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初探
2015-12-19梁海澄
梁海澄
摘 要:武汉新港物流管理专业是湖北省第一批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武汉新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研究,能使我院紧密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能直接面向我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区域内重点产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专门人才,能满足我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区域内重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能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加大相关产业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水平、办出特色,促进我校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湖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促进武汉新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武汉新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注: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武汉新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研究》(编号为:2012B298)的阶段性成果。
为了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实施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通知》。提出以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产业行业需求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十二五”期间,支持各高校与相关行业携手,与有关企业联合,重点建设100个左右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区域内重点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每年为我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区域内重点产业定向培养5000名左右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武汉新港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1 武汉新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目标及人才培养定位
本专业主要面向湖北省,服务于武汉新港的发展需要,面向武汉新港,针对调度、库场管理、理货、揽货、订舱、租船、代理、通关、配积载、客户服务、集装箱拼拆箱、商务单证操作等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港口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现代港口生产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通过以下三方面来体现
1.职业性:我校是高职院校,本专业培养港口与航运物流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从业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三年学习,让学生完成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
2.针对性:本专业专门培养武汉新港发展所必需的人才。
3.合作性: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的实施,毕业生的就业都与武汉新港进行深入合作。
2 武汉新港物流管理培养理念及培养模式
1.培养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坚持“育人为先,技能为本”,以品质求生存,以协同谋合作,以服务促发展。
2.培养模式
按照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武汉新港校企合作,形成独具特色的“学、岗、就”三态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学生进入高职学校,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过程,就是学、岗、就三种状况的不断递进转换的过程。三个环节环环紧扣,逐步递进,不能跳跃,并缺一不可。“学岗就”三态以武汉新港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为武汉新港定单式培养人才。
3 武汉新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措施
(一)课程体系设计
依托武汉新港物流企业,在广泛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物流管理专业“163”课程体系结构:1个基础平台、6门核心岗位课程、3门综合实训课程。
1个基础平台:由职业素质课程和职业基础课程构成的基础平台。在“学习”阶段完成。
6门核心课程:由《武汉新港生产调度》、《内河船舶运输实务》、《船舶配积载》、《港口货物通关实务》、《集装箱业务操作实务》、《港口实用英语》等门课组成的核心课程。在“岗位训练”阶段完成。
3门综合实训课程:按照就业方向确定的3门综合实训课程——《集装箱装卸桥操作实训》、《集装箱拆拼箱业务实训》、《武汉新港水运商务实务》。在“预就业”阶段完成。
(二)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开发
本专业教师主编和参编教材5本,包括《物流運输实务》、《代理与配送》、《港口生产组织》、《船舶原理与积载》、《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等,校企合作项目课程自编。
(三)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
武汉新港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是由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是国家现代物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分布于学院重型实训楼的第3、4、5层,总建设面积2160平方米,总投资380余万元。国家现代物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可完成物流专业群各专业主要实训项目,同时可承担企业员工培训,湖北地区师资培训,物流职业资格鉴定等任务。下设四个中心,分别是:物流认知实训中心、物流流程再现实训中心、物流新技术应用实训中心、物流操作实训中心,学员通过四个中心所提供的功能进行训练,能实现一个自然人向物流职业人的转变。国家现代物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采用柔性系统设计的理念,可以模拟口岸物流的6个物流情境,学员可以独立或团队的方式进行训练。
(四)物流管理专业“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由“双专业带头人” 、“双骨干教师”共同构成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提高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比例;鼓励教师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提高教师对项目课程的执教能力;改善教师待遇。
1.“双师”结构建设
通过内训外聘的方式改善双师结构。鼓励专业教师获取与专业有关的专业技术职称,成为名副其实的拥有双证书的“双师型”教师;有计划地安排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锻炼;加大聘请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数量。制定相应政策,鼓励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比例,逐步形成项目课程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与校内骨干教师合作完成的机制。
2.“双骨干教师”培养实施工程
骨干教师队伍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相关专业发展需要,能在教学和专业建设中真正发挥示范作用的专兼职结合的双骨干教师队伍。
根据物流专业群建设实际需要,以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为出发点,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认定和考核办法,形成系统、连续的骨干教师培养、认定机制,使骨干教师队伍形成坚实、合理的梯队结构。通过外聘专家讲学,选派教师参加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参加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参与生产第一线实践活动等手段,培养了物流管理专业的10名专职教师成为本专业骨干教师。
(五)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开发
1.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制定和完善了听课制度、评议制度、座谈会制度、外聘教师聘任制度等。
2 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机制建设
制定和完善物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建设,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三方面进行质量监控,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考核规范等,如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方案。
3.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机制建设
以学校教学督导为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为基础,结合以系部教学检查、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进行全方位的教学质量控制与
评价。
利用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综合反馈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把握市场需求脉搏,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武汉新港物流管理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响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号召,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订单(定向)培养,毕业生主要在省内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區域内重点产业中的相关企业、单位就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机制。按照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突出特色、互利共赢的原则,在教学改革和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合作、队伍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研究与合建设。我们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会不断完善和改进,把武汉新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好。
参考文献
[1] 梁春梅:《高职港口物流人才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研究》,《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11期
[2] 刘学平:《现代服务业视野下高职港口物流人才的培养》,《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1期
[3] 高艳玲;高秀春;杜琳琳:《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发展方向的研究》,《经营管理者》,201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