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12-19贾梅
贾梅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具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是永远探索的课题,教师教学应该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用于素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在教學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形式多样、组织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素材,吸引学生。多媒体手段的妙用能够使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使学生始终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懂得学习,提高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形象生动,图文并茂,感染力强,使学生看到了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学生通过直观视听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倡导合作学习,取长补短。目前,就小组合作学习而言,许多教师还理解不深,甚至有偏差。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小组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其实不然,实际上合作学习有许多种方法,如小组活动比赛、交错学习法、共同学习法、多媒体辅助合作学习法、思考―配对―分享法等等。例如在教学《穷人》后我就要求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上了多媒体课,让学生与计算机合作;在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时,就人物形象我让学生开展辩论赛……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也是很多的。合作学习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合作学习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文本沟通。有一次,我聆听卞淑美在教授《最珍贵的东西》一课时,在课堂上,卞老师让学生思考“你是否同意作者提出的观点。”之后,卞老师给了学生整整八分钟的宁静时间。在这宁静中,我仿佛感受到了学生思维与文本所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
2 激发创新兴趣,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叫作求知欲。认识举时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 绪色彩的意象活动许多科学家取得伟大的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实践证明,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创新活动是一人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将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同时,它也要受到心理因素,如:情感、欲望的制约。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宽松的心理环境,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思维条件。
3 启发想象、联想,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它是创造思维的中心,在教学中应注意。
(一)在作文训练中注意激发创造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劳动都是脞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思维是想象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想象是创新精神的关键。
(二)激发联想火花,教给联想方法。同作文离不开想象一样,作文也更离不开联想,特别是发散性的联想。我们可能通过“创设作文情境”、“结合参观、访问、看生动画面、激动人心的场面、即 兴提问”和“就一人一物,进行联想比赛”来激发学生联想的火花。在此基础上,结合阅读和参观指导,教给按时间为序的纵向联想法,以空间为线索的横式联想 法,对比联想法等等。也要教给学生在表达时,引入联想的方法。
4 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指导轻练笔,重形式轻内容,重课内轻课外,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这“四重四轻”的现象,既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又阻碍了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一)鼓励学生多角度审题,多放少收。多角度审题,即在指导学生作文审题时,提出审题要素,鼓励学生多侧面,多角度,深入而灵活地审视题目的内容、要求,审清题目的范围、体裁,提示题目的 意义、重点等。指点学生领悟题目蕴含着的新意和深意以及比喻义或引申义,帮助学生发现特点,提示规律,引导学生显示创新思维的审视变通性,领悟灵活性等。
(二)引导形式求异思维,多方面选材。创造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统一,但更多地表现为思维的求异性。即追求思维的独特性。能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从事物的不同角度,从正反方面进行审视,写出新颖独到的作文,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多向思维。
(三)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多侧面立意。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基础。多侧面立意,即立出新意,引导学生根据题意,不落俗套地确定积极、富有新意的中心,突出创意,使作文蕴含一定的创新成分;显出新特点,引导学生显示创新思维的观察敏锐性、立意新颖性的特点。
5 利用多种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一)采取多种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是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打好基础。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采取“合作研讨”、“分层教学”等多种形式,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二)展示知识的形成,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受到恰当的思维训练,完成知识的“发现”和“获取”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准备性参与、尝试性参与、理解性参与和巩固性参与,从而达到全程参与的目的。
(三)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活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读书、操作、推理、判断等任何一项学习都不可能由眼、耳、口、手、脑某一感官独立完成。必须密切合,才能使学习卓有成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听觉通道的学习,效率只有30%,视觉通道的学习,效率为50%,而复合通道的学习效率可达70―80%。为确保学生的全方位参与,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活动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发现、认识、理解、掌握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优化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运用各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 手段和方法。创新能力有高有低,小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打下创新的基础。小学生作文只要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了一点新意,就 是创新的体现,就应加以肯定、鼓励和引导。长此以往,必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