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后抑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2015-12-20符彬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障碍功能

符彬斌

长沙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长沙 410015

脑卒中主要包括梗死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脑部血管循环障碍可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患者常伴肢体偏瘫、失语、精神症状、眩晕、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脑卒中患者高致残率、躯体功能障碍、社会功能减退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使患者非常容易产生焦虑、压抑、绝望等一系列严重的心理问题,脑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后常见的症状之一。因此,在救治脑卒中患者生命、稳定病情的基础上,如何减轻患者的抑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患者认知功能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1-2]。为进一步了解首发脑卒中患者抑郁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笔者对2012-07—2013-06 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卒中患者200例,男108例,女92例;年龄35~65岁(54.92±6.84)岁;其中脑出血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脑梗死5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4例。患者智力正常,偏瘫除外。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 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排除标准为活动性肝病或肝、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既往有脑卒中,因听力、视力、语言表达、意识及理解障碍而无法完成检查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分为抑郁组76例(观察组)和非抑郁组124例(对照组)。对照组男68例,女54例;平均年龄(53.82±6.75)岁;出血性卒中45例,梗死性卒中79例。观察组男32例,女44例;平均年龄(55.26±8.41)岁,出血性卒中29例,梗死性卒中47例。2组性别、年龄及卒中性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和指标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患者进行抑郁、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评估。生活质量评定:(1)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日常生活状况:生活独立:100分;75~95分:轻度依赖;50~70分:中度依赖;25~45分:重度依赖;0~20分:完全依赖;(2)Fug-Meyer评分评估肢体功能,<50分:严重运动障碍;50~84 分: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轻度运动障碍;100分:功能正常;(3)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S)评定,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5-7]。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总分0~30分。患者的社会活动和生活自理状况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总分0~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认知功能越好[3-4]。项目评定均由受过培训专业人员在安静的房间内对患者进行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生活质量比较 2组BI和AS评分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M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比较 (±s)

表1 2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BI评分 FM 评分 AS 评分对照组124 54.36±7.11 73.20±8.67 19.58±3.49观察组 76 60.52±8.09▲ 76.81±9.24 16.26±2.83▲

2.2 2组MoCA 和ADL评分比较 2组MoCA 和ADL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MoCA 和ADL评分比较 (±s)

表2 2组MoCA 和ADL评分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MoCA 评分 ADL 评分对照组124 25.01±9.51 57.82±6.45观察组 76 20.98±8.46▲ 51.36±6.17▲

2.3 2组患者MoCA 各子项评分比较 观察组定向力、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延迟回忆和注意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MoCA 各子项评分比较 (±s)

表3 2组患者MoCA 各子项评分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定向力 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力 注意力对照组124 4.86±1.24 3.88±1.05 4.08±1.17 4.82±1.33观察组 76 4.30±1.02▲3.19±0.97▲3.41±0.86▲4.12±1.01▲

3 讨论

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疾病后常见的情感障碍,主要有情绪低落、悲观、睡眠障碍等临床症状。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表现复杂且常被共存的躯体症状所掩盖,得不到正确识别和及时治疗。抑郁症使患者兴趣丧失,消极对待各种功能康复训练,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延迟及疾病的转归,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神经功能、认知等方面的恢复[5-6]。研究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对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最终结局有重要意义。

脑卒中患者一般治疗时间较长,肢体功能恢复较慢,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而对生活丧失信心,易产生恐惧、抑郁情绪障碍[7]。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BI高于对照组,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卒中抑郁患者使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更低,生活质量偏差,主要由于患病治疗和康复时间的延长,患者抑郁使神经功能恢复越来越慢,且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功能的丧失或降低等因素易导致抑郁进一步加重,延缓患者的康复[8]。

认知功能属于大脑皮质的高级思维活动,是人类认识和知晓事物的过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不仅使生活质量水平降低,还会延缓及推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加重记忆障碍、失语、失用、视空间障碍或执行功能障碍等认知功能障碍[9]。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MoCA 和ADL 评分分别为20.98±8.46 和51.36±6.17,对照组为25.01±9.51 和57.82±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定向力、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延迟回忆和注意力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脑卒中抑郁患者的认知能力低于普通卒中患者,主要因为脑卒中抑郁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因素有关,抑郁患者情绪低落、自信心下降,降低了参与日常生活活动的积极性,延缓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不利于患者神经、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恢复[10]。及早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并通过干预改善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心理状态,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均较低,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对于维持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必不可少,并影响疾病的结局和预后。

[1]赵晓晖,杨 娟,许佩佩,等.脑卒中后不同时段抑郁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4):241-244.

[2]Zhang Z,Mu J,Li J,et al.Aberrant apolipoprotein E expression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J].Genet Test Mol Biomarkers,2013,17(1):47-51.

[3]林蓓蕾,张振香,陈 颖.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ADL 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3):7-9.

[4]吴庆文,邢凤梅,董胜莲,等.社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影响因素的现况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5(11):778-779.

[5]田永梅,任爱玲.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6):6-7.

[6]宋耀宗.卒中后抑郁患者综合抗抑郁治疗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4):2 688-2 689.

[7]刘相佟,温萌,李文琦,等.徐州市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4):504-606.

[8]高展,丛文东,曾佳.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无症状脑梗死及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1):1 817-1 819.

[9]张清颜.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抑郁程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0):83-84.

[10]李秀珍,马丽敏,孙玉杰,等.自我效能感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373-374.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障碍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基于PMC窗口功能实现设备同步刷刀功能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