于子女生活忙绿易忽略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因此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情感低落是抑郁障碍核心症状。患者常体验到与过去明显不同,生活没有兴趣,严重者甚至有轻生的意念[9-10]。因而,关注并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具有积极意义。和年轻抑郁症患者不同的是老年抑郁症患者多伴躯体症状,而易被怀疑为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等。在诊断在和治疗上,我们认为联合用药可能会收到更佳的疗效。

研究显示,治疗后8周,观察组HAMD 评分、CGI评分及G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我们将三种不同疗效量表同时应用于老年抑郁症的疗效评估,认为评判结果更为全面、可靠。HAMD 量表是较为经典的抑郁症状评估量表,而GDS量表是针对老年人群抑郁症的量表,CGI除评价抑郁症状外,也涵盖一般临床症状,评估范围较为全面。在反应患者治疗毒副作用的TESS量表评估上,我们发现治疗8周,2组毒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舒必利、西酞普兰联合应用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评价2组治疗8周后躯体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躯体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1.63%,5/43vs 28.89%,13/45;χ2=4.026,P=0.045)。联合用药解决了老年抑郁症患者躯体症状高发问题,而经典的单一使用西酞普兰则在改善躯体症状上效果不佳。

综上显示,老年抑郁症伴躯体症状治疗中,与单一使用西酞普兰相比较,舒必利、西酞普兰的联合使用临床疗效佳,改善躯体症状明显,而治疗毒副作用相近。

[1]Grigoriadis S,VonderPorten EH,Mamisashvili L,et al.The effect of prenatal antidepressant exposure on neonatal adapt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Clin Psychiatry,2013,74(4):309-320.

[2]黄毅,佟晓光.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 853-4 855.

[3]Zajecka J,Kornstein SG,Blier P.Residual symptoms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prevalence,effects,and management[J].J Clin Psychiatry,2013,74(4):407-414.

[4]范穗强,孟春想,洪雨.中青年与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7):56-59.

[5]Montgomery SA,Mansuy L,Ruth A,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levomilnacipran sustained release in moderate to severe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proof-of-concept study[J].J Clin Psychiatry,2013,74(4):363-369.

[6]Rethorst CD,Trivedi MH.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escription of exercise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J Psychiatr Pract,2013,19(3):204-212.

[7]郭兰婷,万云,单友荷.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孤独症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3):162-165.

[8]许艳,孙金荣,陈爱民,等.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74-75,78.

[9]梁炜,张红梅,张红亚,等.抑郁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与自杀行为的关联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0):726-730.

[10]张静,胡进华,庄志清,等.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165-166.

猜你喜欢

西酞普兰躯体
米氮平结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阿里普兰“果孜”歌舞概念及起源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的影响
神奇的“艾司”
现在干什么?
印度“大头男孩”被尊为神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
皮肤扩张预制皮在躯体大面积瘢痕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