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式7.62mm手枪射击弹头与玻璃碰撞后弹丸破片形态研究
2015-12-19凯向雷陈冰铁尔巴义
黄 凯向 雷陈 冰铁尔巴义
(1 重庆市公安局北部新区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 重庆 401122;2 乌鲁木齐市公安局高新区(新市区) 分局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54式7.62mm手枪射击弹头与玻璃碰撞后弹丸破片形态研究
黄 凯1向 雷1陈 冰1铁尔巴义2
(1 重庆市公安局北部新区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 重庆 401122;2 乌鲁木齐市公安局高新区(新市区) 分局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研究不同射击角度玻璃对射击弹头造成何种程度的损坏,以及确定损坏的弹丸破片是否仍具备检验价值是射击弹头检验与分析的重要内容。用54式7.62mm手枪以不同角度击穿5mm普通平板玻璃,对射击弹头破片形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射击角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得出弹头碰撞玻璃后即使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破裂,但其形态仍具有较好的检验鉴定价值的结论。
54式手枪 平板玻璃 射击弹头 破片形态 弹道重建
1 实验原理
用54式7.62mm手枪以不同角度击穿5mm普通平板玻璃,用观察和统计的方法研究射击弹头破片形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射击角度的相关性。射击弹头飞离枪口后具有较大的动能,在弹丸遭受玻璃屏障阻挠其原有的运动时,高速运动的弹丸在碰撞和侵彻玻璃的过程中迅速释放能量,致使玻璃破损。弹丸贯穿玻璃后仍具动能,从而继续运行。由于强烈的碰撞作用,弹丸在与玻璃撞击和侵彻过程中会产生变形和破裂。
1.1 实验仪器
54式手枪一支,51式7.62mm枪弹100发,松木板若干,坐标纸若干,玻璃(平板玻璃5mm)75块,直尺,量角器,玻璃固定架,松木板固定架,标记笔四只,指示弹道用强激光器,尼康D70照相机一台,抓弹器,测速仪,水平仪,三角板。
1.2 实验数据定义
如图1所示:D为枪口位置;A为理想弹着点;A′为实际弹着点;BC为玻璃0°角摆放位置;BC围绕O点转动,B′C′与BC之间的夹角为а,当BC呈顺时针转动时а为正值,当BC呈逆时针转动时а为负值。
AO=1米
DO=3米
在实验中我们研究的是射击角度а与射击弹头破片形态的变化规律的相关性。
图1 玻璃旋转角度定义示意图
2 操作步骤
(1) 布置靶场,调整实验仪器。摆放松木板固定架,将松木板固定在支架内,以松木板固定架为基准,在距离松木板固定架正后方1米处摆放玻璃固定架,将玻璃固定在支架内;在玻璃固定架正后方3米处确定射击平台;在射击平台正后方2.5米处放置指示弹道用强激光器,调节指示弹道用强激光器的摆放位置,保证指示弹道用强激光器绝对水平。
(2) 在松木板固定架上粘贴坐标纸,用标记笔在指示弹道用强激光器的光束穿透玻璃的位置和照射到坐标纸的位置上做出标记。
(3) 所有人员撤离靶场,由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官进行射击,教官在射击时要瞄准标记笔标记的位置,将两点重合起来,确定枪口位置与玻璃、坐标纸上的标记点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开枪射击。
(4)记录所有相关的实验数据,对玻璃、坐标纸进行拍照,收集坐标纸。
(5) 拆卸、安装玻璃、松木板和坐标纸。
(6) 分析实验结果,寻找出54式7.62mm手枪射击弹头破片形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射击角度的相关性。
3 实验数据分析
根据坐标纸计算出弹丸表面角度а'(如图2所示),制作表1、表2。
图2 弹丸表面角度а'
通过观察实验中的弹头形态得出:入射角а在5.6°~39.2°间,弹丸明显变形,披甲、铅芯未见明显破裂;当入射角а在44.8°~50.4°间,弹丸破片明显变形,部分弹丸披甲、铅芯出现明显破裂情况;当入射角а在56°~61.6°间,弹丸破裂情况严重。入射角а越大,弹丸破片所反映的表面角度а'越大,弹丸破裂程度越严重。
在空气中稳定飞行的弹丸,在侵入玻璃时,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由于玻璃密度与空气密度的严重差异,使弹丸在侵入玻璃后自转速度急剧下降而介质阻力急剧增大,其作用点不再位于弹丸的质心上,作用线也不与弹轴和速度矢量线共线。玻璃对弹丸质心的翻转力矩,迫使弹丸绕着通过质心的赤道轴向后翻滚。由于翻滚过程中,章动角增大,迎面阻力增大,致使弹丸能量释放速度增大,从而导致弹丸受到的破坏和损伤增大。
通过表1、表2可以看出,弹丸头部所反映的表面角度а'随入射角а的增大而增大,а'的角度值围绕а的角度值左右摆动,两者数值近似相同,在统计学上达到了同一性。
随着枪支发射次数的增加,所测得а'的数值也有着一些改变,但浮动较小,结果都趋向于理想值。
表1 54手枪射击玻璃后弹丸表面角度а'(正角度)单位(°)
表2 54手枪射击玻璃后弹丸表面角度а'(负角度)单位(°)
4 结论
通过实验得出,54式7.62mm手枪射击弹头与5mm普通平板玻璃碰撞后,弹丸的破裂程度随弹丸入射角增大而增大,可以通过射击弹头与玻璃碰撞后弹丸破裂程度大致判断入射角度。
54式7.62mm手枪射击弹头与5mm普通平板玻璃碰撞后,弹丸头部所反映的角度与弹丸入射角度近似相同,可以通过射击弹头与玻璃碰撞后弹丸头部所反映的角度确定入射角度,从而推断射击方向,重建出现场的弹道。
∶
[1]李德仲,李国安.枪弹痕迹检验[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5.
[2]杨军.警用枪械的性能和使用[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孟凡骞)
D918.91
A
2095-7939(2015)02-0062-02
2015-03-16
黄凯(1987-),男,重庆人,重庆市公安局北部新区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助理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痕迹检验鉴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