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

2015-12-19张威吴力军段万礼许汉荣罗益文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头置换术

张威 吴力军 段万礼 许汉荣 罗益文

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

张威 吴力军 段万礼 许汉荣 罗益文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127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大于内固定组、术后下地时间早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随访,术后第6个月髋关节置换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82.67%显著高于内固定组的48.28%(P<0.05)。髋关节置换组的LAPAQ评分(7.18±2.14)(分)、SF-36评分(73.66±10.35)(分)、6分钟步行距离(483.6±37.5)(m)显著大于内固定组患者(P<0.05),VAS疼痛评分(1.06±0.72)(分)显著低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髋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率为8.16%,显著低于内固定组的37.93%(P<0.05)。结论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致髋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但术后功能恢复髋关节置换具有明显优势。

骨质疏松 股骨颈骨折 老年 髋关节置换 内固定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群髋部常见损伤现象,通常伴有骨折疏松以及其他慢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易发生全身并发症[1]。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为手术,分别为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两种,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不同,其临床疗效不同[2]。本资料选择本院收治的12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实施并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骨科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12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髋关节置换组(98例)和内固定治疗组(29例)。髋关节置换组男45例,女53例;年龄60~80岁,平均(68.9±6.2)岁。骨折分型:头下型28例、经颈型49例、基底型21例。合并高血压29例、糖尿病24例、慢性支气管炎19例。内固定组男13例,女16例;年龄60~80岁,平均(69.2±6.0)岁。骨折分型:头下型4例、经颈型14例、基底型11例。合并高血压7例、糖尿病6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纳入标准[3]: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CT、X线片及临床体格检查确诊为股骨颈骨折。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符合1994年WHO建议的骨矿含量值降低较正常值低于>2.5个标准差;年龄≥60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初次治疗的患者。

1.2 手术方法 (1)手术治疗:①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实施全麻或硬脊膜外麻醉,取后外侧切口,股骨颈截骨,于正常旋转中心处挫磨髋臼并安装髋臼假体,打开股骨近端,行远端扩髓,并确定远端尺寸,安装试模头颈,复位,检测试模松紧度,确定双肢等长后,安装假体,复位,粗隆钻孔,重建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常规缝合包扎。②内固定治疗组:患者全麻,双下肢固定于牵引架上将骨折复位,于股骨粗隆近端3~5cm外侧作切口,依次切开皮下组织、肌肉,钝性分离臀中肌止点,触到大转子顶点作进针点插入导针,C臂X线机透视正侧位满意后沿导针充分扩髓并插入髓内钉主钉,去除导针,缓慢旋入相应粗细的PFNA主钉,通过瞄准系统于股骨颈内中下1/3置入1枚导针,扩外侧皮质,沿导针打入带螺旋刀片至股骨头软骨下1cm,锁定螺旋刀片,去除导针,沿瞄准系统远端定位孔置入1枚锁钉。X线证实髓钉位置满意后,逐层关闭伤口,常规包扎。(2)术后处理:术后放置引流,常规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与关节活动,关节置换组第7天起步行训练,内固定组根据患者骨折的复位及愈合情况,术后28d起进行适当的步行训练。

1.3 观察指标 查阅两组患者的病例及手术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的LASA活动力调查表(LAPAQ)、SF-36健康调查表(SF-36)、6min步行距离的差异、疼痛评分、Harris评分分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x±s)

2.2 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随访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的Harris功能评分情况[n(%)]

2.3 术后第6个月两组患者的主观和客观功能检测结果 见表3。

表3 术后第6个月两组患者的主观和客观功能检测结果(x±s)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见表4。

表4 术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n(%)]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与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老年人骨质较疏松、骨密度低,轻微跌倒即可发生骨折[4]。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恢复不良将对髋关节活动产生巨大阻碍,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5]。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属于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可复位骨折,减少骨折部位血液循环损伤,缓解患者临床症状[6]。但该术式术后常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髋内翻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不良。因此,本文选择了髋关节置换术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疗程及髋关节影响进行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以人工股骨头及人工髋臼置换对应病变组织的髋关节疾病治疗术式[7]。其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假体的选择,假体应力分布均匀,且存在深沟槽设计,利于增大假体与骨接触面积,可避免假体扭转,保证骨生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消除剧烈的骨折疼痛,使患者在短期内恢复正常生活,使老年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消除了股骨头坏死、内固定松动等担忧,避免长期卧床引发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有效阻止骨密度进一步丢失,改善骨质量。本资料结果显示,髋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长于内固定组,但术后下床时间早于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这说明内固定术治疗髋关节骨折的手术时间短、机体创伤小,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不如髋关节置换术。在正常心理功能与关节功能恢复上,本文选择Harris评分、LAPAQ评分、SF-36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进行检测,且随访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后,其髋关节置换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且LAPAQ评分、SF-36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均高于内固定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内固定组。这表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内固定术,可有效维持髋关节结构稳定,保障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使髋关节功能尽快恢复,关节活动度恢复至正常范围。

综上所述,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相比,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但在减少患者痛苦、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具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1 倪建龙,王坤正,党晓谦,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1(4): 456~460.

2 罗正亮,尚希福,胡飞,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14,1(23):1773~1776.

3 赵国梁,于虎,张中林,等.全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浙江创伤外科,2014,1(2):286~287.

4 刘振青,朱东海,葛武.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的对比观察.安徽医学,2013,34(5):606~607.

5 张时文,李宣明.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中华创伤杂志,2014,30(7):692~694.

6 席学义.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2):65~66.

7 黄云波,黄科,梁仁致,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4):527~529.

8 李裕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周围骨缺损的临床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1):175~176.

9 袁堂波,黄立新,蒋建农,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实用骨科杂志,2013,19(6): 485~488.

312300 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骨三科

猜你喜欢

股骨颈股骨头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