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路
2015-12-19李一伟
李一伟
摘 要: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社会人才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高低关系着人才质量的好坏。当前,树立和谐的教育理念,建设和谐校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教育;人才质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而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化教育步入普及化教育战略转移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时期新形势,高等院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是能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认清和把握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树立和谐教育理念对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
今天,和谐教育思想在高等院校里广泛传播,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的摇篮,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人才输出基地。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他们会成为和谐校园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和谐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从目的上看,和谐教育理念是为实现人的自我和谐发展,以及由此推动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可以说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让教育功能的发挥在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基础上找到一个很好的结合和平衡点。另一个从过程的上看,和谐教育理念是在教育过程中,运用了科学人性化的方式方法,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中建立一种自然和谐的关系,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教育是社会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教育状态,也是对人性化教育的高层次的追求。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不和谐的因素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较强的功利性
部分高校存在重教学科研,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认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与学术水平的高低才是能否办好大学的关键。正是由于这种不当的认识,才使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够重视,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地位不高,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另外,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部分大学生受外界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学生中存在功利性学习行为。表现在以功利的眼光来看待教育,认为专业课对他们将来在社会上谋生至关重要,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得好坏,不影响他们的未来,这种摆脱不了功利主义的价值理念,直接导致了他们对该课的厌学行为和此类课及格就行的价值取向。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失,形式主义严重
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内容来看,课程中一部分内容与中学课程存在着重复交叉的现象,存在着内容与现实的不同步,缺乏时代性,远离学生的思想基础,没有贴近生活实际的教育倾向,妨碍了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到目前为止,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完全考虑从学生的个体接受和需求能力出发,通过各种多样的渠道和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想素质,而是采取简单灌输和评分考核的方式来鉴定教育的效果。对于专业课来说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思想政治教育是要根本要求考察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行为和习惯是否形成,这却是上述方式无法实现的。形式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知行不统一,在现实生活,道德悖反现象屡有发生,甚至会出现“高材生”犯罪的情况。
(3)高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外界环境剧变,急需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的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不仅仅是老师单一的靠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这种方式,更多的是从互联网上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掌握新的时尚潮流。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一些不良文化和西方腐朽堕落的思想趁机扩大传播范围,乘机占领高等院校的政治思想阵地,冲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的成效。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氛围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也会出现多元化的态势。在他们身上利己主义现象越来越严重,社会公德淡薄,忽略个人道德修养。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正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这样一个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性格各异且具有较高层次文化的群体来说,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解决新出现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观,要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突出主体性,发扬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的主体精神,引导学生从受教走向自教、从他律转为自律,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使他们既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开拓创新的能力;仅学会生存,而且懂得发展;不仅能适应社会,而且可以能动地改革社会,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
2 在高等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和谐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和客观性
(1)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树立和谐教育理念的客观需要
当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社会在不断的变化,要想实现社会主义现在代需要更多的大学生,然而大学生现在正处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思想道德理念呈现出多样性,这样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难题,任务很艰巨。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16%-25.4%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为心理问题而不能完成学业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人还走上了绝路。因此,如何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已经成为大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很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本,多以学生个体的需要和健康出发,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促进其自我身心的和谐发展,也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2)人才兴国战略是树立和谐教育理念的根本需要
在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国家的实力的竞争说到底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能培养一大批具有爱国主义信念,能为国为民奉献才智,德才兼备的创新性人才,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树立和谐教育理念,才能很好的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体在高校教学中,应该切实的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盡量贴近学生实际,提供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实践式等教学形式,使施教与受教双方更好的沟通,互相激发最大的潜能,达到一种和谐。老师多提供一些讨论的平台,提供价值判断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和选择,学会思考,久而久之,思维会越来越敏捷,大学生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得到加强,慢慢地就能成为符合国家需要的全面性人才。
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和谐的教育理念,一方面能建设好和谐校园,从长远来看,构建和谐社会才是实现的终极目标。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些不和谐的因素,只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遥不可及的梦。
参考文献
[1]叶梵.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N].光明日报,2005.5.26.
[2]吴雪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J].党史文苑,2006(6).
[3]于晓光.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5(9).
[4]鲜开林.构建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的和谐育人新机制[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