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熵权集对分析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为例

2015-12-19

关键词:南昌合肥长沙

刘 锐

(1.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巢湖学院 历史旅游文化系,安徽 巢湖 238000)

基于熵权集对分析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为例

刘 锐1,2

(1.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巢湖学院 历史旅游文化系,安徽 巢湖 238000)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衡量城市旅游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表征。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从旅游资源条件、旅游环境质量、旅游发展业绩和社会经济条件四个维度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集对分析法,对四省会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评价,并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把握处于弱势地位且对城市旅游竞争力排位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指标,突破瓶颈,为各城市旅游一体化建设寻找合作基础和政策路径。

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比较;熵权;集对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国家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由物质要素的竞争发展到文化、形象的竞争。当今,旅游业已经深度融入国家经济和区域发展战略中去,并成为提升国家和城市形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13年2月23日,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在武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武汉共识》,提出构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第四极”—长江中游城市群[1],区域旅游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大范围的区域联合、树立旅游产业整体形象已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区域应对市场激烈竞争、提高旅游业整体竞争力的必然选择[2]。因此,为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实现区域协同发展[3],有必要对各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比较评价。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在旅游产业自身素质和城市旅游环境的综合作用下,相较于其他竞争主体,通过旅游企业业绩大小而形成的比较优势,具体表现为旅游市场的占有能力和旅游生产要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4]。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其大小直接影响着城市旅游综合实力的强弱。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一直是城市旅游研究的热点领域,国外学者研究面向多维视角[5],强调从旅游吸引力、旅游营销、旅游管理、旅游感知等方面进行评价;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在理论和方法上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主要集中在城市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及评价模型构建、形象设计、竞争策略等方面[2]。尽管如此,仍存在如何解决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多尺度多变量、如何构建针对特定类型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如何从时间序列考虑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等问题。有鉴于此,本研究遴选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集对分析法进行历时性定量比较评价,旨在使各城市认清自身城市旅游发展态势,以期开阔相关研究视角,完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理论,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旅游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指导。

一、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概况

长沙、武汉、南昌三个城市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位于湘江下游,洞庭湖南,素有“伟人故里,山水名城”的美誉;武汉地处华中,有“百湖之市”之称、“九省通衢”之誉;南昌区位条件优越,是京九线唯一的省会城市,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合肥位于长江淮河之间,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各省会城市在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旅游产业互补性较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合作潜力,《武汉共识》协议的签署,增加了海内外游客对四个城市旅游的关注度,如何更好的整合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成为四地的共同课题[6]。

(二)数据来源

为保证评价数据真实可靠,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2007年—2013年的安徽省、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的统计年鉴和合肥、长沙、武汉、南昌四个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研究方法

(一)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一个受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作用下的错综复杂系统,是基于比较的群体竞争,能够有效反映城市旅游的综合竞争优势。指标的选择对于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回顾,遵循客观性、科学性、易获得性、可比性的原则[7],并多方征询专家意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二)熵权法

熵权法是基于统计物理和热力学中熵的概念,熵是用来表征系统无序程度的状态,定量判断系统的演化方向。熵权法就是通过提供一种建立在基于概率和数理统计上来表达系统无序程度的集成方法,将复杂的多维度信息转化为可量化和综合的固有信息[8],能够克服多指标变量间的信息重叠和避免人为赋权的主观性,从而获得客观、可信的指标权重[9]。其计算步骤如下[10]:

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正向指标,则Xij′=[max(Xj)-Xij]/(max{Xj}-min{Xj});逆向指标,则:Xij′=[Xij-min(Xj)]/(max{Xj}-min{Xj})。

为确保熵值求权时对数运算有意义,将所有数 据 平 移 0.5,Yij=Xij′+0.5,Yij∈ [0.5,1.5], 对平移后的数值进行比重化变换,即得到各评价指标的归一化值,比重化变换公式如下:

如果对m个城市n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价,Ei为第i项指标的熵值,则:

根据熵权法,将第i个指标的熵权定义为:

(三)集对分析

集对分析是我国学者赵克勤于1989年基于对立统一和普遍联系观点提出的一种针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问题进行同异反定量分析的理论。集对分析能够有效解决多目标、多系统评价,已经在评价、规划[11]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根据集对分析法将城市旅游竞争力测度模型构建[12]如下:

(1)构造评价矩阵。设系统有M1,M2,…,Mn共n个待优选的对象组成被选对象集,每个对象有C1,C2,…,Cm共m个评价指标,每个评价指标均有一个值标志,记为dij(i=1,2,…,n;j=1,2,…,m),则基于集对分析同一度的多目标评价矩阵H为:

在同一空间内进行对比确定各评价方案中的最优评价指标构成理想方案U=[du1,du2,…,duj,…,dum]T,其中duj为H矩阵中第j个指标中的最优值。

根据评价矩阵的指标值dij和理想方案U中对应的duj,可形成被评价对象与理想方案不带权的同一度矩阵A:

式中,元素aij为被评价对象值dij与U相对应指标duj的同一度。则dij对评价结果起正向和负向作用分别有:

(2)确定指标权重。根据以上熵权法即可确定指标层和各维度的权重向量W。

(3)构造测度模型。利用指标权重向量W及同一度矩阵A,即可确定各评价对象与理想方案U带权同一度矩阵Aw:

Aw中的元素aj(j=1,2,…,m)就是第j个评价对象与理想方案的同一度,根据aj值的大小即可判断评价对象的优劣等级。

(4)多层次综合评价。首先利用上述计算旅游资源条件、旅游环境质量、旅游发展业绩和社会经济条件四个维度的评价值,然后将结果作为目标层评价的输入,再次利用上述公式,即可得到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结果。

三、城市旅游竞争力分析与讨论

运用熵权法计算出2006、2009、2012三个年份合肥、南昌、武汉、长沙四个省会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表1),利用集对分析法计算得三个断面四个维度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及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表2—表6)。

(一)旅游资源条件竞争力比较分析

2006年4个城市的旅游资源条件竞争力差距较大,武汉和长沙优势明显,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品味度和丰度均高于合肥和南昌。武汉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丰富,有黄鹤楼、东湖风景区、归元寺等4A级景区。长沙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有岳麓山、天心阁、世界之窗等4A级景区,十一五期间,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将长沙打造成中部“休闲文化之都”,为其后长期保持第二的位次打下基础。合肥有3处4A景区,南昌仅有2处。随后各城市积极申报4A、5A景区,至2012年,合肥4A以上景区位居第一,达16处,其次为长沙14处和武汉13处,排名最后的南昌仅有6处。2012年,武汉旅游资源条件竞争力排名第三,出现了较大的跌幅,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旅游资源的知名度缺乏国际吸引力,另一方面,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原有品味度较高的景点如黄鹤楼、归元寺、博物馆、东湖缺乏持续的带动作用,从而使得武汉旅游业与经济水平不能同步协调发展。合肥则一枝独秀,一方面积极申报4A景区,另一方面借助环巢湖旅游开发和现代化滨湖新区建设的契机,不断加大旅游投入,其旅游资源条件竞争力得分由2006年的0.4249增加为2012年的1.0000,合肥城市旅游感知形象不断增加,深刻影响着安徽省旅游发展格局。

表2 各城市旅游资源条件竞争力评价结果

(二)旅游环境质量竞争力比较分析

三个时间截面,合肥、武汉和长沙的旅游环境质量竞争力均有较大的提升,长沙得分一直最低,南昌得分由2006年的第一降为2012年的第三,合肥则由2006年的第三升为2012年的第一。2006年时南昌旅游环境质量竞争力得益于较高的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长沙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工业烟(粉)尘去除率指标均明显落后于其他城市;2009年武汉和合肥分居第一、二位,其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标均有大幅度提高,其他各项指标也较优,从而产生了较强的旅游环境质量竞争力;2012年合肥旅游环境质量竞争力名列第一,各项指标亦呈稳定提升态势,并在人均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标上明显超过武汉,南昌虽然人均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两项指标位于四个城市之首,但其他指标相较于合肥和武汉存在明显的弱势,长沙人均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工业烟(粉)尘去除率均最差,成为制约其旅游环境质量竞争力的薄弱环节。

表3 旅游环境质量竞争力评价结果

(三)旅游发展业绩竞争力比较分析

总体来看,4个城市的排名位序没有发生变化,武汉、长沙、合肥、南昌依次排名为第一至第四名。各城市旅游发展业绩竞争力极差由2006年的0.7403增加为2012年的0.8247,武汉和合肥旅游发展业绩竞争呈稳定增加趋势,南昌和长沙却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各省会城市旅游业发展不均衡,且差距呈发散态势。武汉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的中轴核心,加上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和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其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在2012年达17.44%。合肥凭借行政区划调整后来居上,通过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巢湖变为内湖,大大提升了竞争力,但其旅游资源条件排名第一,而旅游发展业绩竞争力总量不大,说明并没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业绩效。长沙旅游发展业绩竞争力呈下降趋势,在2012年出现大幅下降,主要是受旅游外汇收入的拖累所致。南昌旅游发展业绩竞争力各项指标发展滞缓,与其他城市相差甚大,其中入境旅游人数分别占武汉、长沙和合肥的12%、28%和49%,旅游外汇收入与该三个城市的占比分别为6%、20%和23%,主要与南昌旅游企业经营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有关,旅游产业整体经济效益难以发挥,旅游业并未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同步协调发展,可见,南昌旅游在长江中游四个省会城市中是个明显短板。

表4 各城市旅游发展业绩竞争力评价结果

(四)社会经济条件竞争力比较分析

各城市社会经济条件竞争力排名与旅游发展业绩竞争力排名完全一致,但各城市差距要小于旅游资源条件竞争力和旅游发展业绩竞争力,其极差由2006年的0.371 0下降为2012年的0.328 1,并且各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收敛,说明各省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不断的提高。武汉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龙头城市,是提升中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其社会经济条件竞争力一直位于第一。南昌2009年之后排名位于最后,主要存在城市经济实力薄弱、生产要素集聚能力低下等问题,就2012年来看,南昌相比于武汉和长沙,其各类社会经济条件指标显著偏小,其中人均GDP为武汉的74%,长沙的6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武汉的87%,长沙的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武汉的33%,长沙的45%,差距相当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武汉和长沙的48%和60%。

表5 各城市社会经济条件竞争力评价结果

(五)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差异与变迁分析

分析表明,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差异明显,发展不均衡特征明显,且呈现出与社会经济条件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但从三个时间截面来看,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呈增加趋势,城市间的差距不断缩小,极差由2006年的0.3931下降为2012年的0.3509。其中,武汉和长沙各个年份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均分居第一、第二,合肥在2006年位于第四位,之后一直处于第三位,南昌位次由2006年的第三位之后均处于最后位置。武汉在旅游发展业绩和社会经济条件上相较于其他城市具有优势条件,旅游资源条件和旅游环境质量基本处于领先位置;长沙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09年之后,人均GDP一直位居各城市首位,凭借“两型社会”建设、中部崛起等历史机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推动长沙城市旅游快速发展,但城市环境卫生状况不佳,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够,成为影响其竞争力的薄弱环节;合肥旅游资源条件和旅游环境质量方面由排名相对落后上升为第一位,成为提升其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但受旅游发展业绩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合肥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南昌受人文素质、资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制约,市政建设亦未体现历史性、文化性,导致文化内涵缺失、旅游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旅游开发以资源主导模式为主,缺乏拳头产品,并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长期落后,故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虽然有所提升,但各项旅游竞争力水平均有待提高。

四、结论

本文在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熵权集对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研究发现:

第一,横向来看,2012年各城市间旅游综合竞争力差距较明显,武汉排名第一,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强,各维度指标全面均衡发展,应继续保持旅游发展业绩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城市旅游业,为适应游客需求的变化,不断提升城市旅游的质量和效益,保持好城市旅游形象。长沙处于第二位,综合竞争力较强,旅游资源条件、旅游发展业绩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相对均衡,今后应不断巩固并加强这些方面的指标,但旅游环境质量处于最劣势,应重点改善其劣势指标。合肥排名第三,但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一般,旅游发展业绩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劣势抵消了旅游资源条件和旅游环境质量方面优势指标产生的绩效,应重点提升旅游资源品质,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业绩效,同时还需要创造城市良好发展环境,以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排名最后的南昌与其他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最弱,各指标劣势明显,成为制约南昌城市旅游竞争力乃至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联动发展的障碍,应主动寻求区域合作,统筹规划旅游资源,打造拳头产品,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以提高南昌旅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纵向来看,合肥旅游资源条件和旅游环境质量均由2006年的第三位上升为2012年的第一位;武汉旅游资源条件排名出现了下降,由2006年的第一位下降为2012年的第三位;南昌旅游环境质量由2006年排名第一下降为2012年的第三位;长沙各维度排名基本不变。

表6 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

第二,在城市旅游竞争力熵权集对评价模型中,评价对象与理想方案集带权同一度矩阵中的值越大,城市旅游竞争力越强,表明旅游资源条件、旅游环境质量、旅游发展业绩和社会经济条件四个维度协调发展,综合效益越好。但是应把握处于弱势地位且对城市旅游竞争力排位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指标,突破瓶颈,为各城市旅游一体化建设寻找合作基础和政策路径。利用集对分析法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可操作性强,分析过程简单易行,评价结果直观明了[13],利用熵权法确定不同年份指标的权重不仅增加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而且为权重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利用熵权集对分析方法对三个截面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分别进行评价比较,今后亦可以针对某一个城市不同年份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熵权集对评价,从而为制定该地区旅游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1] 白永亮,党彦龙,杨树旺.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合作研究——基于鄂湘赣皖四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差异的比较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4, (1):199-204.

[2] 史春云.旅游地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4-19.

[3] 甘萌雨,保继刚.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初步[J].现代城市研究,2003,(5):22-25.

[4] 刘素平,邱扶东,冯学钢.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08,28(5):867-871.

[5] Tatjana Dimoskaa, Boris Trimcevb. Competitiveness Strategies for Suppor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tic Destination [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 2012, 44:278-288.

[6] 马 勇,邓念梅,刘名俭.长江沿线都市旅游的互动发展与创新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5,(1):132-134.

[7] 朱玉林,李明杰,刘旖.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城市生态文明程度综合评价—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77-80.

[8] 张 妍,杨志峰,何孟常,等.基于信息熵的城市生态系统演化分析.环境科学学报, 2005, 25(8):1127-1134.

[9] 陈明星,陆大道,张 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9,64(4):387-398.

[10] 张继国,Vijay P Singh.信息熵:理论与应用[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2: 79-80.

[11] 苏美蓉,杨志峰,王红瑞,等.一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2072-2080.

[12] 苏 飞,张平宇.基于集对分析的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J].地理学报,2010,65(4):454-464.

[13] 韩增林,夏 雪,林 晓,等.基于集对分析的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条件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9):1167-117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ity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Entropy Weight and Set Pair Analysis —— A Case Study of Four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LIU Rui1,2

(1.College of Land and Resources and Tour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Anhui, China; 2.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Tourism Culture,Chaohu College, Chaohu 238000, Anhui, China)

City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ity tourism. This paper takes four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ity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environmental quality,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social economic conditions. Entropy and set pair analysis is used to make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a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of the four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we should grasp the key indicators which are in a weak positi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ity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and then break the bottleneck, so that we could seek cooperation basis and policy path for the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tourism.

city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comparative; entropy weight; set pair analysis

F59

A

1673-9272(2015)02-0035-06

10.14067/j.cnki.1673-9272.2015.02.008

2015-01-19

安徽省人文社科项目(SK2013B312)。

刘 锐,硕士,讲师;E-mail:f l y_lr@163.com。

刘 锐. 基于熵权集对分析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2): 35-40.

[本文编校:罗 列]

猜你喜欢

南昌合肥长沙
合肥的春节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合肥的春节
长沙之旅
合肥井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我眼中的长沙
南昌护桥记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